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间医学所说的病理现象!

 野李子 2022-05-15

病理现象

    所谓的病理现象,是指症状而言。郭氏发现,疾病往往不是出现单一的症状,所有的疾病彼此间,也都有共同的症状。因此治疗疾病的方法,要打开出入大通道,为所有疾病找到出口。

例如:肝部的病变,首先影响了肺部的正常功能,换言之,肝病往往出现肺部不适的病理症状。而肺部的不适,则显示出背部出现沉、紧或冷的病理症状。在治疗时,采取逆向推动能量的方式,即从背部着手,调整背部的能量,为所有疾病找到出口。如图所示,也是病理转为正常生理的过程。

肝病→→肺→→背的开口,是治疗肝病的出口;

肾病→→肝→→肺的宣否,是治疗肾病的出口;

脊背→→肾→→腹的治疗,是治疗脊椎病的出口;

头部→→胸→→大椎,是治疗头部的出口。

相反,则是正常生理变为病理现象。

罹患肝病的关键→→背部开口→→肺→→肝病;

罹患肾病的关键→→肺的宣否→→肝→→肾病;

罹患脊椎病关键→→腹的治疗→→肾→→脊背;

头部所有的病变→→大椎通道→→胸→→头部。

从动力体系循环路径线发现了,

上焦能量的出口,在于外焦;

外焦能量出口,在于下焦;

下焦能量出口,在于中焦;

中焦能量出口,在于上焦。

能量循正常途径运行,是为正常生理现象。超越常轨的路径,是为病理现象。

                                                    1.上焦

上焦能量出口受阻,无法顺利越肩过背,除积聚于上焦部位,或者超越正常生理动力,另寻其它路径的出口,如五行之”相乘”,是其能量出口的路径线。能量聚集于上焦部位,将引发下列不适症状:

A、上焦气血循环不顺畅,是以形成两肩胛、颈椎、夹脊、背部,沉、紧及酸痛等。

B、能量聚集于心区,将影响心脏区域功能活动力,如心火旺盛,引发心烦、睡眠不安,或体现于口舌、血脉等方面不同程度的疾病。

C、能量聚集于膻中部位,将引发思维情绪的混乱,影响了上下能量的运行。

D、能量聚集于肺部,造成肺部瘀热,易受到风邪之气侵入,得伤风感冒等呼吸道方面的疾病。

当能量长期积聚于上焦,将从原本的病症引发出其它的病症来。

例如:

侵入肺部的能量,过多能量将造成肺(金)乘肝(木),肝受到肺部的压制下,只好侵入我克空间区域,是为木乘土;也有可能积结于肝、胆部位。肝在肺过度的克制下,引起其所胜运一行的虚弱,从而导致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的异常。换言之,肺部位能量过多形成淤滞时,首先影响肝胆功能活动力。

侵入心区的能量,过多能量将造成心(火)乘肺(金),肺受到心藏过多能量的压制下,只好侵入我克空间区域,是为金乘木,也有可能积结于肺部。肺在心过度的克制下,引起其所胜一行的虚弱,从而导致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的异常。换言之,心脏部位能量过多形成淤滞时,首先影响两肺功能活动力。

膻中动力牵系着膈膜以下生理功能活动力。膻中能量的聚结,不但影响公转的畅通,还能影响头部能量的回流,造成头部的内压增高。

传统医学有云:上焦如“雾”,雾乃空间之湿气。湿与空气相交,而越膈从外焦下之,气化生焉。也就是说,人体空间通道的出口,是指上焦能量顺利通达于外焦而言。 

                                               2.中焦

积聚于中焦部位,将引发下列不适症状:

A、能量积聚于中焦,造成中焦消化系统循环不顺畅,是以形成消化不良,胀气,及两肋的不适等。

B、能量聚于肝胆部位,将引发肝胆部位能量的过胜,体现于目、筋、易怒等。

A、能量聚于脾胃部位,将影响脾升清、胃降浊的功能活动力,体现于口、肌肉等。

B、能量淤滞于中焦,将影响膈膜动力向上推动膻中,进而影响上焦能量通达于外焦。

当能量长期积聚于中焦,将从原本的病症引发出其它的病症来。例如:

