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中华民族传统绘画的统称。也称国画或水墨画。它以中国特有的墨或植物颜料、矿石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中国特有的毛笔为主要工具,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 国画,植根于华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沃土之中,历经2千多年,是中华民族的哲学观念、思维方式、文化素养、审美意识等等融为一体的完整艺术体系,与西方的油画形成了两座并峙的造型艺术高峰。 中国画近现代巨匠:(以出生先后为序) 李可染 ![]()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原名李永顺,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中国近代杰出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第一任院长。 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他将西画技法融入传统笔墨造型,把西画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其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等,出版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等。 黄永玉评价李可染,“这个画家是无愧于我们这个苦难的中国的。中国有了他,也光彩许多。” 李可染作品欣赏 《观瀑图》 1942年作 ![]() 万县泗水城 1952年 ![]() 《钱塘江》1954年作 ![]() 《颐和园后湖》 1954年作 ![]() 《鲁迅故乡绍兴城》 1956年作 ![]() 《漓江边上》 1959年作 ![]() 《江南写生》 1962年作 ![]() 《春雨江南》 1962年作 ![]() 《陡壑夕阳》 1962年作 ![]() 《阳朔一景》 1963年作 ![]() 《丹霞枫林》 1963年作 ![]() 《黄山烟霞》 1963年作 ![]() 《漓江纪游》 1963年作 ![]()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1963年作 中国美术馆收藏 ![]() 《万水千山图》 1964年作 ![]() 《万山红遍》 1964年作 ![]() 创作于1964年的这幅《万山红遍》,是成就李可染在中国近现代画坛地位的里程碑式作品。1962至1964年之间,李可染偶得半斤故宫内府朱砂,大胆尝试用朱砂写积墨山水,据考证,《万山红遍》李可染共创作了七幅。其中,尺幅最大的三件作品中,两件分别藏于中国美术馆和荣宝斋。这件十平尺的《万山红遍》,是民间流通作品中尺幅最大的一件。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965年作 ![]() 《阳朔胜境图》 1972年作 ![]() 《阳朔碧莲峰》 1972年作 ![]() 万山红遍 1972年 ![]() 《清漓帆影》 1973年作 ![]() 《花果山》 1973年作 ![]() 《江山览胜图》 1973年作 ![]() 《井岗山主峰图》 1975年作 ![]() 《井冈山》 1976年作 ![]() 《清漓胜境图》 1977年作 ![]() 《岩泉积翠》 1977年作 ![]() 杏花春雨江南 1978年 ![]() 《黄山纪游图 》 1978年作 ![]() 《千岩竞秀 万壑争流》 1978年作 ![]() 《千岩竞秀 万壑争流》 1978年作 ![]() 《九华烟云图》 1979年作 ![]() 井冈山 1979年 ![]() 雄关漫道真如铁 ![]() 《漓江山水》 1979年作 ![]() 《清漓渔歌》 1979年作 ![]() 《千岩万壑》 1982年作 ![]() 《赏心喜看雨余山》 1982年作 ![]() 《苍岩双瀑图》 1983年作 ![]() 《雨势骤晴瀑泉喧》 1984年作 ![]() 《家住崇山茂林》 1985年作 ![]() 《峡江轻舟图》 1986年作 ![]() 《翠溪人家》 1986年作 ![]() 《暮雨初收》 1987年作 ![]() 《密林烟树》 1988年作 ![]() 《水边人家》 1988年作 ![]() 浴牛图 ![]() 《牧牛图》 1961年 ![]() 《孺子牛》 1977年 ![]() 《牧童画中行》 1978年 ![]() 《雨势骤晴山又绿》 1979年 ![]() 《绿雨图》 1980年 ![]() 《牧童戏鸟图》 1981年 ![]() 《柳塘放牧图》 1981年 ![]() 《清凉境》 1982年 ![]() ![]() 《柳塘渡牛图》 1984年 ![]() 《梅花冬季牧牛图》 1988年 ![]() 《忽闻蟋蟀鸣》 1989年 ![]() 图文来自网络收集。意在宣传、推介、分享、欣赏。若涉及版权请在评论区告知,即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