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徽谈艺|西方艺术的起源

 莉莉张的字影 2022-05-15


Photo by 识木

Photo by 识木

看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有希腊厅、有埃及厅、有中国艺术、有波斯艺术、有亚述艺术、有欧洲艺术、有音乐厅(展出世界各地的各种古代乐器)、有服装厅(世界各民族古代服装的精品)。俄罗斯的东宫,也是收藏了世界。大英博物馆是标准的收藏了全世界。法国的博物馆就更不用说了,它的埃及文物比埃及国家博物馆收藏还要丰富。

再看我们中国的博物馆,差不多就是中国墓地展。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我们,艺术视野怎么能够宽广,怎么能有艺术包容世界的气魄?

美国和欧洲为啥出了这么多的汉学家?很好理解,中国艺术的精品,好东西都在人家博物馆里摆着呢。所以,中国人有钱了,先去把世界文明买一些回来,放在我们自己的博物馆里展出!让我们的后代,能在家门口,就看到全世界。

一带一路可以缓一缓,博物馆重建必须抓紧,放眼世界从中国博物馆展品包含世界抓起,可惜我说了不算哈。

Photo by 识木

放眼世界,这个地区的文明,比我们历史传说中的夏朝和三皇五帝还要早几千年。我们的华北大平原,按照亚述语或者古巴比伦的叫法,就叫: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意思就是两条大河之间的平原。华北大平原就是长江与黄河之间的平原。

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平原,这个地区产生的两个国家一个叫亚述,一个叫古巴比伦。亚述文化向西影响了欧洲,巴比伦文化向东影响了中亚和我们的新疆。中国文化的西来说,就是说的巴比伦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巴比伦艺术是雕塑、建筑与诗歌。这次去新疆拍片,就看到歌了,其他的没有见到。我们的文明不是人类文明的先行者,那我们的艺术文明呢?

人,为什么要学艺术?王尔德说的最好:在学艺术的过程中,你会遇见更美好的自己,更美好的生活。我们在群里谈艺术,不是争论东西方艺术谁对谁错!谁好谁差!而是通过学习来发掘更美好的自己。了解世界,就从学习世界艺术史开始,看清世界,也看清自己。

中国艺术,只是地域艺术,最大的影响力也只是影响到了东亚地区。都不如非洲艺术对世界艺术的影响大。人类严格意义上的艺术起源,科学上是要从艺术考古开始算起,上朔到三百万年前。

艺术史里所出现的艺术家,他们都是人类的文化精英,艺术史是这些艺术家们的群英会,在他们身上你会找到勇气和力量!这些人类精英,让艺术从对生活的模仿,变成了一种独立存在艺术行为,成为人类独有的抒情手段。不学艺术,不会抒情,这才是自己人生最大的遗憾。

艺术博大精深,有海纳百川般的历史形成过程。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找到深层次的答案。艺术表现在于两个方面:外在的形,内在的神与魂。神与魂,体现的是艺术的深刻性。

我今天把艺术起源给大家讲讲,这是一个哲学层面的问题,我用简单的语言把它说清楚,艺术起源有点复杂。

我们看西方艺术品总会感叹画的像。这是东、西方艺术的标准不同,西方艺术是解决像不像的问题。东方艺术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原因在于东西方对艺术起源的定义不同。我今天讲讲西方艺术的源头。

回到艺术的起点上去看,在艺术起点上对艺术的定义,实际是说艺术到底来自于什么?

德墨赫里克最早提出艺术模仿自然说。最终西方艺术是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这三人完善了艺术模仿自然说理论。由此,这成为西方艺术史学的基石。

苏格拉底是哲学家,但他的另外一个身份知道人的不太多,苏格拉底也是一位雕塑家。所以苏格拉底比其他的哲学家对艺术的起源,艺术的起点要更感兴趣。

苏格拉底是一步一步用哲学的眼光去提出问题、剖析绘画的。首先,绘画是描绘人可以眼见的事物,例如用颜色、用线条、用凹与凸、用粗与细等等来描绘(模仿)自然。

苏哥拉底又问:如果要描绘一个美的形象,而现实中又很难很难找到时,人会怎么办?是不是会从很多美中去选择,把各种自然中最美的部分选择出来,去组合成最美的东西。这就是最早的美学原则:理想美。

人无完人,天、地都有缺陷,要塑造最美的东西,就要取万物最美的特长来描绘(模仿)成方方面面都是最美的东西。这就使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进入了人类主观的领域。艺术是主观的艺术。

苏格拉底继续提出问题:最令人感动的、最和蔼可亲的、最爱的、最恨的这些人类抽象情感如何描绘?人类精神上的特质,既没有比例,也没有颜色,又没有质感,人的眼睛也看不见,如何量化这些精神特质?这就是艺术上高于形象的内在特质如何表现(模仿)出来!

