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家阿德勒给抑郁症患者的一个建议

 重塑心灵心理 2022-05-16 发布于北京

我们身体有些抱恙的时候,我们会抱怨那些疼痛给我们带来的伤害,我们不停地辗转在不同医院,听寻各个医生给予的治疗建议,然后回去一边吃着难以下咽的苦药,一边继续抱怨这种“惨痛”的人生。

美国的著名医生大卫·霍金斯博士医治过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病人,他曾说过,只要看到病人就知道这个人为什么生病,因为从病人身上找不到任何一个爱字,只有痛苦、怨恨、沮丧整个包附着他全身。

而凡是生病的人一般都会有很多负面的意念。例如喜欢抱怨、指责、仇恨别人,不断指责别人过程当中就消减自己很大的能量,这些人很容易得很多不同的疾病。

而在相反方面的著名的故事是这样的:

基督教信心疗法的创始人玛丽·贝克·艾迪曾有过一段颇为艰辛的日子,她的第一任丈夫在婚后不久过世,第二任丈夫与一位已婚妇人私奔。

在一个寒冷的日子里,贫病交加的她在街上行走时突然滑倒在结冰的路面上,马上就昏过去了,当她被送到医院时,被告知她的脊椎受到严重的伤害,并且在不停地痉挛,因此她活不了多久,即便出现奇迹,她也绝对无法再行走了。

当她绝望地躺在病床上,无意间打开《圣经》,看到上面有这样一句话:“一个瘫子被别人用担架抬着来到了耶稣面前,耶稣对瘫子说'小子,起来,拿着你的褥子回家去吧,放心吧,你的罪赦了。’那人就站起来,回家去了。”这时,她的心中突然产生了一股力量,让她“立刻下了床,开始行走”。

这就是意念的重要之处。

当我们察觉自己已经陷入悲伤、沮丧、焦虑的泥沼中时,我们其实都很清楚坐以待毙的后果如何,但是仿佛不知道为何这股力量仿佛如此强大,让我们无法抽身。

也许在这种时候,我们可以来做这两件事,来让自己恢复往常。

一、珍惜拥有的一切

叔本华说过:“我们很少会想我们拥有的,而总是想我们所没有的。”

有一位智者,路上遇到了一个郁郁寡欢的年轻人。智者关心地问:“年轻人,你为什么这样闷闷不乐呢?”年轻人回答:“我是个穷光蛋,我没有房子、没有老婆,饥一顿饱一顿,我怎么能高兴起来呢?”智者笑了笑说:“傻孩子,其实你不该如此灰心丧气,你很富有呢!”

年轻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呢?”智者说:“假如我用20万买走你的健康,你愿意吗?”年轻人摇摇头说:“不愿意。”智者接着说:“假如我用20万买走你的青春,让你变成小老头,你愿意吗?”年轻人说:“当然不愿意!”

智者笑了笑说:“假如我用20万买走你的面貌,让你成为丑八怪,用20万买走你的智慧和良知,你愿意吗?”年轻人不断地摇头,然后智者说:“你看,我已经开价这么多了,但仍然买不走你身上的这些东西,你还说你不富有吗?”

我们可能会焦虑现在的钱还不够支付家庭的重担,而忽略了我们身边关爱自己的亲人;我们可能会因为丢掉了工作而郁郁寡欢,而忘记了我们掌握的技能足以应付更好的一份工作。

当我们低着走在铺满荆棘的路上时,这一份过于沉重的焦虑感让我们忽略了广阔的天空、柔软的白云、在微风中翩翩起舞的鸟儿,以及我们手中正握着的镰刀,其实只要稍微抬起头,我们也许会感叹,人生其实也没有那么糟糕。

二、学习关心别人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当他遇到忧郁症的病人时,他会请这些病人每天想方设法让别人高兴,看他们有什么反应。如果他们照这个建议去做,两周内就会痊愈。

密歇根大学曾做过一项研究,在长达五年的研究中,科学家们调查了423对上了年纪的夫妇。研究人员发现,“被别人帮助”这件事对致死率所产生的改变微乎其微,而令人吃惊的是,“给予别人帮助”却对人的健康是大有益处的。给予别人物质上的帮助,使致死率降低42%;而给予他人精神上的支持,也能使致死率降低30%。

当我们怀着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心的时候,那种填充在我们内心的幸福感足以驱赶那些焦虑、烦躁以及不安,当我们不在纠结于某些细小的问题,那么我们的心胸将更加豁达、开阔,那么就是我们愈发健康的状态了。

烦恼由心生,心里无尘心自安。与其纠结于过去与将来,何不做好现在?此刻,就是我们要改变的时刻。

【你还想了解的内容】

【1】谢谢您,唤醒我【一位抑郁症强迫症学员分享的疗愈经历】

【2】在强迫、焦虑、抑郁中修炼—加油吧朋友,我能从地狱中走出来,你也可以

【3】不放弃自己,你就一定会走出抑郁、焦虑、强迫的黑暗

【4】抑郁症让我成长:敞开心扉,成为更好的自己

【5】我是一名有睡眠障碍的患者,我的经历给你信心

【6】产后抑郁焦虑症重塑感悟——我已经掌握打败摄魂怪的方法

【7】强迫症康复体会:不放弃,坚持练习,你就会收获令你一生受益的宝贵财富

【8】重度抑郁使我学会了“爱”和“感恩”

【9】愿我强迫抑郁焦虑的经历分享,给你带来信心和力量

【10】5个自我调整的病友经验分享

【11】一句话治好强迫症,强迫症患者总结【推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