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名故事丨“通衢要道”二郎庙街

 笛子8vxrvb7uaz 2022-05-15

  二郎庙街位于现棉花街与千厮门之间,是早年从沧白路通往嘉陵江边的主要通道。

图片

二郎庙街(杨耀健供)


  二郎庙街得名于二郎庙。二郎庙供奉的二郎神又称显圣二郎真君、灌口二郎、清源妙道真君,是中国民间和道教的神祇人物。民间认为他是一位与水利、农耕,特别是与防止水灾有关的神仙,宋朝以后各地多建二郎神庙祭祀。在四川和重庆,有的庙内又同时供奉治水的李冰父子塑像,称之为川主,希图借李冰之神力而变水患为水利。重庆两江环绕,从事航运、打鱼的民众崇拜二郎神和李冰父子,在城内修建了这座大庙。

  据老人回忆,二郎庙面向嘉陵江,建在临江的城墙边,山门上横书“二郎庙”,竖书“川主宫”。山门背面建有戏台,称万年台。正殿向东,一重殿内神像为李冰父子,左鼓右钟。二重殿内供奉二郎神,手执三尖两刃刀,旁有哮天犬,左右分别是嫘祖和苍颉,帐前有梅山七圣相伴。三重殿祀观音,两旁为文殊、普贤。另有祖师堂、禅房、厨房等。

图片

  二郎庙本属道教,因清代高僧圣可德玉来渝重建华岩寺,曾在这里弘开法席,大振宗风,又被纳入佛教。道教、佛教两教都在这里塑造神像,这是少见的。同治年间的《巴县志》记载:“俗以六月二十四日,七月二十二日为川主生辰。至日,有庆神之举。居民盛装神像,鼓行于市,谓之迎社火。”早年的二郎庙既是民众祭拜神祇的地方,又是船帮集会之处,热闹非凡,香火旺盛。但清末民初时,被大姓将其收购为家庙,和尚不受戒,且有俗姓。住持原为罗和尚,传衣钵于彭双本、迟圣清。据重庆市警察局1946年制定的《中国佛教会重庆分会寺庙住持登记表》记载,当时二郎庙的住持为释南山,通讯处为棉花街丁字品23号,说明二郎庙还存在。


  1931年12月22日,千厮门外蔡家湾一带突发一场大火,烧毁千家,老城墙高不可越,烧死200余人。事后地方人士认为这一带没有城门,火封道路才酿成惨剧,便由绅商捐助,在棉花街修建了一个新城门,使重庆城门总数变为18门。


  二郎庙街的上端在棉花街,中端是一直向下的石阶梯,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还存在。其下端接小河顺城街,有名的鸡毛土地祠就建在石壁之上。解放后,二郎庙街改名新城门街,二郎庙被收归国有,房屋改建为五金仓库、服装厂,有的分给无房市民居住。长航系统曾计划在这里修建缆车道,以便连接千厮门码头,隔断了丁字路口,后来缆车因故没有开通。改革开放后,家乐福超市第一家分店在棉花街开张。旧城改造时,在沧白路东段修建了一条盘山公路,彻底改变了当地的地形地貌,二郎庙街从此踪影全无。

图片

来源丨重庆市民政局

供稿丨渝中区民政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