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继续回答老师苏格拉底的提问。柏拉图出身于贵族,更关注于人的精神和理想。柏拉图的答案是:艺术是对模仿物的模仿,艺术是影子的影子。

这里有点抽象,不好理解,我说得详细一点。

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床喻”。我用大白话解释,应该不难理解。谈到床,北方人脑海里出现炕,有钱人脑海里出现席梦思,南方人脑海里出现的是木板床。木板床、炕、席梦思其实都是对床这个概念的模仿。就是影子的影子。

就是说明人的创作越来越主观。艺术就是主观创作。就像有水有火,但每个人对水、对火的理解是不同的。所以人点的火是生活,人画的火叫艺术。人画的火来自哪里?来自人的精神世界。

在大哲学家眼里,世界不是物质的世界,世界是意识的世界。柏拉图塑造了一个新的世界:精神世界。精神世界就是影子的影子。大家应该好理解了哈。

不了解西方艺术基本核心概念,去理解西方艺术就会有阻力,而且阻力还不会小。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最后完善了艺术模仿自然理论,三人共同奠定了西方艺术的基石。理念的世界、抽象的世界、神的世界,三丛世界。大家不要忽视柏拉图提出的三丛世界中神的世界。神的世界就是指艺术家的灵感世界。

亚里士多德的伟大贡献在于他把柏拉图的空洞理想变成了一个一个具体的问题并一一解答。亚里士多德出身于平民,所以更加务实。他提出人比动物更善于模仿动物,并且会获得快感,这是人类的天性。

就像动物死了,人会悲伤,但人也会模仿死去动物的样子,因为会产生快感。这其实就是艺术的起源。所以艺术作品表现悲伤时,大家也喜欢看,就是来自于这种天性。艺术表达,是人类的天性。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区别在于:柏拉图否定艺术家的世界,强调神的世界。亚里士多德强调艺术家的世界。这是源于二人的艺术品味不同,一个是贵族,一个是平民,没有对错。二人共同完善了苏格拉底的艺术起源理论:艺术模仿论。

柏拉图反对片面地模仿生活,强调理念。亚里士多德是强调真实。理念,一个是艺术的雅。真实,一个是艺术的俗。不是对与错。艺术在它诞生之日起,就是雅与俗的结合。

在艺术的作用上,柏拉图更看重于艺术的教化作用,这与中国古代艺术的观点一致。而亚里士多德更看重于艺术的认知功能。人通过学习艺术知道什么叫理想,从而净化心灵。

知道了西方艺术理论的基石,再看西方绘画就好理解了。西方绘画首先是画的像,因为它模仿生活。能留在西方艺术史里的绘画作品,一定是在模仿深度上非同一般。后世的西方艺术家们一直是在完善和延申着这三人的理论。

Provide by 刘徽

我用这幅拉斐尔的画《雅典学派》做个小结。

拉斐尔这幅画里出现的150 位人物,就是西方艺术史上在文艺复兴之前的、对西方古代艺术理论和艺术研究有贡献的西方历史人物。最重要的是画中间的三位人。

左右穿黄袍和中间的那位穿蓝袍的,分别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马其顿国王。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完善了艺术模仿自然理论,奠定了西方艺术史的基石。马其顿国王是灭掉了亚述王国,为欧洲文明(希腊)消除了隐患。所以他们三人站在150位西方圣贤的正中间。


- 精选文章 

刘徽谈艺|艺术家的母亲

刘徽谈艺|文艺复兴对我产品研发的启示

刘徽谈艺|《富嶽三十六景》

刘徽谈艺|从库尔贝到巴比松

[我们在]  深圳市南山蛇口南海意库2栋313

[电话] 138-0256-5701

[邮箱]  ioi_gallery@sina.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