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室韦,地处由呼伦贝尔大草原至大兴安岭的过渡地带,位于额尔古纳市北部。这里曾经被誉为俄罗斯民族乡,是蒙古族的发祥地,现被称作“蒙兀室韦”。蒙古族人的母亲河“额尔古纳河”在这里静静地流淌,仿佛在述说着历史辉煌与苍桑。  2、↑ 9月10日,旅行第四天。上午乘坐小火车游览莫尔道嘎森林公园,大约下午4点来到室韦口岸。疫情原因,口岸关闭,只能站在这里拍个照  3、↑ 口岸一侧具有俄罗斯风格建筑的酒店也关闭
 4、↑

5、↑ 离开口岸,乘车来到室韦小镇 
6、↑ 首先来蒙兀室韦文化广场  7、↑ 文化广场上骏马凌空腾飞的雕塑,【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
记得李导介绍过:“鹰有双翅、鹿有双耳、马有前程”。  8、↑ 广场上一把巨大的马头琴雕塑  9、↑ 此时天空飘落一点小雨 
10、↑ 广场周围是售卖俄蒙食品、商品店铺  11、↑ 从广场一侧的 木栈道走向观景台  12、↑ 站在观景台上,广阔的大草原尽收眼底。
 13、↑ 拉近镜头拍摄,河的对面便是俄罗斯奥洛契村庄,依稀可见到行驶中的车子和袅袅炊烟
 14、↑ 隔着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小镇奥洛契相望
 14、↑(丁导拍摄)
 15、↑ 马儿悠闲地在草原上吃草  16、↑

17、↑  18、↑
 19、↑ (丁导拍摄)  20、↑ 再看一眼对岸的俄罗斯小镇奥洛契 
21、↑ 离开观景台,将前往观景栈道的东侧去乘车。 栈道尽头设置了一道道木柱门。每道门上有个名称,看看你适合走哪个门,大伙纷纷前往体验,我用手机拍摄留下纪念,好玩。 
22、↑ 前方这个俄式建筑是什么呢,引起大家好奇,前往观看  23、↑ 走近一看,原来是公厕,没有开放  24、↑ 通往额尔古纳河入口大门紧闭,站在这里时把手机设置为飞行模式,以免漫游到对面的俄罗斯 
25、↑ 门口的警示牌子  26、↑ 在这里等候乘车,遇到白发、蓝眼的老太太说着流利的普通话,问我们需要住宿吗?她说她是俄罗斯后裔,她家有民宿,冬妮娅民宿就是她家开的。(手机拍个老太太的背影)
 27、↑ 旅行社安排我们入住“西博利亚庄园”,体验室韦的俄罗斯族人家“木刻楞”房屋。
“ 木刻楞”房屋极具特色,作为俄罗斯族的典型民居,这种房子主要是用白桦木和手斧打造而成,有棱有角,规范整齐,因而得名。整个室韦村几乎看不到砖瓦的踪迹,到处都是“木刻楞” 
28、↑ 图片左侧是酒店的俄式餐厅  29、↑ 走进酒店,从地板到墙壁、楼梯全部是木制的 
30、↑ 大堂墙上挂着驯鹿头 
31、↑ 酒店只有两层,老板说二楼暖气足,不过因为没有电梯,要提行李走楼梯。 晚上气温只有6度,当然要选择住二楼了 
31、↑ 房间小而且简陋,晚上要开暖气  32、↑ 洗澡的热水要等很久才会热  33、↑ 老板看我在拍照,说这些圆木头之间没有使用粘合剂,特意叫我仔细看每根木头之间长出细细的苔癣。 
34、↑ 室韦小镇上的各式家庭客栈大多是临街由一道篱笆围成的小院落,它们的名字都好听,比如这家我们住的酒店附近的“莉达之家” 
35、↑ 还有蒙古包的住宿  36、↑ 办好入住后到镇上走走,这是镇上唯一的一条大街
 37、↑ 以大街为中轴线,大街两侧,俄罗斯族民居、商店和家庭客栈分布在其中,可惜好多店面都关着。
 38、↑ 好多各种颜色的洋葱头,洋溢着浓郁的俄罗斯风情  39、↑ 看着身边的建筑是不是有种到了俄罗斯的感觉  40、↑

41、↑ 商业街冷冷清清  42、↑
 43、↑
 44、↑
 45、↑ 将近晚上6点半,突然发现天边出现晚霞
 46、↑ 原本下午游览结束后,约定晚上六点一起再到观景台看日落,但因看到天气不太好,所以大家放弃看日落,没想到却在大街上看到美丽的晚霞。
 47、↑

48、↑  49、↑ 团长走得更远,拍到草原的晚霞 
50、↑ 
51、↑ 
52、↑ 第二天早上气温只有4度,还下起小雨,到门口感受一下,好冷。 在酒店旁边的俄式餐厅用早餐,餐厅很大很气派。昨晚原想在这里用晚餐,老板说要为员工举办生日会,餐厅不对外开放。  53、↑ 寒冷的早上,吃上热乎乎的白粥、奶茶、煎饼,还有好吃的小菜“布溜克”,真舒服  54、↑ 以为昨晚有晚霞,第二天会天晴,没想到还是遇到下雨天。
早餐后出发新的行程,经过口岸,停车拍照  55、↑ 海关大楼大门紧闭  56、↑  57、↑ (丁导拍摄)  58、↑ 在口岸留个影,和室韦说再见。(丁导拍摄)
下一站将走边防线,前往黑山头。 (图片摄于2021.09.10-09.11,除署名外,其余为先生拍摄,游记于2021-12-24 06:42:00发布在新浪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