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门王”胡琏有多猛?毛主席评价狡如狐勇如虎,粟裕称一生之恨|胡琏

 大连北溟子 2022-05-15

胡琏,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曾任国民党18军军长、整编11师师长、第12兵团司令、金门防卫司令、陆军副总司令等职务,其勇猛善战,是国、共双方公认的悍将。

在国民党将领中,他与胡宗南并称“二胡”,胡宗南号称“西北王”,胡琏号称“金门王”,但国民党军内却流行这样的说法:“十个西北王,不如一个金门王”。

胡琏率领的整编第11师(原18军),是蒋介石和陈诚的嫡系部队,也是国民党“五大王牌军”之一。在解放战争期间,胡琏纵横中原战场,国民党哪里有难,胡琏就带兵投入哪个战场。

他与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和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中原野战军数次交手,很少落入下风,不胜即平,被国民党称为“常胜将军”。

毛主席曾这样电告华野、中野:“18军胡琏,狡如狐、勇如虎。宜趋避之,以保实力,待机取胜。”由此可见毛主席对胡琏的评价之高。

“军神”粟裕一生有两大憾事:一是未收复台湾,二是未领兵朝鲜。1979年,粟裕视察福州军区,在与二野、三野的老部下谈话时,曾十分惋惜地说:“胡琏乃悍将谋才,古宁头之恨难消啊!”

古宁头战役就是金门战役,在整个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未成建制损失哪怕一个团,但是金门一战,解放军却整整损失了3个团9086人。胡琏当时是金门防卫司令,但他已于1977年去世,此仇再也不能报,所以粟裕称这是一生之恨。

让毛主席刻意发电避其锋芒的胡琏,让粟裕念念不忘的胡琏,与解放军打过哪些仗,又到底厉害在哪里呢?

胡琏

胡琏,1907年11月16日出生于陕西华州会同坊北会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8岁时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这一期的学员在黄埔军校史上将星繁多,中共就有林彪、曾中生、伍中豪、张宗逊等20多位卓越统帅和将领,国军中也有张灵甫、李弥、高魁元等许多名将。

毕业后入参加北伐战争,在陈诚的第18军11师任营长、团长,因胆识过人,作战勇敢,深受陈诚赏识。

抗日战争爆发后,胡琏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其部防守的罗店争夺战被称为“血肉磨坊”,是淞沪会战期间最惨烈的战斗,胡琏因与日军作战顽强、勇敢,战后升任第67师119旅旅长。1942年,因功升任第11师师长。

1943年,胡琏与日军在“石牌要塞”保卫战中,因战胜日军和说过的一句话名扬天下。

石牌位于湖北西部,是长江上重要的江防要塞,若石牌丢失,西南将不稳。蒋介石把“石牌要塞”形容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要求一个师严防死守,这个任务就落在胡琏的11师身上。

胡琏接受防守任务后,发誓与要塞共存亡,他带领全师将士祭拜天地,随时做好了以身殉国准备。在日军重兵和飞机大炮的猛烈攻击下,11师与日军血战三日,死守要塞,确保阵地不失。

战况最激烈之时,陈诚打电话问:“有无把握守住阵地?”胡琏则坚定地答道:“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

胡琏是运气极佳和绝顶聪明之人,他一边向上司说着冠冕堂皇的豪言壮语,暗地里却已经准备好了逃走的木船,最终11师成功守住了“石牌要塞”,他在战场上说的这句话感动了蒋介石和陈诚,也使胡琏名扬天下。

“石牌要塞”保卫战胜利后,胡琏因功升任第18军副军长,蒋介石亲自向他颁发青天白日勋章,并带职调任侍从室少将高参。

解放战争时期,胡琏的18军作为国民党“五大王牌军”之一,纵横华东、中原各大战场。

18军抗战前是全德机械装备,抗战胜利后,改编为整编第11师,换成了全美械现代化装备,全师25000余人,拥有机枪、冲锋枪2370枝,各类火炮392门,汽车360辆,通讯装备到连一级。

陈诚

胡琏有多厉害呢?解放军与整编11师第一次大战,是在1946年9月的章逢集战斗,刘伯承、邓小平两位中原野战军首长给予胡琏极高的重视。

中野以三倍于敌的兵力准备围歼整个11师,但敌指挥官胡琏非常的狡猾,中野见计划无法实现,就准备断其一指,以全力拿下其32团。

胡琏将步步为营的“乌龟战术”发挥到了极致,他指挥32团依靠高大寨墙、水壕等有利地形,修筑了子母碉堡群,设置了鹿碧、铁丝网,防守能力极为强悍。

中野以3、6、7三个主力纵队近6万人围攻整编11师1个团,双方血拼了五天五夜,敌32团以伤亡2700余人的代价,顶住了中野十几倍兵力的围歼,还保存了500多人的骨干安然撤退。

