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妈妈的成长变化和心路总结。 由于长时间对孩子采用了错误的教育方式,她的儿子被诊断为焦虑症和抑郁症。 一向聪明、成绩优异的儿子,最后竟然休学在家。 难以接受这个现实的她,辗转踏上了改变之路。 最后,凭借自己的成长,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她带领儿子走出了困境...... 希望这位妈妈的心路历程,能对处于同样迷茫的家长们有所帮助。 01 还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周末,14岁的儿子严肃找到我,主动提出让我带他去医院检查。 “检查什么?你哪里不舒服吗?”我有些迷惑。 儿子告诉我,他要确认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虽然我第一时间的反应是感觉诧异,但还是带着儿子去了医院。 诊断结果出来时,我傻眼了。 中度抑郁 焦虑症!居然同时出现在儿子身上! 我想不通,我的儿子那么懂事、听话、努力,怎么会得了抑郁症? 拿到结果的那几天,我深受打击。可还没等我回过神来,一向品学兼优的儿子就强烈要求休学。 休学可是大事,任何家长都不会随便答应。 于是,我苦口婆心地劝解儿子,先不要做出休学的决定,一边治病,同时也在坚持。 毕竟,当时考入这所名牌中学,儿子可是超出录取分数线30多分。 儿子答应了,随后就是勉为其难的尝试。 他无法适应学校的节奏,学业的压力,从一开始的偶尔请假,到频繁请假。 努力了两个月后,儿子彻底坚持不住了。他开始伤害自己,偷偷在胳膊上划出一道又一道血痕。 半夜两三点依旧无法入睡,看着儿子这副痛苦的样子,我只好答应他休学的决定。 那段时间,我们全家好像进入了一条长长的黑暗隧道,迷茫、绝望,不知道多久才能走到出口。 02 孩子不能去上学之后,我很不能接受。 白天上班时浑浑噩噩,逃避着同事、熟人探询的目光。我不知道该怎么回复,也无法解答孩子无法上学的疑问。 晚上,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焦虑的情绪笼罩着我,无数的恐惧在我的脑海里涌现: 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好?落下的课程怎么办? 如果他再也不能去上学了,未来该怎么办? 抑郁症会不会加重,他最终会走向绝路吗? ...... 过了一段惊惶无措的日子,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我,开始踏上学习、成长、反思之旅。 首先,我想知道,儿子到底是怎么生病的?青春期抑郁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在进一步了解之后,我开始学习家庭教育和心理学,我才发现,原来跟我一样陷入类似困境的家庭是那么多。 我也向老师讲述了自己的疑问:“一个成绩优异的孩子,为什么会突然丧失了学习动力,还得了抑郁症?” 面对我的疑惑,老师带领我深入分析过去的教育和相处方式,在不断学习、反思中,我渐渐意识到,如今的局面是怎么产生的。 1、根深蒂固的错误教育理念,导致我对孩子实施了不科学的养育 我小时候,家庭环境不是很好,这就导致我长期处于一种匮乏的状态之中。 于是成家有了孩子之后,我就下意识地把自己童年渴望的,一股脑地弥补到儿子身上。 在物质上,我尽可能地去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时时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他的学习辅导、衣食住行都由我一手包办,严格管制。 这种密不透风、全心付出的养育方式,也让我对孩子产生了很高的要求。 我容不得孩子不听我的,常常有意无意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明明儿子的成绩已经很好了,但我一看到他在玩手机、看电视,就觉得他还没有用尽全力,还可以考得更好。 于是,每天以爱的名义,打着为他好的旗号大力鞭策。 最终,我活成了一个强势又说一不二的妈妈,孩子也在我的管制下生了病。 2、对孩子的强势与控制 过去,我总是对儿子溺爱、包办,用爱的名义绑架他。 一旦儿子没有按照我的心意做事,或者学习成绩,我就会冷嘲热讽,甩脸色。 孩子是天然爱父母的,他们从心底里想让父母高兴。 回想这么多年来,儿子每天都生活在这种压抑、紧绷的氛围中,时刻警惕着我的评判。 一旦考不好,连续几天在家里都战战兢兢,提心吊胆地看着我的脸色。 在这种高度焦虑和严格控制的环境里,他不开心却又无处可逃。 而我,却根本没有走进过孩子的内心,只是满足于自己的管教力度,欣慰于儿子的服从听话。 其实在这样的相处模式下,我也是不开心的。 