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阳改哥 2022-05-15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龙山营为贵定县级文保单位。
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贵定县城被农民起义军攻破,知县严隽熙带领县府全体公务员逃至龙山营躲避,在城堡中发号施令达五年之久,其间义军围攻多次,均未攻克。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卫星地图:

贵定县巩固乡龙山营

————————

转载《龙山营之谜》

龙山在贵定巩固乡,离县城40公里,与贵阳相隔75公里。 

龙山其实不像龙,是一座圆锥形被切掉了顶部的孤山,高约200多米,底部周长约5000多米。 

龙山的奇,奇在山顶所建的营盘。走近龙山,抬头一看,啊!天上有座城池,两道城墙,三个城门,清晰可见,那莫非是仙人住的地方? 

当然不是神仙所住。山上的城池有三条街,分别为汉族、布依族、苗族所在,每条街都有内外两个下山的城门,据说城里住过两万人,就是在今天,也算一个比较大的城镇,只是现在只剩下寂寞的屋基和冰冷的石门了。 

龙山营的来历,《贵定县民族志》只有简略的记载:“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平伐长官司庭中壁(汉族——引者注)、平寨(今巩固乡工固寨)罗宗达(布依族)、杨柳冲杨筱斋(苗族)等,共同创办'忠义团’,并在新司寨后之龙山建城垣,称'龙山营’。”据说龙山营附近还有两个子营:威远营、连安营。它们分别建在两个独立的山上,离龙山营约数里。 

为了探寻龙山营之秘,我们沿着“Z”形小路上山,从东门进入龙山营。山很陡,约五六十度;路很窄,杂草丛中到处是石头和牛粪。约20分钟,爬到了第一道城墙(外城墙)的城门。城墙依山势用石头砌成,高约五六米,有的地方高十余米,厚两米左右,建工精细,虽长满青苔杂草,却巍然屹立。外城的城门为圆洞形,用巨石修砌,门深、门高均为五六米。门上方刻有“同治甲子秋X旦”几个字('X’字已无法辨认)。想来,是清同治甲子季秋末所建,距今149年了。跨进城门,我们就跨进了历史,跨进了岁月深处。 

再往上爬百余步,便到了内城墙,也是用大石块修成,无论城墙城门,比起外城墙来,相对要矮一些,但仍很坚固。想来,修城者是想把敌人阻挡在外城墙外,如果有失,内城墙也可阻挡。 

登上山顶,头顶蓝天,视野开阔。但见远山连绵,直到天边;近山多为丘陵,为绿荫所盖;山丘之间是耕地,黄的、绿的庄稼铺满其间村落棋布,溪流蜿蜒。 

山顶基本上是平地,都种上了庄稼,包谷林中依稀可见当年街道的走向,房屋的基脚纵横交错,仿佛《水浒传》祝家庄的盘蛇路,那些被马蹄、人脚磨光的石头,似乎想要给我们诉说当年的故事。 

站在龙山营的最高点,我不禁感叹当年生活在此地的汉、布依、苗族的和睦团结,感吧人们吃苦耐劳精神……山顶的风很大,把一连串的谜吹进我的脑里:为什么修这个营盘?那些农民是自愿迁来还是被迫?山上既缺水也没有耕地吃喝怎样解决?营盘修建了几十年又废弃,是什么原因?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从西门下山,来到山下的新寨(即新司寨),走访了布依族老人罗家杰。70岁的罗家杰看上去只有五十多岁,他在爷爷曾在龙山营盘住过。 在他家的院坝里,我们听他介绍说:“龙山营盘是为了躲土匪……” 

我问:“土匪打过龙山营吗?” 

“打过,每次几十、几百土匪,打过两三次,都没有攻打进去。” 

“山上住过多少人?” 

“两三万!听老人们说,一户交一个小钱,全营就是一箩筐。” 

“为啥龙山营后来又废了?” 

“生活太苦,水要到山下挑,庄稼要下山种,住得又拥挤,连个牛打转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土匪少了,就各家回到原来的住处了。” 

“龙山营盘存在了多少年?” 

“几十年。民国以前就下山了。” 

罗家杰说得很简单也很肯定,但他的说法与有关的资料不甚统一,比如修龙山营的原因,《贵定县民族志》说与'忠义团’有关,也说是为了躲土匪;龙山营住了多少百姓?当地政府官员说一万多人,他说两三万。不管怎样,在一个半世纪之前,人们靠手搬肩抬,在200多米的山顶上修起上万人的城池的五六千米的两道城墙,这一工程,堪称贵定县乃至贵州省的“万里长城”了! 

而它那一连串的谜,正等待历史学家门去解释。 

本文摘自 《埋论与当代》2004年第11期。作者系贵州省写作学会会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