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一大波的网红大咖都纷纷加入了谴责保时捷的队伍中。对于保时捷“双标”、“减配”的行为,也都各自发表了观点。 正是这些拥有百万甚至千万粉丝网红大伽的声讨,也让更多的“吃瓜群众”对于保时捷转向柱事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还有,在网络上无论大小媒体和车评人,没有一个站出来替保时捷说话。 足以说明,保时捷这次确实是惹了众怒。 其次,是5月14日,人民网网络评论部也就保时捷减配转向柱事件,表明了态度。 人民网指出,保时捷的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既然保时捷打着后续将免费为车主升级“电动转向柱”的旗号揽客,那么就应该兑现承诺,不能动辄自说自话地说取消就取消。 这不仅仅是缺少诚信的问题,更涉嫌虚假宣传。 面对消费者的投诉,保时捷依旧是在糊弄了事,完全没有一点耻感。希望保时捷,能够早日拿出体面且让消费者买账的补救方式。 不尊重消费者的企业,终将会为自己的傲慢买单。 自事件发生以来,保时捷只是在4月30日发表了一封避重就轻的致歉信。似乎想用这个方式,平息车主的愤怒和堵住悠悠众口。 不过,事实证明保时捷错了。 或者说,保时捷太小看自己的车主维权的决心了。 我想,作为保时捷,不可能不知道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对于保时捷的贡献有多大。 而且一直以来,在国内市场保时捷近乎疯狂的加价选配,也让保时捷获取到了更为丰厚的利润。 那么,保时捷有多赚钱? 据说,在一些一线大城市,保时捷经销商一年的利润就超一个亿。 赚了这么多钱,如今保时捷在国内市场却连一个电动转向柱都舍不得配备。 既然做不到,那为当初要承诺等芯片短缺缓解之后补装电动转向柱? 好吧,现在既然是要退钱,怎么不按选装的价格3万元来退,而只给2300元的代金券? 还有消息说,保时捷售往其他国家的车配备有电机,只是少了控制模块,后期只需安装上便可正常使用。 而国内在售的保时捷,干脆就连电机都省了,完全是手动转向柱。 所以,我就在想,或许从一开始,保时捷就没打算给我们配备电动转向柱。 文章结尾,我突然想起来4月25日写的一篇文章,感兴趣的可以在网上找一下看看。 看来,事情的发展果然没有出乎我的意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