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徽谈艺|中国山水艺术论(一)

 莉莉张的字影 2022-05-15

倪瓒《幽涧寒松图》

艺术史,包括谈艺术这件事,其实很像学习标本学。

因为只看艺术家的名称、经历,以及作品分析,实际更像是学习文学。因为只是看语言描述,不自己亲身分析作品的话,我们对艺术家作品的研究和判读上会走偏。

因为一些古代艺术家的作品没有流传下来,有的甚至连临摹本都没有流传下来。我们就只能看到古人对他们作品的描述,但由于古人描述的形容词过多,在作品判读上,现代人经常会出现意见相左的判断。所以感慨艺术学像标本学,一定要有作品在,才能真实了解。

艺术史和科技史、战争史一样,都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部分。

中国艺术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有书法艺术已经成型。中国绘画实际还处于一种萌芽状态,就是中国绘画还不能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发展出来。

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绘画艺术中出现的可圈可点的历史人物比较少,一直到了唐朝绘画艺术门类这才单独成立,尤其是山水画与人物画有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古人的首要身份是他们当时的社会职务。尊称这些古代艺术家,是我们今天站在艺术的角度与立场对他们在当时用业余时间里创作的绘画作品的一种总结。

李思训《御苑采莲图》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

中国人有认祖归宗的民族习惯,凡事都要找到源头,书法艺术的源头找到王羲之。中国山水画的源头我今天说一说。

中国山水画技法的完善是唐朝的两位武将,李思训和李昭道父子。李思训战死后,埋入孝陵。他们父子被后世尊为中国山水画的“大小李将军”。

因为山水画是我们今天所谓的摄影里的风光类,它是比较宏观的东西。山水对于我们中国人的意义与西方人对风景画的理解不太一样。西方人把风景画是当做自己追求科学物像的绘画表现。而中国人把山水当作体察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处理方式,山水更像是中国人的哲学。

对中国人而言:山水里包含更多的是中国人内在精神情结。

谈中国山水起源发展也就是谈中国风光艺术的起源发展,我不会多谈绘画技法,因为对我们风光摄影相对来说启发不大,主要谈中国山水的品格,中国山水的高贵气质,中国山水的文化内涵,以及中国人对山水的哲学思考,就是中国山水具备怎样的精神性。

这个对我们摄影的帮助与启发特别大。

中国山水题材的一些专业理论和专有艺术词汇,也是要重点提到的内容。

李昭道《龙舟竞渡图》

倪瓒《渔庄秋霁图》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可以简称为:一山二宗。

一山是指:中国山水画的第一幅开山作品是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这是学术界已有的公论。但展子虔去世后的近二百年年间,几乎再没有中国山水画作品出现,也没有出现历史有记载的可圈可点的画山水的历史人物出现。

一山二宗的二宗是指:“山水画自唐始变,盖有两宗,李思训、王维是也。”~摘自明朝书画家鉴定家陈继儒《清河书画舫》

山水画两宗的李思训、王维,我是这样理解的。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如果把山水画比作一个人物,李思训是创造出表现该人物的一种画法,王维则是给这人物灌注了生命、灵魂并塑造了这人物的精神格调。

一山二宗即中国山水画到了唐代时,明确的有了两个源头,一是王维,一是李思训,这是中国艺术史上很明确的认定。

对于中国山水画起源的一山两宗的具体理解,我后面会详细讲述。

王蒙《稚川移居图》

王维《江干雪霁图》

中国山水画有几种技术门类?

我们按照山水画的画面效果来分类,或者是按照山水画的绘画材料来分类的话,中国山水画有四个分类,分别是: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浅绛山水和水墨山水,这四大类。

其实分类的方法有很多,我讲的只是最通俗的、大家最容易理解的山水画分类方式。

这四类中,青绿山水最早出现,展子虔的《游春图》就属于此类。最晚出现的是水墨山水,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文人画,它的艺术价值和格调最高。

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浅绛山水,水墨山水都对我们风光摄影创作有借鉴有启发,我就把这四个分类具体说一说。

因为古代山水绘画也是属于自然世界里的物像还原方式之一,叫:绘者形与色也。这和风光摄影艺术有一致性。例如绘画中色彩的还原,这对我们山水摄影的色彩理解和运用会有直接的帮助。

为什么山水绘画中的彩色还原好看、真实,但使用水墨还原方式的黑白山水绘画反而被公认是格调最高,这如何理解?你理解了这个,你也就能理解我们深圳风光摄影大家孙成毅先生的风光摄影作品为什么是采用黑白方式处理了。这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艺术有一致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摄影。学习历史、尊重历史,是会让我们变得更有艺术创造力。

