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有余数的除法
2022-05-16 | 阅:  转:  |  分享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第61页例2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动手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
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
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余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
,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时,结果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恰好分完的情况,这时没有剩余。表内除
法涉及的就是这样的内容一种就是平均分还有剩余的情况(余数不为0)这就是有余数的除法要研究的内容。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
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初步了解最大的余数和最小的除数。教学准备:草莓、盘子、课
件、小棒。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起兴趣(一)脑筋急转弯。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小提示:羊来了,草没了。(二)
今天老师就带来了美味的草莓,想要来分一分。想不想试一试?二、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
: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教师:请同学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教师分发草莓和碟子,每六人一组,一组
一份。教师:请同学们边说边摆。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三盘。教师: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设计意图:沟通操作过程、
算式、语言表达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
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
什么问题?学生:剩下的一个草莓不知怎么办?教师:这一个草莓没地方摆了,也就是剩下了一个,多了一个。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
余的方法。教师:请你们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学生写算式,教师巡查指导。教师出示几个学生答案,这是我们班同学的想法,你同
样哪一个表达方法,为什么,说一说你的想法。教师:大家都知道要把剩下的一个草莓表示出来,这很好,出示标准算式。学生交流汇报:算式表示
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么?明确“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今天我们摆
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请帮助老师完成下面的表格。分的物品几个一份分的结果算式表达6个草
莓每2个一盘分了3盘,正好分完6÷2=3(盘)7个草莓每2个一盘分了3盘,还剩1个7÷2=3(盘)……1(个)教师揭示课题:我们这
节课学习的新知识就是“有余数的除法”。【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摆草莓的直观方式让学生在与表内除法的对比中,理解余数
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给学生创设自主构建知识的空间。】。三、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一)合作探究教师分发小棒,每小组16根。课
件出示:用4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情况。接着提出问题:1、你们手里有1
6小棒,还能拿出多少根摆这样的正方形,小棒刚好摆完呢?2、用9根、10根、11根来摆呢?3、用13根、14根、15根来
摆呢?小组合作,分成以下9种情况,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没有余数,一种有余数。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分别列出除法算式。(二)交流反馈教师组
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根数摆的结果算式(三)观察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
关系教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及算式的被除数、除数还有余数,你有什么发现?学生1:除数都是4。学生2:被除数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连续加1。教师:余数也是这样吗?学生3:不是,余数总是1、2、3。教师:余数能不能是4,能不能比4大?为什么?说一说你的想法。教师
:余数和谁有密切关系?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想的。教师: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教师小结并板书:余数<除数(四)练习巩固1.出示教
材第61页“做一做”。2.学生读题,教师引导理解:用小棒摆一个五边形需要5根小棒,如果有剩余,可能是几根?3.为什么是这几种可能性
?你是怎样想的?4.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可能会剩余几根?【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除数要比余数大”的道理】。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在有余数的除法里,如果余数是9,除数
()。大于9B.小于9C.等于9(2)在一个算式里,如果除数是7,那么它的余数不可能是()。
A.5B.6C.8(3)()÷8=()……?,余数最大是
()?A.7B.6C.8(4)()÷?=8
……6,除数最小是()。A.7B.9C.51.学生
抢答,并说明理由。2.教师讲评。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除数要比余数大”的道理。3.初步了解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最大的余数比
除数小1,最小的除数比余数大1.【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深化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并初步了解最大的余数和最小的除数。】五、
课堂总结,明确目标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1、充分利用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形成对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建立余数
、有余数除法的概念。2、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有很多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自主得出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通过巩固练习,更加明确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