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战国的历史那么混乱,两大罪人难辞其咎

 西一里2l6sluho 2022-05-16

写历史的时候有个感觉,就是战国比春秋难写得多。我想主要是资料比较匮乏。

秦始皇焚书坑儒焚毁的基本是六国的史书,只留下了秦国自己的史书《秦记》。《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丞相李斯的建议是:“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意思是说除了秦国的《秦记》其他的史书都烧了。除了官方藏书,私人有藏《诗经》、《尚书》等典籍的,甚至谈论这些书的,都是犯罪,连知而不报都是同罪。只有医药、占卜、种植方面的书可以私人收藏。

当然,秦始皇不是唯一的罪人,按理说私人不能收藏,官方不是还有吗?可是秦朝时间太短,而且把这些经典书籍都放在了阿房宫,让项羽一把大火都给烧了。这样,民间和官方都没了这些书,不得不说是我国文化上的惨痛损失。

再说这《秦记》,特别没营养,秦国地处西方边陲,和蛮夷差不多,没啥记录的东西。据说历史事件都不记时间,记录的也都是自己多牛,自己丢人的事从来不提。这就让大家觉得这根本没办法用呀,所以也就慢慢失传了。

除了秦国的史书,能留下的史书只剩下了《春秋》,这还要感谢伟大的孔夫子。《春秋》本来是鲁国的史书,孔子闲来没事改编一下吧,就有了《春秋经》。孔子弟子众多,很多人也都很喜欢《春秋经》,可《春秋经》太简单也太晦涩了,没办法让普通大众都懂,而且那时候认识字的人本来就很少,那怎么普及呢,就有那些喜欢《春秋经》的人把它编成了故事会,这就是《左传》以及《公羊传》、《谷梁传》等。这些《传》的出现,就把史书编成了评书,讲书人讲故事讲得唾沫横飞,这些历史故事也被广为流传。所以,秦朝是没办法消灭《春秋》的,因为都是口口相传的。

我们能看到这么鲜活的2000多年前的历史,我们首先要感谢孔子他老人家。

但《春秋》只记述到了鲁哀公去世,也就是公元前468年,而秦朝灭亡在207年,这两百多年的历史资料就没那么多了。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写到战国时期也是挺无奈的。基本上就是一跨几十年,比如《田敬仲完世家》中记载齐宣王“七年,与魏王会平阿南。明年,复会甄。魏惠王卒。明年,与魏襄王会徐州,诸侯相王也。十年,楚围我徐州。十一年,与魏伐赵,赵决河水灌齐、魏,兵罢。十八年,秦惠王称王。”十二年间的事情就是这样的一句话历史,这种情况在记录战国这段历史时比比皆是。

相反,《史记》记述这段历史的时候大段的笔墨是用在了人物对话上,特别是君王和大臣间关于国际关系和国家治理的对话,非常像《战国策》,当然《战国策》成书晚于《史记》,但这也说明了这段历史大家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在记录,并没有真正的史书出现。

而且《史记》在记述战国这段历史的时候也是错误百出,还是《田敬仲完世家》,一是田齐桓公之前遗漏了齐侯剡(在位九年),二是田齐桓公在位十九年误为六年,这样就是把威王、宣王和湣王的年代提前了二十二年,把湣王在位应为十七年拉长为四十年。另外苏秦到底和张仪是不是同时代的人,现在很多学者也认为苏秦要比张仪晚,不像《史记》写的那样同时交相辉映。作为严谨的史学巨著(当然“严谨”这个词用在《史记》上可能并不一定合适),时间搞错是很大的问题,但这也不能怪司马迁,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也同样证明了战国时期并没有留存下来史书。

好在中国有厚葬的传统,很多好东西都被埋到了地下。古代盗墓和近代的考古让中国的史书(也许叫史料更合适)以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式,浮出了水面。那么对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些史料做个简单的介绍:

一、《竹书纪年》

文章图片1

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藏在魏襄王的墓中,在晋朝时期被挖掘出来,它记述的是晋国和魏国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但它在宋时历经了佚散后又重新收集整理的过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可信度和史料价值。

二、《战国纵横家书》

文章图片2

战国纵横家书

1973年出土于马王堆汉墓,有十六章,即相当于全书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文字,是久已失传的佚书,为《战国策》所无,也不见于《史记》。这部分内容,不但可以补充《战国策》、《史记》等书之不足,还可以订正这些书籍的一些错误。本书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战国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战国纵横家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士们献给君主或高官的书信,大部分为苏秦的。

三、《睡虎地秦简》

文章图片3

睡虎地秦简

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这些竹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内文为墨书秦隶,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为研究中国书法、秦帝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的发展历史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四、清华简

文章图片4

清华简

清华简,是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这批竹简为盗墓所得,出土时间已经不知晓。清华简是战国中晚期文物,文字风格主要是楚国的,简的数量一共约有2500枚(包括少数残断简),在迄今发现的战国竹简中为数较多。

清华简也是在秦国之前埋入地下的,避免了劫难,现在得以重见天日。清华简出土了多篇《尚书》,这也验证了我们现在传下来的《尚书》是伪书。

五、银雀山竹简

银雀山汉墓竹简》1972年发掘出土于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两座汉墓中。简文书体为早期隶书,写于公元前140~前118年(西汉文景时期至武帝初期)。

银雀山汉墓竹简共计有完整简、残简4942简,此外还有数千残片。其内容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晏子》、《守法守令十三篇》、《元光元年历谱》等先秦古籍及古佚书。

银雀山竹简让我们知道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并不是一本书。

文章图片5

孙膑兵法

当然,这些史料的准确性肯定也不是百分之百,但他们很好地补充了我国的历史,从多个角度让我们了解了历史的原貌,期待更多的史籍、史料被发掘,还原我们真正的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