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宁城北陶家寨村名的来历

 我心……飞翔 2022-05-15

城北陶家寨村东临西宁北川河,与二十里铺镇辖的九家湾村隔河相望,西面与青海物产冷库、西宁天露奶业有限公司,青海省畜牧中学和青海生物园南半部相邻。西边是大酉山,南边是北杏园村和新世纪花园小区,北面与陶新庄相邻,距西宁市五公里。这个村庄原本是一个纯农业村。新中国成立后,它一直属二十里铺乡管辖。

1998年撤乡建镇后,归小桥街道办事处管辖。村民们居住在宁(西宁)张(甘肃张掖)公路两侧,东侧居多。2012年,该村被城市建设占用,公路两侧的村民现住在由政府统一规划的小区里。

陶家寨村曾经是一个相对较大的村庄,毗邻北杏园村和陶新庄村,曾经都是陶家寨行政村管辖的自然村,尤其是陶新村,曾经是同一个村。陶新村的村名来自陶家寨村。

文章图片1

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

至于陶家寨村的起源,根据历史资料、村民家谱中记录和村民提供的情况,可以得出结论:一是陶家寨村建于明末清初;二是陶家寨从陶家寨初建到清末民国初年,陶家寨经历了历史变迁,以前这里是军事营寨,驻军将军姓陶,故称居住地为陶家寨;后来驻军移防,地名沿用,刘、候、冯、杨等姓在这里定居。因此,自清末民初以来,陶家寨村没有姓陶的人家。

陶家寨村的名字最早出现在清朝顺治年间(1567年)编写的《西镇志》(兵防志、堡寨)中。志中写道:“陶家寨,城北30里 ” 又有“城北烽墩,城北十里”的记载。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编撰的《西宁府新志》记载:“陶家寨,城北十三里”。

又道:”陶家渠,县北十里,渠二,一长十里,一长三里“。陶家寨老寨解放前有存,在今宁(西宁)张(甘肃张掖)公路五公里处路东,青海省物产冷库之对面,东距北川河400余米,西距宁张公路20多米。座西向东,长方形,寨墙长160米,宽150米,占地约36亩。寨墙高9米,底阔6米,顶0.50米,寨门有三栋门楼,四角有墩台,墩台可以站岗哨。村里有巷子,但没有名字。村里有两口井,村东那口水源丰富,供人畜使用。为了区分北邻陶新庄村,当地人俗称“南庄子”。

文章图片2

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

历史资料中提到的寨和墩都是古代的军事设施。“烽墩”是指墩堠,又称狼烟台,是古代边境士兵报警建造的高土平台。隔一定的距离建,发现敌情况就点燃烽烟,邻近的烽台也点燃了烽烟,以示报警,一直向西宁报告,让决策机构采取相应的行动。西宁有烽火台74个,345名瞭兵。城北烽墩只是其中一个。

位于陶家寨村西旱台,宁张公路以西,青海物产冷库以东,青海畜牧中学以南。据说烽火墩高9米,直径9米,方形,顶部6米,36平方米。烽火台约在清朝后期废除,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只有低低的残迹,1953年成立莫家泉湾机耕农场时夷为耕地,无处可寻了。

根据上述史料,可以肯定:陶家寨在《西镇志》对其有记载的清顺治年代之前就早已存在,而且最早这里是驻军营寨。至于其具体由来,据村里人传说,元末明初,这里驻防的将军,姓陶,他所建造的营地,因其姓氏,故而称“陶家寨”。后来他的部队换防调往今大通县黄家寨镇,不久,又换防到了燕麦川(今互助县南门峡乡)巴扎堡(今巴扎)。人去了,以其姓而定的地名却留传下来。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行政区划概况》载:据传,“明初(1368年)有位姓陶的将军在此地安营扎寨。村子就以将军的姓定名陶家寨”(注:此陶家寨非北区所属陶家寨)。

《西宁市志》第三卷地名志载:“陶家寨村,据传,元末明初,该地有宅院,因陶姓人居多,故名。”

西宁北川北小寨村陶姓家谱记载:(原)是燕麦川巴扎堡陶家,大约清雍正年间从那里分出,到北川长宁堡做生意,有了钱,大约在清乾隆三十年至四十年(1765年至1775年),在北小寨村购地建房,形成了一支陶姓人家。这三个记载与传说联系在一起,清楚地说明了陶家寨村最初的由来。

陶家寨村的村民有六个姓氏:刘、侯、冯、杨、何、马。刘、侯、冯等姓氏在这里定居较早。刘姓,不仅是村里的老居民,而且是村里的大户。人口占该村的70%,因此,西宁北川的二十里铺村,莫家庄,石头磊村的群众俗称其为“陶刘堡村”。 传说:刘姓人家原来是江南副百户,明洪武十年(1377年)四月,随邓愈、沐英征西大军来到河湟流域,为防御蒙古铁骑侵扰,保卫西宁安宁,驻防北川刘家沟一带,,明朝弘治年间(1488年至1505年),刘姓人家从刘家沟迁入陶家寨村。

关于刘姓家族是明初军人曾在刘家沟、陶家寨驻防这一说法,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行政区划概况》一书中有记载。书中写道:“西山乡西山村刘姓始祖是南京珠玑巷(人),乔迁湟中县陶家寨(今城北区陶家寨村)居住。清雍正初年(1723年),搬到古楼堡西吉哇居住至今”。“吉哇”是藏语,汉意是管理行政事务的权力机构。通过这一记录,进一步证明刘姓是军人。明嘉靖年间(1522年至1566年)军户转为民户,成为陶家寨村村民,已传承13-14代。

祖籍甘肃省兰州市一带的侯姓人家,约清“同治之乱”以后来到西宁,在西宁做小生意,民国初年迁入陶家寨。

村民冯姓。据说明初,由南京竹丝巷充军来到西宁,住在西宁城内,西宁南滩有其祖坟。明末清初从西宁迁入陶家寨。

后来,随着杨、何、马等姓人相继在这里定居,陶家寨村得以形成和发展。

参考资料:

①陶家寨的《刘姓家谱》。

②《青海历史纪要》562页至563页。

③《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行政区划概况》162页至163页。

④《青海地方史略》(征求意见稿)109页。

⑤《西宁市志》(第三卷地名志)110页。

⑥西宁北川北小寨《陶氏家谱》。

⑦《西宁卫志》63页和198页。

⑧《西镇志》183页和188页。

⑨《西宁府新志》302页和199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