分享

一句忠告:照顾好自己,不要随便去医院。

 金苹果6 2022-05-15
图片

这几年,我光顾医院频次多到数不清。

上高中时,校门口的医院每天熙熙攘攘,有人忧思重重,有人如获新生。

我总想,我肯定是和这医院没啥交集的。

但如今,连这间医院里的科室分布、病房安排,我都了若指掌。

因为自己晕倒,从陌生的急诊室醒来,见到最兵荒马乱的场景;

因为亲戚车祸,体验过ICU病房的气氛凝重和小护士的气势凌人;

因为母亲生病,和麻醉师吵过架,感受过午夜恐怖的医院过道;

也因为父亲身体,每周必须排长队见见那个话不多的主任医师;

还因为自己面瘫,坚持40多天日日报道针灸科

... ...

这还是发生在一家医院的故事,而自打和医院缔结了这甩不掉想起来就愁的不解之缘,我许愿的第一条就成了:保佑我和身边人能够身体健康。

可就在这个周末,我又不情不愿的去了医院,看望因为家人交通事故被送进去的陌生人。庆幸不是自己家人的同时,被无情的费用催缴单伤得心更疼。

远离医院,看来是个美好的梦想呀。

-01-

图片

如今到医院,是需要靠财力人脉的。

有钱有关系的,插队安排、床位任选,连护士说话都温柔了几分。

没钱没关系的,“外面排队等叫号”、“没床位,过几天再来”、“护士没有义务照顾病人”,突然就按规矩办事,责任划分明确了。

终究是可怜了那些没有经济实力和人际实力的病患。

在医院里,也见过太多人性的暴露。

老人久病不起,生活无法自理,身前照顾的只有头发花白腿脚不利索的老伴,儿女唯一出现的一次还是在病房里讨论老人的后事。美其名曰:他去了,对大家都好,他自己也解脱了。

之后,夜半总有老人呜呜的哭声,像是在诉说自己的不舍和怨气。

用表面的善意伪装自己,用“为他着想”掩盖利己的最终目的。

芸芸众生相,世间多凉薄。

而我想说,道德的存在不是用来绑架他人,正是用来约束自己的。

日后醒悟,估计也是他们被弃痛哭的时候。

有看过一篇文章《如果人生太难,就去医院看看》,文章说,医院是一面镜子,照得出人性与命运。

是呀,医院像是一个微缩的社会,人人手持号码牌,翘首等待命运的眷顾,身在其中,全不由己。

所以,请照顾好自己,当下人心凌乱,把命运交给自己掌控不好吗?

图片

-02-

曾看过一组关于中国人健康的大数据:

中国22%的中年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七成人有过劳死的危险;

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

中青年女性易得妇科,心脑血管疾病;

中青年男性面临猝死、过劳和癌症等问题;

慢性病患病率已达20%,死亡数已占总死亡数的83%;

中国人的腰围增长速度将成为世界之最!!

看看,有多可怕。

图片

都说成年人的崩溃,是从体检开始。

当加班熬夜不按时吃饭成为生活的常态,就不要疑惑自己为何哪哪都不适。

我大学时认识的学长,给我讲述了自己同班同学从滴酒不沾的酒精过敏体质,到夜夜混迹酒场推杯换盏只为得到甲方爸爸一个大单的故事。故事的结局很不幸,那位学长罹患白血病在几年前离了人世。

这其中被病痛如何折磨、如何渴望健康的辛酸我未亲眼目睹却也大概能想象得到。

总是病刚一见好,就不再按时吃药。

总是期望明天,能够好好吃饭早早睡觉。

总是觉得,病痛和死亡距离自己还远,没什么么好担心的。

而在看多了反面教材后,我只想说:拿命还钱还算简单,拿钱换命却难如登天。

好好活着,是幸运,是希望,是一切。

图片

-03-

我几次在医院心如死灰的经历,都是因为病床上躺着的不是家人而是陌生人。

为抢几秒的时间,罔顾了自己的生命,同时迫害到他人安全的教训吃了一次又一次。暂且不说大把大把医药费上缴的压力,和来自伤者家属、警察的盘问谴责。就只是自己内心的慌乱、猜忌、后怕就足够打垮一个人。

开车快、疲劳驾驶、不守交规,放眼望去,因大意而生的悲剧比比皆是,可人们,当然也包括我自己,总会想当然的以为事故离自己还远。

图片

拿自己的生命当回事,别人生命同等重要。

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省一事,为了乐一生

请在每次启动座驾前默念:慢一点再慢一点。

图片

图片

很难受,很久不发文

更难受的是

发文却在讨论一件不怎么开心的事情。

看过一家医院的宣传文案

有了钱,去哪都行,千万别去医院

有了钱,买啥都好,千万别去买药

只有健康的身体,才是最贵的资产

今天,就用我“经验丰富”的医院经历做引

想把这句忠告给你:

照顾好自己,不要随便去医院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