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2014-04-20)

 年波也则dz 2022-05-15

                                                                          草原.湿地

川西北草原         

  难忘那片蓝天、那片草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b4f9b10100fgeu.html

   川西北大草原地处四川、甘肃、青海三省结合部,分布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阿坝、红原、壤塘四县,为中国五大草原之一,面积35600多平方公里,主要由草甸草原和沼泽湿地组成。

   川西北大草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系以游牧为主的藏族聚居地。海拔从3500米至4000米左右,属典型的丘状高原。冬季严寒,夏季凉爽,春秋短,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7摄氏度。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2009年7月阿坝之行,松潘朋友提供车辆让我和家人自驾赴若尔盖草原旅行,这是在到达松潘前没有设想到的,真有点喜出望外!

   离开川西北草地已经21个年头了,无时无刻不在牵挂这块让我魂牵梦绕的土地。

   45年前,那个时代的学生甚至不需要一张“派遣证”,而只由领导在台上宣布分配名单,就把我送到了川西北草原,一步一步往下走,从省城到州府到县到乡最后到了最基层的牧场。那年头,人人都是“驯服工具”,罩着一顶“狗崽子”头衔,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面对人迹罕见、北风凛冽的草原,那种把吃一碗大米饭都要当作“牙祭”打的物质生活,年轻、单纯的我似乎并没有对今后的日子过多去想过什么,就一头扎下根来。

  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山高皇帝远的大草原确实算得上是远离凡尘的“香巴拉”,先天不足们至少可以保持做人的尊严。在度过艰苦生活的同时,自己的个性也受到藏族人那种纯朴、豪爽、诚挚品格的锤炼与熏陶。

   在草地工作的汉族干部总是幽默地说自己是“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其实那是内陆籍干部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接受的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进西藏工作的干部子女就学矛盾目益突出。到八十年代,国家在西藏推行内调制度,草地的汉族干部纷纷提出内调申请。我以一个人留在西藏再工作三至五年的“代价”,换得夫人独自内调的指标,于是夫人带着读初中和小学的儿子、女儿调回到了重庆。

   夫人绝对属于世界上最伟大的那种女性,在我们分居四年的日子里,她在新的岗位上不仅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而且为儿女创造了良好学习的环境,四年后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上海的重点大学,女儿也顺利地升入高中。

  “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1988年,我的内调申请终于得到组织批准,调回内陆工作。在度过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9000个日日夜夜,当要离开这块土地的时候,才感觉到与它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深深地怀念着这片草原,这是付出我人生最美好时光的地方,是我曾洒下汗水、鲜血,甚至险些付出生命的地方。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进入若尔盖县境,一墫巨大的路碑耸立在路旁。路碑上书写着:“共和国九大元帅经过的大草原--若尔盖欢迎您!” 
若尔盖草原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上万名红军将士长眠在这片草地上。路碑东面不远是包座乡,红军在那里取得了“包座战役”的胜利,从而打通了北上的道路;再往北行,在班佑乡东面的班佑寺里,长征途中举行的“巴西会议”使红军摆脱了政治上的困境。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若尔盖是阿坝州草原面积最大的牧业县,这里水草丰茂,生态环境良好,形成了山水秀丽、景色迷人的湿地草原风光。每年6月到8月的夏季,各色野花此起彼伏竞相开放。草地上,散落着成群的牛羊和牧民的营帐。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若尔盖县城达扎镇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在县城里,遇到一场短暂的阵雨,它把天空冲洗得更加洁净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笔直的213国道是连结大西南与大西北的公路干线,汶川地震后的一段时期成了进入九寨沟的重要通道,九年前我路过过时还是坑坑洼洼的泥石路。

   国家投资在班佑实施“安居工程”,通过改善居住条件,帮助藏族牧民逐步改变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习惯。途中看到了一些牧民定居点工程。

   从沿途经过的夏草场看到,牧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好多帐篷前停放着汽车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在尚未完工的冬草场牧民定居点里,已经修好了寺院。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牧民都举家去了夏牧场,冬草场里简陋的房舍和畜圈非常寂静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草原上随着牧场一起迁徙的帐篷寺院    正在举行“秋烟烟”(一种宗教祭祀活动) 

  过了若尔盖县城,沿国道213再往北行,进入热尔大草原。

  “热尔”,藏语的的意思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热尔大草原面积2133平方公里,就单块草原来讲,它是仅次于呼伦贝尔的我国第二大草原。

  草原里没有一棵树木,也没有高大的山丘,厚厚的草甸上生长着茂盛的牧草,点缀朵朵不同色彩的野花,像无数跳动着的小火把,真会让你流连忘返。

  孙儿和外孙女忘情地在草原上奔跑、跳跃、打滚撒欢,露水浸湿了衣裤也在所不惜。他们知道,这是自己的父母度过童年的地方。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蓝天、白云、草原、羊群、牦牛、骏马…我真分不出它们谁比谁更美!

