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的“虎气”和“猴气”,体现在哪里?

 历史客栈 2022-05-16 发布于山东

1966年,毛主席曾经谈过自己的性格特点,说:“我是自信而又有些不自信。我少年时曾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可见神气十足了。但又不很自信,总觉得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我就变成这样的大王了。但也不是折中主义,在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

后来,毛主席还在不同场合下,说过自己是“七分虎气,三分猴气”。

那么,毛主席的“虎气”和“猴气”,都体现在哪里呢?

先来说说毛主席的“虎气”。

什么是“虎气”?所谓“虎啸山林,百兽震伏”,老虎的特点就是气势雄伟,一往无前,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个特点,在毛主席身上就体现得非常充分。

毛主席是从来不信邪的,即使对手比他强大,他依然在战略上视如无物,还有一句霸气十足的名言:“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947年6月,毛主席和中央转战在陕北王家湾。彭老总打算调来精兵强将充实,保护毛主席和中央的安全。但毛主席大手一挥:“我不需要!那么好的枪支留给前线消灭敌人用。你们要知道,前线越是打胜仗,我在陕北越安全。”

当时,毛主席身边只有4个警卫连,武器也非常落后,有的战士甚至只有大刀,但是,毛主席浑然不惧。

到达王家湾时,胡宗南的部队已经追了上来,两军在一个小山坳里,几乎面对面,敌军就在我军的头上,用手电筒和火把四下照射。

而毛主席,就穿着雨衣冒雨而立,在他的脸上,看不出有任何紧张的情绪,犹如闲庭信步。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西方列强欺负,很多中国人包括蒋介石,都对洋人有一种畏惧心理。但是,在毛主席这里,偏偏不信这个邪!

英国军舰闯入长江,毛主席的态度就是一个字:打!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解放军要举行进城仪式,毛主席特别指示:军队一定要经过东交民巷!

从清朝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开始,东交民巷就成了外国驻华使馆的集中地,中国人未经允许不得进入。但是,毛主席偏要从东交民巷经过,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地盘上,不需要怕任何洋人!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一度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威胁着新中国的生存与发展。

当时的中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有一万种理由不出兵,但是,毛主席大手一挥,发出了震惊世界的宣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毛主席说:“我们可以提出几十条、几百条甚至几千条顾虑,这些顾虑都是可能发生的。但是,我们应该在朝鲜争取反美的胜利,应该给美帝国主义这个世界各帝国主义侵略阵营的头子一个打击,把它的气焰打下去!”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强势出击之下,美国人不得不接受和平谈判的结局,也为新中国争取来了几十年和平发展的时间。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毛主席本来不想与印度开战,即使打起来,还是要求先打政治仗,尽量留有余地。

这时,周总理汇报了一个情况:“印度有一支杰特联队也参与作战,这支部队当年跟着英国参加过两次鸦片战争,还镇压过太平天国起义,火烧圆明园……”

没等周总理介绍完情况,毛主席拍案而起:“欺人太甚,扫了他!”

这是毛主席的“虎气”,在任何强敌面前都无所畏惧,一往无前,气壮山河,所向披靡,象征着中华民族最硬的精神内核。

再来说说毛主席的“猴气”。

“猴气”是指什么?猴子聪明灵活,机警过人,随机应变,乐观洒脱,这些方面,也跟毛主席的性格很像。

全面抗战爆发后,因中日两国的国力差距太大,失败论、投降论等悲观主义大行其道,但是,毛主席却看到了抗战必胜的结果。

其实早在1935年,毛主席就在瓦窑堡会议上说过:“日本帝国主义看似强大,但他们要独吞中国,必然使帝国主义内部的矛盾空前紧张,美英等国不会允许日本独吞中国,其内部势必分化,就可以为我所用。”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毛主席的判断是正确的,《论持久战》是伟大的“阳谋”,公开谈论中国抗战必胜、日本法西斯必败,日本人看得心惊胆战,却又无可奈何。

有人曾经问过毛主席为何用兵如此神奇,毛主席笑道:“没那么多大道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这句简单直接的话,道出了游击战的精髓,在实力弱小的情况下,不要和敌人硬拼,而是要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聚如一团火,散则满天星,打不倒,灭不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国共合作抗战时,蒋介石明里一套,暗里一套,经常搞摩擦,我军如何应对?毛主席说:“我们要执行四种对国民党的斗争策略,一是先斩后奏,二是先奏后斩,三是斩而不奏,四是不斩不奏。具体情况要灵活掌握,不能教条主义。”

1947年3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进攻延安。

延安是革命圣地,毛主席已经在延安住了十年之久,因此,无数人都摩拳擦掌,“誓死保卫延安”。

但是,毛主席却说,蒋介石想要延安,就让给他好了。

很多人不理解,毛主席解释说:“譬如有一个人,背了个很重的包袱,包袱里尽是金银财宝,碰见个拦路打劫的强盗,这个人要怎么办?如果他舍不得暂时丢弃这个包袱,手脚不会灵便,就不会打赢强盗,要是被强盗打死,金银财宝也就丢了。反过来,他就可以轻装上阵,使出全身的武艺,不但可能打退强盗,还可能把他打死,财宝也就保住了。我们现在决定暂时放弃延安,就是这个道理。”

毛主席还说:“现在,敌人进攻延安是握着拳头,实力很强,等到占领了延安后,他就要把手松开,也就是分散兵力了,我们就可以一个一个地吃掉他们。

这就是毛主席的“猴气”,讲究随机应变,不与敌人争一城一地,丢掉一个延安,去赢取全中国!

另外,毛主席的性格比较活泼,不喜欢太拘束的东西,这一点也跟猴子很像。

在建国初期,毛主席有过一个非常浪漫的想法:考察黄河,说:“我真想骑着一头毛驴到天上去,从黄河的源头开始看,一直看到黄河流入大海,我一定要看看黄河到底是怎么回事。”

1961年3月,毛主席再次提起了这件事,说:“我想骑马去跑两条线,先看黄河,再骑马跨过喜马拉雅山,沿着长江的发源地顺流而下。我们一直到昆仑山,去猪八戒到过的通天河,一直到崇明岛……嗯,三年足够了,最多五年。”

而且,毛主席不要很多人一起去,只要三个人,一个地质学家,一个历史学家,一个文学家。

毛主席可不是说着玩的,他真的为这次浪漫的考察之旅做过准备,曾特地学过骑马。组织为了配合毛主席的这次考察,还组建了一支骑兵大队,准备将来跟着毛主席一起骑马考察黄河。

可惜,因工作太忙,国际形势又风云突变,毛主席一直没能实现这个愿望,成为他的终生憾事。

很多人说,如果毛主席真的能去考察黄河,是不是很像孙悟空保着唐僧西天取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