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存的法则就是“见路不走”

 阿蒲2017 2022-05-15

如果有人问你,这个社会的基本规则是什么,可能很多人多会说: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你可能觉得,太血腥,太没有底蕴,少了点文明的痕迹,而多了点拿着枪炮,主动出击,大杀四方的味道。如果换成“见路不走”,那就有意思得多。

什么才是“我的见路不走”?

一共分九个阶段,和这个直接一样,共有11个维度,而我们现在能给出定义的,只有4个维度。而这个问题,我只能给出两个阶段的分析。

第一阶段:自我定义

如果背着过多的社会道德和仁义底线,思想里总是各种“天经地义”,天然地想以自己的能力,进行“自我扶贫”,那就不得不拆除身边围着的“庸俗、低效、廉价”。

为什么 不远离来往的亲戚,还要面带笑容地请他喝茶?

为什么说了真话,反而让大家更容易排挤你?

为什么个人的发展,总是寄托在能不能有个“靠山”?

这是一个自我救赎的,思想与肉体,现实与理想,不断厮杀,又不断融合的过程。一次次将两者揉碎,又一次次突围的过程。受尽折磨又能够自愈,跳离情感驱使的套路,解开仁义道德的绑架。让自己能高于身边人的精神世界,让自己能脱离追求“身边世界”的认可。

断了养儿防老的念想,就是断了想要靠儿女养老的“天经地义”!

断了夫妻额瑟和鸣的念想,就是断了想要靠夫妻关系,共同分担风险的“天经地义”!

断了靠法律维护自身利益的念想,就是断了“法定天下”的天经地义!

法律是表象,道德是表象,只因为它们只约束了这个社会发展的最低底线,不至于让这个社会陷入过度的混乱,而不是这个社会行事的准则。并不是不违法就行,也不是不触碰道德底线就行。一切天经地义,都是源于对强者意志的依靠。都是源于希望有人做主的先天意志。脱离了这个,就脱离了乌合之众的思想封建,也就脱了不断献祭人性,获得的社会安慰的低级趣味。

当完成这一步的救赎,再回头去看那些看似怪异而离经叛道的问题,就会失去继续追问的动力,开始向一种“纯粹”,一种纯粹的定义,就是明了真相、无相、众生相的法门,用书里的话就是: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行。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一种纯粹的自我救赎。

第二阶段:自我救赎

在《遥远的救世主》一书中,丁元英,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才有那段和这个世界最会思考人生的“佛”的论道。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而丁元英的前身,就是另一本书里,作者豆豆笔下的叶子农。那句见路不走,毁了一个人,成就了一个人。而这个“见路不走”,即是精神不断自杀的武器,也是杀人无形的利器。能够自我救赎的,从来都不是正常人的逻辑。既要踩着得道的门槛,还能看着凡尘的喧哗。无论是得道(佛家对于大成者的称呼),还是进了窄门(伊斯兰教里的至高境界),都得搭上现实世界对自己的不容,说的玄幻一点:飞升上界,那是一定的!

见路不走,不是让你不是让你跟别人一样,也不是让你跟别人不一样,它不以一样不一样为判断,让你立足自身的条件,以自身的条件可能为判断。

世上要走的路很多。如果成功有路,那成功的人不应该只是凤毛麟角,但成功的确有路,那是成功者自己趟出来的路。就好比登山,于第一个登上珠峰的人来说,叫成功之路,而对于后来者来说,只是走过了别人的成功之路。一味的踩在别人的脚印上,永远登不上自己心目中的高峰。(就如同不能拿着攀登珠峰的经验,登上云南的玉龙雪山)这个时候,能明悟自身所求,找到自我救赎的终点,即为人生之终点。以现在为起点,通往自身人生终点的路,没有成功者走过,也就不存在“有路”的概念。

见路不走的救赎,即为自我救赎的法门,即为生存发展的捷径。不是有路不走的偏执,也不是无路硬拼的死磕。根据自身条件,遵循客观规律的自我剖析,制定属于自己的“借路”、“开路”规划,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别人,才能使自己成长为自己,而不活成别人想要的样子。

此为第二段,以我的能力,只能写到这里,定义还在继续,救赎就停不下来,待到将来能完成救赎之路,或者已经没有什么理由,来这里高谈阔论什么是救赎之路,也没有了现在想缔造神话,创造自我的的宏伟蓝图,也可自灭与得道之门槛。

留待更新余下的七个阶段。如有大神愿意,论道此处,躬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