   忽然,从草原深处传来牧羊人高亢而悠扬的歌声。

     甲满通,

     糌巴莫若

     若尔盖俄洛章各!

   (藏语译义:不喝茶,不吃饭,只是想念若尔盖姑娘!)

   若尔盖是个出美女的地方,那里的姑娘天生丽质、娇艳,是草地上的“高原红”。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原生态”的安多汉子(安多_青海、甘肃和川西北西藏的统称)


花湖旅游开发面面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b4f9b10100fjox.html

   若尔盖湿地是是青藏高原东麓沼泽湿地草原的统称,总面积约三万平方公里,其中沼泽湿地1.6万平方公里。在这片草地上,黄河及其支流蜿蜒曲折,水泄不良,形成大片的沼泽和大大小小的牛軛湖。

   2005年10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公布的“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中国最美六大沼泽湿地”中,若尔盖湿地名列榜首。居后的五位是:巴音布鲁克、三江平原、黄河三角洲、扎龙保护区、辽河三角州。

   国家地理杂志把若尔盖湿地誉为“高原碧宝”:“…天地之间,绿草茵茵,繁花似锦,芳香幽幽,一望无涯。草地中星落棋布地点缀着无数小湖泊,湖水碧蓝,小河如藤蔓把大大小小的湖泊串连起来,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

   花湖就是《国家地理》所指的“高原碧宝”中的一部分,位于若尔盖湿地热尔草原的东北部,是黄河水系黑河流域沼泽湿地中的牛軛湖之一。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花湖的藏语名称叫“麦朵措”。去过西藏旅游的人都知道“措”是指湖泊、海子,“麦朵”就是漂亮的鲜花,有很多藏族姑娘把自己取名叫“麦朵姐”。可惜错过了六月最美的花季,湖边上已看不到成片的野花。

   但是蓝天白云、绿草碧潭联合演绎出一场惊绝,把高原特有的美艳展开在我的面前。天上有的,湖面上全有了;湖面上有的,天上却没有。在这里你无须望天,从湖水中就可以窥视天空中的一切。我甚至在想,远远的那条天际线还有何用,人们寻求的不正是天人合一的天上人间吗!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浩荡的大沼泽,深深的泥潭,本来是一片禁区,人和牲畜都是不得进入的,否则会遭到“没顶之灾”。

   当年长征时,有好些红军战士因不了解地形误入沼泽而陷入在泥潭中 ,谱写出撼天动地的悲歌,电视剧《长征》就有这类情景的真实描写。

   上个世界七十年代,一对刚分配到若尔盖牧区工作的大学生恋人,迷上花湖的美景,携手步入沼泽去寻求初恋的浪漫。等待他们的却是没顶的深渊,人们撑着木筏在泥潭中寻找了几天,才发现女孩子漂露出水面的头发。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入围《国家地理》选美,炒热了花湖,于是有人投资,与政府部门联开发旅游。

  开发的投资并不大,一条简易的道路从213国道修进沼泽边缘,再开沟排水,架起进入湖边的栈道栈桥,每隔一段路设置一个观景台。

  于是:

  游人来了,融入在大自然中,走进带着恐怖色彩的大沼泽,带着几分满足走了;

  政府出了政绩,财政税收增加了,第三产业发展了,这是解放思想的结果;

  开发商的腰包更加膨胀了;

  沼泽地的水排走了,可利用的草场面积增加,牧民也可以多养牲畜,同时还可以通过在景点搞餐饮、出租马匹等致富。

  这是个多赢的结果!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难道这样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就没有输家吗?
   沼泽开沟排水是湿地草原的大忌,无疑会促进草原的沙化,尽管在短时期会增加一点可利用面积,但长远的后果是得不偿失。这是在上世纪七十年“牧业学大寨”时曾经犯过的低级错误。

   沙丘依稀可见,若尔盖草原沙化已经告急,沼泽湿地开沟排水,只能推波助澜。

   游人来了,花湖里栖息的鸟类却远走高飞。若尔盖湿地原本是黑颈鹤的家园,这里栖息的黑颈鹤占世界总量的1/10。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足迹__岁月的见证.4<1-1>(草原.湿地_阿坝)

   两位藏族小朋友是牧民的孩子,小学放暑假后帮助家长放牧。他们要求给拍照,并把照片寄去。我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以沼泽为背景拍下了他们的照片。他们的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片草原上。

   在离开花湖的环保车上,我给家人讲了我对花湖开发旅游的看法。开车的当地藏族小伙子懂汉语,他接过我的话,说我讲得对,尽管现在开车能挣下些钱,但也还是担心花湖开发旅游带给草原的苦果,因为最终买单还是草原上的人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