每天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闹钟,整天围着孩子转,生怕孩子不努力,焦虑孩子没考好,没有一刻停歇,内心充斥着焦虑和压抑..... 了解到自己的错误,也就清楚了改进的方向。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调整自己,进而影响孩子。 03 1、持续学习,踏上调整、改变之路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不是你做了他的父母,就会懂他。 身为父母,只有愿意保持学习的状态,时时修正内心,才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与时俱进的支持和指导。 在老师的带领下,生了孩子后多年不看书的我,又重新苦读起来。 学习中,我们很多家长一起阅读有关青春期教育、亲子理念、学习方法、孩子心理、父母成长等领域的书籍,系统地学习、记笔记,每日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相互鼓励支持。 越读书,越发现过去的自己有多么无知,完全是凭本能养孩子。 而那些无意中采用的错误教育方法,已经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其中对我最有指导意义、学会就能马上用的,是转变语言沟通的思维方式。 也就是由负面的沟通方式,转为正向的沟通方式: ·误解——理解 ·指责——尊重 ·抱怨——同理 ·否定——肯定 ·打压——鼓励 ·强制——认可 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我的心也渐渐安静下来,对于如何改进自己、影响孩子有了信心和方向。 2、放下挑剔与指责,把关注点放在发现孩子优点上 在训练营学习的过程中,我慢慢懂得,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修复我和孩子的关系,是我现阶段最重要的功课。 过去,我对孩子强势、挑剔、说一不二。 孩子看听话、服从,但内心在我的评判和指责下,早已千疮百孔。 一个情绪平和,懂得正确爱孩子的妈妈,是孩子最大的福气。过去的我不是,但我相信自己今后可以做到。 在随后跟儿子的相处中,那个阴晴不定、高标准又挑剔的妈妈不见了。 我把注意力集中在儿子的优点上,多肯定他、夸奖他、鼓励他。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和调整,都会迎来我真挚的肯定: “哇塞,儿子你今天主动帮妈妈刷碗了啊?太感动了!” “我儿子真帅,这衣服适合你!啥时候有时间去逛街啊!再领你买几件!” 当我放下了对儿子不切实际的期待,密不透风的担忧和指导时,孩子与我的关系变得更融洽了。 他慢慢打开心扉,向我靠拢,我们的关系前所未有地亲密起来。 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着。我不去指责儿子每天睡到9点多钟才起来,不催促诱导儿子回学校的时间,只是做好安静的陪伴,给儿子无条件、全然地接纳和爱。 一天,儿子平静地对我提出了想重新上学的想法,他觉得自己可以回学校了,对学习、对学校都不再排斥。 让我自己都感觉出乎意料的是,听了儿子的请求,我没有狂喜解脱,而是更关注儿子的身心状态。 我问他,“你准备好了吗?不要觉得有压力而选择重新上学,什么都没有健康、快乐重要。” 儿子认真地点了点头。 他在老师的帮助下,循序渐进地补习落下的课程,我也为他请了一对一的老师辅导,对数学、英语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补习。 就这样,一场突然的变故慢慢得到了化解,儿子的学习、我们的家庭又重新步上了正轨。 在按部就班的学习中,儿子的病情也得到了好转,我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了。 以前,我跟很多家长一样,全部精神都集中在孩子的学习上。 认为孩子爱学习、成绩好,才可能有好的未来,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所以,当孩子得了抑郁症和焦虑症,无法上学时,我一度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但经过孩子在家休息的这段时间,通过我的学习和反思,我看到了自己犯过的那些错误,也看到了孩子的很多闪光点:孝顺、听话、有很强的自救意识等等。 都说痛苦是包装丑陋的礼物,走过这段黑暗绝望的日子,就让我和孩子一起,拆开并重新包装它,让这份礼物照亮孩子未来的征途。 希望我的故事,能对身处同样困境的家长们有所帮助! 最后,请大家关注我,我将持续分享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故事和干货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