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去看了贵州几个地方的古银杏树,如大方县雨冲乡红旗村的“御赐银杏林”、乌当区偏坡乡岩上寨的“夫妻树”、白云区牛场乡蓬莱仙界荷塘月色景区满身长满“树奶”的古银杏和从大山水库移栽到神农庄园景区的古银杏以及长顺县广顺镇天台山4760岁的“中华银杏王”等,可惜去的时候树叶都还是绿色的。到了10月下旬,贵阳老城和金阳的许多街道上的银杏树开始变成金黄色,改哥便把采集到的银杏叶留存了起来。

好几年前就曾萌生过做一幅《贵阳周边银杏树观赏点分布图》,最近再次梳理资料,发现离贵阳比较近的知名景点中,还差很有名气的“福泉古银杏”没去过,网上很多宣传资料都称它有六千岁高龄,并且是有记载的胸径最粗的银杏树。
我们走沪昆高速在黄丝镇下高速,出了收费站就看到有块大石头刻着当地的旅游宣传口号“宾化古城,贵妃故里”,不知所指。在万能的微信朋友圈求助,得到省图书馆赵老师指点:传说黄丝曾出过一位姓贾的贵妃,深得皇帝宠爱,并为黄丝建了城堡,所以在民间自古就流传着“清平豆腐杨老酒、黄丝姑娘贾家有”、“好座黄丝城,只开三道口"的顺口溜。
210国道穿过的黄丝镇看起来脏兮兮的,感觉更像“黄沙镇”。只有集市对面的一家羊肉粉馆看起来比较干净。我们在此吃了物美价廉的羊杂粉,沿着狭窄弯曲的210国道继续前行,虽然一路盯着手机上的电子地图,在鱼酉村附近还是错过了向左上山通往乐帮村的岔路,因为路口实在是太不起眼了。
倒回到三岔路口,看到路边侧放着一块牌子提示岔路前方在修路,让车辆绕行。幸好询问了路口的居民,才得知实际并没有在修路,可能是以前立的牌子,事后忘记撤掉了。
沿着只有一车宽的水泥路上山,遇到迎面来车,本可以倒车的岔路口却临时停了车,倒车途中又发现地面上的下水道盖板塌陷,折腾了半天才得以继续前行。好在爬上山顶之后一直到乐邦村,都是新修的水泥路了。入口处那块说前方正在修路的牌子,指的可能就是这条“客运车辆禁止通行”的乡村公路吧。
过了一个小亭子,前方出现两条岔路,向左拐往西走通往大、小养马村,向右往北直走是乐邦村李家湾,两边都有好看的古银杏树。我们先去大养马村看了那两株两百多岁的银杏“姐妹树”(说不准也有可能是“母女”),再去李家湾看上过基尼斯纪录的那株千年古银杏。将这对银杏老姐妹的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后,在省博物馆工作过的吴老师立即问我:知道为啥这里叫养马村吗?之后又告诉我:因为黄丝镇过去是专门为福泉周边的驿站养马的地方。而我回家查阅《贵州省福泉县地名志》,上面说是村后的山叫“养马坳”,那“养马坳”又因何命名呢,书上等于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离开养马村返回三岔路口,往北几公里就是“千年银杏园”,路口处新修了一座免费停车场,通往古银杏的车道正在修建中,因此只能在此下车,步行去看“白秀才”。
传说中的那株千年古银杏位于乐邦村李家湾这块狭长坝子的东侧,不知为何被称为“白秀才”(贵州人把银杏树称为“白果树”),难道是活得太久成精了?一棵老树三千年的阅历,才相当于一个人类秀才的学识,看来生为植物确实有点吃亏哟。这棵大树的主干坚韧挺拔,枝叶繁茂,主干和枝干的表皮内,渗出一条条血红的斑痕,宛如流淌的血脉,在方圆数里之外,便可看到他的婆娑风姿。古银杏树为雄性植株,树龄3000余年,树高50米,胸径4.79米,树冠覆盖600余平方米,需15个成人手拉手才能将其围抱。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资料记载,居目前有文字记载的古银杏树之最,2001年被载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