能量聚于肝胆部位的能量,过多能量将造成肝(木)乘脾胃(土),脾胃受到肝脏部位的压制下,只好侵入我克空间区域,是为土乘水;也有可能积结于脾胃部位。

积聚于脾胃部位的能量,过多能量将造成脾胃(土)乘肾(水),肾脏受到脾胃部位的压制下,只好侵入我克空间区域,是为水乘火;也有可能积结于肾脏部位。肾脏在脾胃过度的克制下,引起其所胜一行的虚弱,从而导致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的异常。换言之,脾胃部位能量过多形成淤滞时,首先影响两肾功能活动力。

传统医学云:”中焦如腐,腐者腐熟之意。”郭氏体悟到,中焦之腐,必借助细胞撞击之力,上部有可宣之空间,下部有可动之力,中部才能腐熟焉。

                                               3.下焦

当能量积聚于下焦部位,将引发下列不适症状。

A、能量聚于两肾部位,将引发两肾部位能量的过胜,或体现于耳、骨等不同程度的症状。

B、能量聚于会阴部位,将引发下腹部的胀满、不适,或各种男科、妇科疾病等。

能量聚于两肾部位的能量,过多能量将造成肾(水)乘心脏(火),心脏受到肾脏部位的压制下,只好侵入我克空间区域,是为火乘金;也有可能积结于心脏部位。心脏在肾脏过度的克制下,引起其所胜一行的虚弱,从而导致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的异常。换言之,两肾部位能量过多形成淤滞时,首先影响心脏功能活动力。也就是说,心脏能量的出口,在于两肾部位。

传统医学云:下焦为“渎”,是物质与能量调节之地。,肛门是物质排出之口,是腹前调节之门,解三焦之实。小便是能量调节之地,是背部空间调节之门,是肺(金)与肾(水)的调节。故为“渎”。

                                                4.外焦

传统医学讲任督二脉,提出”任脉统诸阴经,督脉统诸阳经”的论点。《人体空间医学》讲公转畅通,则健康矣。公转将任督二脉相贯穿在一起,可称之为阴阳一气也。换言之,将任督二脉相贯穿在一起,公转畅通也。

任督二脉相交点,在口腔与会阴。任脉与督脉交叉于口腔的空间,因此,古修炼家将舌抵上颚做为养生法则,便是掌握了能量运行的过程中,任脉的压力一定要高于督脉的压力,才能正常的达到阴与阳交(转换),如此一来,才能使任脉的能量,运行至督脉达到阴阳一气。

督脉与任脉的相交,在会阴区域的空间。因此古修炼家通过提会阴,紧缩谷道的方法,其目的是松弛会阴区域的空间,帮助督脉之能量顺利的越过会阴部位空间,转运到任脉的能量。

郭氏不仅认识到任、督二脉相贯穿的要领,同时四焦在运行的过程中,减少会阴部位的压力,并增强尾闾部的压力,任、督二脉才能相贯穿,公转才能畅通。增强尾闾部位压力,便是增加外焦区域能量的运行,行有助于化,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公转的畅通。增加外焦区域能量的运行,除增强尾闾部位压力外,上焦能量是否顺利越肩过背下行之,是为关键。

郭氏发现到,右肩胛与尾闾部位,是三焦入出外焦的门户,也就是说,右肩胛扮演了入海归源的枢纽,三焦能量的出口,在于右肩胛,因此,应降低右肩胛压力,才有利于三焦能量注入于外焦。尾闾部位则是外焦出入三焦的门户,所谓的百川同源同出一脉,百川入海归源,将各细胞群体所辐射的能量物质,通过两肩胛注入太阳区域空间,并在公转的带动下,通过尾闾注入到会阴,回到生发能量的源头,是以能量周流不息。

传统医学云:下焦如渎,中焦如腐,上焦如雾。《人体空间医学》还提出了:“外焦如化”之论点,唯有“下焦如渎,中焦如腐,上焦如雾,外焦如化”才是人体之正常功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