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投稿】丁梅华:再次回到工作过的连队

 百姓文学社 2022-05-15

昨晚临睡觉前,接到局长电话,让我今天和他一起到团场连队调研,主要是接到师里的文件,要求每个部门都要团场包挂包挂一个连队,我问清楚哪个团场哪个连队?需要准备什么?局长一一说清后,我简直不敢相信,我局要包挂的连队居然是我最初参加工作时的那个连队,简直兴奋得我一夜没睡好。

记得那是1989年的3月,刚刚学校毕业的我被分配到团场的一个偏远连队担任会计。到了连队才发现,连队不是我想象的那么好,连队地处沙漠的边缘,不但离团部20多公里,而且一路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一旦下雨就寸步难行,因为土质是那种粘性土,沾到鞋子上,鞋被甩掉泥巴都掉不掉,且走的越远,脚上的泥巴越重。每家每户居住的都是低矮的土坯房,而我宿舍和办公室在一起,中间拉了一块摆布帘子。

由于我接任的原会计,担任了该连的连长,就算我学的是会计专业,初次走上工作岗位,也有些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的感觉,热心的连长显然看出来,便不遗余力把经验手把手的交给了我。用不到半年时间,连队的会计核算我全部掌握。由于是单身,白天和其他干部带职工去清理渠道、干农活等,晚上才回办公室才开始手工作账。和干部职工在一起吃饭、一起工作,慢慢他们接受了我,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知识,尤其是职工的那份淳朴让我记忆犹新。

连队一个职工定额种植面积50亩地,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常常种植出来的优质大西瓜、哈密瓜因为运不出去,而造成亏损,大多数职工收入都不太高,有好多职工反倒欠连队的承包款。每年我都会把职工的往来账,都抄写一份交到职工手中,核对无误后在上面签字……让他们对一年的账目做到心中有数,职工对我也就特别放心,谁家有个好吃的,都要叫我去,我要是不去,他们会说我看不起他们。

就这样,我在这个连队一干就是8年,虽然职工的生活,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但通往连队的那条路,已铺上了石子,改变了下雨出不了门的尴尬局面,同时我与连队的职工,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职工得知我被调到团场工作后,纷纷前来为我送行,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是真诚的挽留。

调到团不工作期间,我时不时还会下去看看,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再后来,我又被从团场调到师部工作,一晃之间又将近20年,这中间虽然经常去看在团场居住的岳父岳母,问起连队情况,起初岳父母还知道一些,但退休以后他们对连队的情况也知之甚少,原本几次都打算再回连队看看,但又因种种原因未能去成。

今天乘车一个多小时候赶到连队,下车后我惊呆了,哪里还能找到当年连队的影子,呈现在眼前的是错落有致的小康房,柏油马路通到每家每户的门前,房前屋后更是苹果花、海棠花争奇斗艳,仿佛置身的不是连队,而是某个公园。走进宽敞明亮的连队办公室,更是让人咂舌,比我现在办公条件毫不逊色,在与连队领导的交谈中得知,现在连队成立了多个合作社,职工收入普遍提高,尤其是去年棉花价格高,职均收入达到12万元,现在大部分职工,在团部都有自己的楼房,连队的房子只是开春后种地时居住的,内心不由得涌起阵阵的惭愧,我就应该早点回连队看看,可当我走到几户家庭后才发现,原先的那些职工都找已退休,迎接我的都是一张张陌生的笑脸。

     作者简介:

     丁梅华,男,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程度,笔名:五月草原,60年代末出生江苏如皋东陈镇,82年辍学2年后独自到新疆兵团伯父跟前,重新走进校园,现在五家渠市审计局工作。 89年开始创作,至今已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审计报》《工人日报》《中国国门时报》《星星诗刊》《绿风》《北京诗人》《上海诗人》《散文诗》《中国审计》《新疆日报》《兵团日报》等100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小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诗歌等各类文学作品4000余篇,有多篇被收入文集和获奖。现为新疆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作家协会理事。

《作家文学》杂志

《作家文学》《散文杂志社》 微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