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即兴访友 | 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

 古典读书治学 2022-05-16

让我们的生活多一点点诗意

这是《秋山解诗第 16 篇文章

过融上人兰若

綦毋潜〔唐代〕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水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綦毋潜,和王维同时代,与王维最是交好。也投缘。不过,科举、为官都不如王维顺畅。綦毋潜这人看得开,能考上最好,考不上归隐,默默地用功。做官,有官做就去做,做不下去就归隐。他是那种无可无不可的人,挺随性的。这样的人,朋友缘也好,与当时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都过从甚密。

他是那种比较有性灵的人,不适合官场的那种紧张,权谋,算计。这样讲呢,可以说在做事能力上欠缺,缺乏那种勇猛,毅力和果决。这样的人,在现代呢,适合在高校当一个教授,不能任啥职务,系主任什么的估计都做不来。一周带一次课,剩下的时间创作,访友,归隐于山中。在现代估计也是这样的人。身边都是那种清友,弹弹古琴,品茶,聊聊文学,不怎么谈政治。

过融上人兰若”,经过融和尚住的地方,然后写的一首诗。这个僧人呢,可能认识,也可能是慕名拜访,没有预约。碰上了就聊聊。

山头禅室挂僧衣”,到了融上人的禅室,只看到挂在那的衣服,却不见人。这又是寻某某不遇。

唐人经常这样,很随性。寻陆鸿渐不遇,寻隐者不遇。这一次,是寻僧人不遇。你看,这些茶人,隐者,僧人,行踪都是不定的。

窗外无人水鸟飞”,窗外无人,这里很幽静。那么这个寺庙可能就是一个很小的寺庙,不是那种香火鼎盛的寺庙。“水鸟飞”,透出来的一个信息就是禅院在水边。前面是山头,这里是水边。这是一个处在山水之间的寺庙,环境很好。一山一水,一动一静。窗外无人,是静。水鸟飞,是动。又是一动一静。这就是自然地节奏,一阴一阳之谓道。

这可能是既然没遇见融上人,那就在寺院走走吧。这就是一种即兴的,随缘无住的心态。

《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样所生的,是一种无挂碍的心,去留无意的心。

抛开佛学不谈,古之文人有这个,乘兴而行,尽兴而返的生命状态。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你看,王子猷那么费劲地去拜访戴安道,结果到门前不进去了,然后就这样回来了。我们现在看来,这个人做事儿咋这样呢?脑子有那啥吧。但这就是逸士啊,尽兴就行,何必见戴呢。你说他做事儿没目标,没效率,确实啊,过程就是美。这就是对现实的超越,这是生命的艺术。我们现在内,有精密的时间管理,时间颗粒度很细腻,都按照小时计算了。哪有小王同学这样浪费时间的呢!

黄昏半在下山路”,到黄昏了,该下山了。下山也不匆忙,也是慢悠悠,享受周边的美景,诗人并没有因为未见到融上人有任何的情绪。山川大地,在黄昏的日光的融合中,肯定是异常的美丽啊。

却听钟声连翠微”,这个时候,寺院的钟声远远地传过来,钟声似乎和周边的景色融为一体,若风声,若水声。

融上人可能回到寺院了吧。诗人这样想着,那以后有机会再见吧。

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

小结

一天一篇诗歌的节奏是太快了,而我自己也来不及细细品味。诗歌选取的范围,《诗经》、《楚辞》,魏晋诗歌(陶渊明,曹操),唐宋诗,宋词,元曲等。陶曹李杜王孟苏辛等是主角。

钢筋水泥,诗意栖居
以诗意打破现实的局限
让生命逍遥无待,生活敞亮,社会清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