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徽谈艺|艺术家艺术意志的胜利

 莉莉张的字影 2022-05-15

“艺术没有对错,只有理解与不理解。”

所有艺术家的成功,其本质是艺术家艺术意志的胜利。

那么什么叫艺术意志?

里格尔说:“艺术意志”是指人类根据特定历史的、社会的条件同世界抗衡的根本态度。所以,艺术家没几人是好脾气。

谈艺术观点时,吴冠中、陆俨少都敢当众对中国美协破口大骂,这无关艺术家的修养。这就是艺术意志,艺术意志是艺术家的立身之本,所以大艺术家都有一个特点:淡定又冲动。

我举一个艺术意志胜利的例子!

在中国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绘画是写实主义为主。所以,林风眠、吴大羽等人的绘画在中国打不开局面,这样他们不受欢迎地画了一辈子。现在看林风眠、吴大羽艺术成就巨大,这是他们两人艺术意志的胜利!艺术不是喊口号,艺术家要有抱石怀沙的勇气和信念。艺术的成功,是艺术家艺术意志的成功!希望大家记住这句话。

什么叫抱石怀沙?据说屈原投汨罗江自杀时,怕自己不能沉入水中,就在自己身上衣服里装满沙子,抱着一块大石投的汨罗江。抱石怀沙是形容屈原赴死的坚定!

我们近代有位大画家叫:傅抱石。名字抱石就是取得抱石怀沙之意。中国艺术对艺术家文化修养要求特别高,文化修养差的人,无法驾驭中国画,因为题目都破不了,再何谈去用绘画表现。傅抱石是画《楚辞》的大家,他的笔下有很多表现女人之美的独特绘画技巧,最有名的“勾魂眼”,能让画中古人眸含秋波,晶莹剔透。楚王好细腰,腰身赛笔杆。傅抱石笔下的美人腰也是看点。

大艺术家们好像都对怀沙抱石情有独钟!举个例子,苏轼的《屈原庙赋》里就有一句: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君子之道,岂必全兮。苏轼《屈原庙赋》里的这一句,翻译成大白话:君子之道,难道一定要如此地追求完美吗?这其实是艺术家要经常自省的地方。爱一个人或恨一个人,大约七年的时间可以消灭记忆。但“子所安兮”,就是苏轼说的:人的灵魂最难平静。

我把咱们光影会群里最近发地照片配上诗,也是雅趣。

Photo by 小黑

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

Photo by 小黑

《丽人行》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

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

肌理细腻骨肉匀。

……

……

青鸟飞去衔红巾。

Photo by 小黑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真正的艺术家,根本就不用在乎别人怎么说!因为艺术上当审美达不成一致,一人一个审美感觉时,这种美最纯粹。这种美,不是跟风的世俗之美,是一种艺术个性之美!

我把摄影作品里比较难表现的几个词拿出来,解释清楚,也许对大家创作有用。

作品意境,意境是指作品中流露出的精神内涵,在作品生动的气韵、飞扬的神采,以及空间留白所构成的幽深而旷远的意象。

我先把名词解释清楚后,再拿照片举例对照。

作品气质。心情恬淡者,其书往往气静端庄,淡泊旷达。作品气质是艺术家抒情达意的特殊语言,如同诗人之诗。作品气质讲究风格独特、气度恢宏。一张作品的意境和气质需要创作者“见智”、“见性”的表现,就是常说的作品寄情。

Photo by 刘徽父亲

例如:这张作品,作者通过作品取名《傲立苍穹》来寄情,这块飞来石一下就把作者的胸襟、精神表现出来了。这就是作品气质。不好意思,多说一句,这是我八十多岁的老父亲三十年多前的作品。我常说拍风光片要拍出气势,直白的说就是让作品有气质。气质是作者最独特的表现,也最吸引人。

Photo by 刘徽父亲

这幅原片,通过剪裁,成为下面这张作品,作者取名《伟峰晓生烟》。

Picture  from  刘徽父亲

这幅作品的气质,通过作者的取名,把作品的表现力推到最佳,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这张也是我老父亲几十年前拍的作品。作品的形象,色彩的鲜艳与否,画面里线条关系是否流畅还是笨拙,都是对作品直观的感受。

意境和气质是属于非直观的感受,是审美理解后沉淀的表达。这是需要训练出来的一种感觉,和艺术修养等方面息息相关。意境和气质,需要充分调动作者的思考能力,包括对作品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理解。要能透过画面的气氛,表现出是深沉还是豪放。

所以大家在进行风光摄影创作时,要能把握自己的直观感知,和二次创作(指作品剪裁或后期)时对意境、作品气质的艺术手段选择!外出创作,多是对摄影人直观审美的训练。作品剪裁是训练摄影人思考后的再创作能力。

点到为止,大家琢磨,希望风光摄影创作上能对大家有启发。


- 精选文章 -

刘徽谈艺|林风眠,中国现代主义绘画开山之人

刘徽谈艺|中国近现代绘画艺术

刘徽谈艺|漫谈宋朝的权力美学

刘徽谈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北方的三位大画家

[我们在]  深圳市南山蛇口南海意库2栋313

[电话]  138-0256-5701

[邮箱]  ioi_gallery@sina.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