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说时代造就艺术特性,来看看宋代书法靠什么兴盛?

 咪斯头儿 2022-05-16 发布于四川

对于学习书法和艺术类的朋友来说,都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古代任何一个朝代的艺术兴盛,比如书法艺术的兴盛,都跟一个时代的文化环境和时代特性有紧密的关系。比如魏晋时期的潇洒书风,南北朝时期的魏碑书风,隋唐的严谨书风等等。这些无不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性。今天这一篇文章我们来说说宋朝书法靠什么来兴盛的。

上一篇文章我讲述了宋朝对书法的态度和审美意识。宋朝的书法审美意识同其他意识形态一样,根植于社会历史的条件之中。宋代影响士大夫最深最烈者有两点:一是外患严重。频繁,时间也很长。先后有夏、辽、金、元的重兵压境和侵犯,军事上宋朝总体上处于劣势,多为战败赔款乃至割地,最后还是北宋亡于金,南宋亡于元。

Image


二是内争严重。宋代的党争与派系倾轧始终不断。北宋有庆历间以范仲淹和吕夷简为首的新旧党争,熙丰间以王安石和司马光为首的新旧党争。南宋则主要表现为和战之争,先后有绍兴和议、隆兴和议、嘉定和议,都争斗得很激烈。面对严重外患而不断出现的内争,每次遭受打击的都是一些忧国忧民的出类拔萃的人物。这样的结果,就使得一些士大夫感到为国为民无望而转向释道,以求自身的旷达和自适(这与东晋时期的社会状况如出一辙)。即使是坚守经世济民的儒家思想者,也只能是愁苦不已。苏轼(墨妙亭记》说“知命者必尽人事”,即极尽人事而知命该如此。辛弃疾 (丑奴儿)词说“面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微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可说是来代士大夫为国为民无望和忧心不已两种心态的真实流露。

在书法的审美意识上,儒、释、道皆有。朱长文以人品论书品,岳珂主书为“心画”, 可说属于儒家。苏轼的思想儒、释、道兼而有之,而他论书则以道家思想为主。他主张作书随意所适,自然天放,则表现出明显的道家思想情趣。黄庭坚则明确地以佛教禅论书的,因而主张以高洁的“韵胜”,无世俗之“俗气”。米芾的思想未见有论述属谁家,只谓其资性旷达不羁,风神萧散,好洁成癖,冠服效唐人,古雅脱俗。论书亦如其为人,倡导自然,主张有“真趣”,大不以法度为然也。总的使人感到他不是道释又胜似道释。宋人对书法的审美意识,就这样明显地与当时的思想潮流密切相联系在一起。

Image


宋代书法的繁荣兴盛与书论资料的异常丰富,与宋朝各帝爱好书画也是有很大关系的。宋代设立有翰林书艺局和翰林图画院,有书或画一艺之长者,往往被征召任待诏或艺学、书学、祗侯、学生等官职,使书画家能有出头之日。徽宗是有名的书画家,书画皆自成一家,还命内臣编撰了《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两书,大约是供书画院教学用的。此书很有教学价值。。高宗赵构,乃微宗第九子,钦宗弟,亦是一位书家,且亲撰《翰墨志》一卷。赵构自谓曰:“余自魏晋以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又说:“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所以说,宋代皇帝对书画的支持为宋代书法的繁荣兴盛及书论资料的异常丰富提供了重要条件。

以上所述,就是宋代书法和绘画为何兴盛的主要原因了。书法艺术的优劣不完全是因为个人技艺的优劣,更有着与大环境趋势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一个时代的大环境影响的正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而书法,则是心画,心手合一,方为书之神品。

宋朝人对书法的态度与审美意识

宋朝,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朝代。宋朝在书法上的发展,应该是晋唐之后唯一的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书法大发展的朝代。那么宋朝人对于书法的态度和审美意识是如何的呢?今天我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整个宋朝时代,宋四家的出现,则体现了宋代书法的卓越成就,同时也表现了宋朝文化的繁荣景象。靖康之耻之后的南宋时期,宋朝书法开始转入沉寂的时期,没有什么特殊的创新和发展,只是继承了北宋的书风而已。

Image

宋人对书法的审美意识,清人梁谳作过概括,其《评书贴》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这种比较概括是很精当的。

所谓“尚意”,就是重视书法表现审美情趣或情意。上述宋代的书法理论就集中而鲜明地表述了这. 点。如欧阳修主张“学书为乐”,作书“自适”;苏轼主张作书要随意所适,自然“天放”;朱长文以人论书,以人品评书品:黄庭坚要求作书去“俗气”,要以“韵胜”;米芾主张作书“率意”而为,要有“真趣”;及陈概重“神气”,姜夔讲“风神”,岳珂重书是“心画”等,都是看重书法要有审美情趣,都是“尚意”。虽然其“意”含义各不相同,但与唐人“尚法”比较,都不失“尚意”的大范畴和总的特点。

Image

在书法规则和法度方面,宋人的态度是:轻法,宋人对唐人“尚法”往往就持批评乃至否定态度。最突出的要数米芾和姜夔。米芾《海岳名言》说:“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安排费工,岂能垂世。李邕脱子敬,乏纤浓。徐浩晚年力过,更无气骨。

”姜夔《续书谱真》:“良由唐人以书判取士,而士大夫字书类有科举习气,颜鲁公作《干禄字书》是其证也。矧欧、虞、颜、柳前后相望,故唐人下笔,应规人矩,无复魏晋飘逸之气。”在这里他们将唐书名家都予以讥贬乃至否定了。当然也还有肯定的,<海岳名言》又说:“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人俗品。”他肯定的是颜的行字。他们之所以讥贬唐人,就是在他们看来唐人尚法而少意,即“乏纤浓”,“无气骨',“无复魏晋飘逸之气”。姜夔抑唐扬晋,米芾亦如此,其书斋取名“宝晋斋”,是其证也。“晋尚韵”,“韵”与“意”近,故如此。

Image

宋人轻视法度规则,还表现在对那些“ 不堕俗低昂”、“真率可爱”者,即使法不甚工,或乏笔力,他们也予以肯定。如黄庭坚《题王观复书后》说:“此书虽未及工,要是无秋毫俗气,盖其人胸中块磊,不堕俗低昂,故能若是。

今世人字字得古法,而俗气可掬者,又何贵哉?”米芾《书史》亦说:“江南庐山多裴休题寺塔诸额,虽乏笔力,皆真率可爱。”黄、米这些宋代大书家似在反复向当世学书者讲清:不要津津摹仿唐人古法,作书重在真率,有真趣,以韵胜,这才可贵。由此可以明白,为什么米芾回答徽宗“问本朝以书名世者凡数人”时不赞赏他们的成就,而尽言其不合法度的短处,即“不得笔”、“ 勒字”、“排字”、“描字”、“画字”及他自己的“刷字”。他这样说无非要表明:他们作书看似不工,却皆“真率”用笔,有自己的审美“真趣”。

Image

这就是宋人对于书法艺术的态度和审美意识。不知道这些概述能否对大家的学习给予帮助呢?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大家可以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