仇英《莲溪渔隐图轴》 

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局部)

可以想象,都不会看作品的人,都不会理解作品的人,他如何能去拍摄出好作品!所以讲讲中国艺术史里的山水题材很有必要。我的话比较直接。先学会欣赏作品,学会看作品中视觉冲击力之外的文化,才能让大家的摄影创作更上一个文化台阶,才能让作品深刻。

艺术浅层次看是艺术,艺术深层次看是文化。

所有艺术到了最高的阶段,都会进入到一种程式化的状态。举个例子,就像我们现在看京剧,看脸谱、看唱腔、看身段都很简单,但你不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实际上你就不可能做到。任何高级的东西,到了最后就会进入一种程式化的表现,尤其是中国的艺术。在唐代,中国山水画中青绿山水就形成了一种程式化的绘画方法。

青绿山水是一种中国山水画常见的技法,是以矿物质颜料石绿石青为主,用来表现色泽颜料的春叶林泉。青绿山水又分为大青绿和小青绿。大青绿着色浓重,小青绿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施春绿。

这就像女人化妆一样,有的人喜欢画浓妆,有的人喜欢画淡妆,其实就是用彩的程度不同。

青绿山水到了唐代,经过几代画家的发展,形成了程式化绘画表达。

青绿山水继续往前走,到了明朝的仇英手里,发展出实景山水的艺术形式,开创了青绿山水画的新格局。到了近现代,到了张大千手里,青绿山水就发展成了泼彩山水,就是青绿山水用泼彩的方式,让色彩更加浓重。

近现代的张大千,刘海粟,谢稚柳都是属于青绿山水的大师。

青绿山水实际上做为表现题材来说,它更多偏重表现中国南方的山水,青色、绿色是中国古代画家对山水在色彩上的一个基本还原,但中国山水不以此为长。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接着介绍山水画分类中的金碧山水。

金碧山水出现在唐朝,它和青绿山水一样,只是在青绿山水的基础上多了一个泥金色,就是多了一种颜色。

泥金色主要是表现山水画中那些受到光线照射后会发光的部分。例如山的轮廓,早晨太阳初生,山是一片黑但山的轮廓在太阳照射下会有一个金色轮廓线。

中国古人按照他们的理解,用一道金光来表现山与光的关系,山的轮廓就用泥金色。石纹、亭台楼阁等建筑在太阳照射下会反光部分的光彩异常也是用泥金色表现,这种金光是充当形体上轮廓的作用。

金碧山水的代表人物就是一山二宗里的李思训、李昭道父子。

李思训、李昭道的金碧山水比起展子虔的青绿山水,在视觉效果上变得越来越华丽了,体现出一种富贵气。李氏父子用泥金色绘画山水的发明创造,在绘画技术上,艺术史是肯定他的价值的。

但因为使用了这种金色,使得金碧山水画的艺术含义、艺术价值、艺术等级要比水墨山水、青绿山水、浅绛山水低了好几个等级。

金色与中国儒家文化在气质上,相对来说有冲突。金碧山水的金碧辉煌主要还是用在厅堂装饰和皇家山水画上,这和它使用的材料有一定关系。

仇英《桃源仙境图》

接着讲中国山水画分类的浅绛山水。

浅绛山水是我们今天最常见的一种山水画,在水墨勾勒的基础上,用了赭石这种颜料。

青绿山水如果说是主要描绘南方山水的话,浅绛山水这种加入赭石颜料以土色或黄土色为基调的山水画,主要是描绘中国北方山水。

因为南方山水石质更多一点,而北方山水相对南方,它的土会多一点。北方山水因为裸露的土质较多,往往呈现出一种暖色调。

浅绛山水后来也被人们称为北方山水。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

最后就是讲水墨山水。

水墨山水主要是文人画,全部采用墨来表现。用墨的浓、淡、干、湿和彼此胶着来进行山水描绘。

水墨山水的变化,是中国山水画突出表达一个精神状态的过程。人的精神往往分很多的层次,真正到了文人、士大夫这个精神层次,他们可能更在乎的是本质性的东西。

那么什么是水墨画的本质?

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不同,中国艺术讲究文以载道。载是承载的意思。山水画艺术要承载精神层面的东西,它的形式一定要有变化。

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思考,下回继续聊。

范宽《溪山行旅图》

王诜《渔村小雪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