中原野战军不但没有成建制吃下这个团,还遭遇了重大挫折,伤亡近4000人,19旅旅长吴大明壮烈牺牲,并丢掉了鲁西南根据地,损失惨重,全军不得不后撤100多里进行修整。

1947年7月,陈毅、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5月份刚全歼了国民党“五大王牌军”之首的张灵甫整编74军,士气正盛。粟裕接着发起了南麻战役,集中2、6、7、9四个纵队外加鲁中军区3个团,猛攻胡琏整编11师。

此次战役,适逢大雨,还引发了山洪,华野四路大军冒雨苦战。胡琏惟恐重蹈七十四师覆辙,严令各旅以死固守,修筑了大量的防守碉堡群,龟缩在掩蔽部里不出,并请蒋介石派空军和援兵助战。

17日-21日,国民党怕机群对华野阵地狂轰滥炸,守敌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掩护下,对华野进行疯狂反扑。

双方大战5天5夜,由于暴雨连绵、道路泥泞,粮食、弹药运不上来,援敌整编9师、25师、64师、75师不惜一切代价,即将赶到南麻战场,已不具备全歼整编11师的条件,粟裕遂下命令主动撤出战斗。

此次战役,粟裕调集了华野5个主力纵队外加鲁中军区三个团,以1个主力纵队打援,余下部队全力进攻,仅歼敌一个团,自身伤亡却高达1万余人,2纵一师政委秦贤安牺牲。

南麻战役是场恶战,华野主力纵队本该休整一段时间,但是敌李弥的第8军刚占领临朐,对解放区造成威胁。粟裕认为其立足未稳将其歼灭,可以鼓舞我军士气,于是在南麻战役后仅三天,又命令华野2、6、7、9、纵围攻临朐城。

此战又遇暴雨,河流暴涨,部队行动受阻,虽然血战8日,华野到8月1日仍未攻下临朐城,敌整编11师等援军再次逼近战场,华野不得不再次主动撤退。

南麻和临朐两次战斗,华野皆以主动撤退而结束,虽歼敌1万余人,华野自身伤亡却超过2.1万人,简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粟裕作为军事总指挥,其指挥能力受到了严重怀疑,全军上下弥散着沮丧之气。

8月4日,面对突如其来的质疑,粟裕并未推卸责任,他主动发电报给毛主席和华东局,写检讨书:南麻、临朐战役均未打好,造成部队消耗过大,影响解放大局,五内俱焚,此战失利责任全在我一人,请求立即给予相应处分。

粟裕

他分析了战役失利原因:对敌军的重点进攻和兵力产生误判、分兵太过均匀、孟良崮战役后过分自信乐观以及对敌军内部的思想变化认识不足,对天气影响后果估计不足。

毛主席回电却出乎粟裕的意料:“粟裕同志支午电悉。几仗未打好,不要紧,整个形势仍是好的。望安心工作,鼓舞士气,以利再战。”主席的话如春风拂面,让粟裕心里倍感温暖。

粟裕为了报南麻、临朐战役一箭之仇,2个月后,又调集华野1、3、4、8、10和中野11纵六个纵队十几万人在曹县设下埋伏,准备集中绝对兵力打大歼灭战,就是北上广曹那个曹县。

华野3纵、8纵与敌18旅在曹县土山集大战3天3天,没想到反遭重创,4纵、10纵也没有阻击住敌11旅、118旅的突破,粟裕见失去了有利战机,及时命令部队撤了下来。

粟裕在南麻、临朐败给胡琏后,此次土山集大战胡琏又胜了,他以一个整编师对阵华野5个主力纵队,致使华野伤亡4413人,遭受重创,粟裕彻底领教了胡琏的厉害。

1948年,整编第11师又恢复了18军的番号,它盘踞在中原战场,对中原野战军构成严重威胁。刘伯承、邓小平对胡琏慎之又慎,轻易不与之接敌。

1948年1月15日夜,中野6纵18旅肖永银部在王家店地区休整时,旅司令部直属队被敌18军18旅包围(巧合,都是18旅),18旅旅长肖永银当即派两个营去救援,未果,敌18旅又向中野18旅主力实施攻击。

为了避免陷入敌军包围, 肖永银心如刀绞下令撤退,18旅政治部、卫生处、供给处200多人被俘虏,这也是18旅心中永远的痛,肖永银战后亲自到邓小平政委处请罪。

为什么中野不愿意与胡琏的18军较量,因为12万晋冀鲁豫野战军自1946年南下挺进大别山,到1948年初转出大别山,兵力仅剩下不足7万人,可见在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下,中原野战军为实现伟大的战略转折,所付出的艰难与牺牲。

因此,面对战斗力强悍的国民党18军时,中野首长极其警惕。

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从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到淮海战役,刘、邓、陈、粟数次计划围歼胡琏部,都未能成功,胡琏在与华野、中野数次大战未尝败绩,不胜即平,这个战绩在国民党中首屈一指。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爆发,二野(中原野战军)、三野(华东野战军)合力围剿胡琏任副总司令的国民党黄维部第12兵团。

由于胡琏资历不如黄维,因此屈居黄维之下,但胡琏并不服他,在淮海战役发起之前,胡琏借“养病”之由闲居南京。

黄维的第12兵团被刘伯承、粟裕等人指挥的解放军包围在双堆集后,蒋介石与胡琏彻夜长谈,最终胡琏下定决心与第12兵团官兵共患难,带着军用物资乘飞机降落在双堆集。

当时,解放军斗志高昂,许多国民党军队被打得举手投降,只有18军宁死不降,特别是18军118师第33团,号称“老虎团”,全由老兵组成,作战极其凶悍顽强。

刘伯承派出2个团与33团血战大王庄,攻守双方几乎全部拼光,才拿下这个团,这也是淮海战役中最残酷的战斗之一,国民党方面的指挥者正是胡琏。

第12兵团被全歼后,黄维与胡琏各乘一辆坦克突围,这是抓捕胡琏最好的时机,可惜的是,黄维的坦克出故障后被解放军抓获,而胡琏乘坐的坦克却一路像开挂似的冲出了解放军的重重包围,可见其运气有多好!

这是胡琏第一次败在解放军手里,但却不是以主要指挥官的身份,胡琏离开部队为12兵团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如果当时他在场,也许遇事不决的黄维就不会掉进刘、粟设下的包围圈。胡琏后来虽然重回被包围的双堆集,但已无法改变第12兵团被解放军全歼的命运。

胡琏逃生时被解放军手榴弹击中,重伤逃回上海后,经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从身上取出了32块弹片。蒋介石下令重建第12兵团,任命胡琏为司令。

1949年10月的金门之战,粟裕任解放台湾的总指挥,派三野第28军三个团9086人跨海攻击金门岛。解放军因跨海作战经验少,装备不足,又没有及时获得胡琏部3万多人已登岛防御的情报,双方在古宁头激战三天三夜,解放军三个团全军覆没。

解放军强攻金门岛

这是解放军成立以来唯一一次成建制损失三个团,金门岛的指挥官正是胡琏,从此胡琏也被国民党方面称为“金门王”。

随后粟裕抱病调集50万大军准备总攻台湾,可不巧的是,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党中央、毛主席改变国防战略,由解放台湾转向抗美援朝。

粟裕本作为志愿军主帅出征朝鲜,无奈头痛病发作,晕倒在指挥部,后在青岛休养了一年病才见好转,从此留下“未收复台湾”和“未领兵朝鲜”两大憾事。

粟裕领导的第三野战军,先后与国民党打了40多场大仗,打败了杜聿明、王耀武、黄百韬、张灵甫等一大批国民党的将领,消灭了国民党军245万人,被军内称为“军神”,可唯独在胡琏手上吃了好几次大亏。

金门岛失败以后,三野又在1949年的登步岛战斗、1952年南日岛战斗接连受挫,损失3000多人。

因此胡琏日后在其《回忆录》中口出狂言:“盖陈、刘两人以次的指挥官若粟裕、陈士渠、许世友、杨勇、陈锡联、陈再道、王必成、叶飞等,皆与我对战多次,根据体认,彼等均非杰出之才。”

1977年,胡琏因心脏病死于台湾省。1979年,粟裕在视察南京军区、福州军区时,与部下提及胡琏,曾惋惜地说:“胡琏乃悍将谋才,古宁头之恨难消啊!”

粟裕大将有这种感慨,肯定是因为胡琏病死,再无机会亲自为古宁头9000多名将士报仇雪恨,所以粟裕才称其为一生之恨。

胡琏此人,聪明绝顶,又有好运气,在国民党内很会做人,他没有张灵甫的骄纵,却有张灵甫的强悍,他比黄百韬多谋,亦比黄维决断,在解放军二野、三野众多将领口中,胡琏的18军(整编11师)的确具有强大的战斗力,这是真实的评价。

胡琏爱财,但却不拘小节,对于能征善战的部下不吝封赏和提拔,他重情重义,对于贪生怕死之辈却铁面无私,杀伐果断。国民党军内对他的评价是“爱才如命、挥金如土、杀人如麻”。

毛主席

国民党将领中,能入毛主席法眼的人很少,受其看重的就更少,然而对于胡琏,毛主席却极其重视,评价他是“狡如狐、勇如虎”

毛主席在给刘、邓和陈、粟的电文中,强调“宜暂时避其锋芒,保存实力,待以后有合适机会的时候再战胜他”之语,对胡琏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只可惜胡琏站错了阵营,死心踏地地跟着蒋介石,即使能力再强,死后也难归故土。一代抗日名将,客死他乡,可悲可叹,令人惋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