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洛宁文庙与城隍庙

 微卫星空间 2022-05-16 发布于河南

     洛宁文庙是河南省现存文庙中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文庙,始建于宋朝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经明清两代重修,现存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崇圣殿、戟门、掖门等,2000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洛宁文庙属典型的三进院落,总占地1.5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布局严整,气势恢弘,融合中原文化和建筑艺术,达到了艺术风格和实用价值的完美结合,为我们研究古代建筑艺术、教育及科考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保护和开发价值。

【原创】洛宁文庙与城隍庙


【原创】洛宁文庙与城隍庙
重修中的大成殿


【原创】洛宁文庙与城隍庙
大成殿内景


【原创】洛宁文庙与城隍庙
崇圣殿


【原创】洛宁文庙与城隍庙

【原创】洛宁文庙与城隍庙


 

    洛宁县城隍庙位于洛宁县老城西街路北,元至正四年建,明洪武三年、清乾隆五十三年复修。主要建筑有正殿、后殿、山门,围以回廊,现存37间。后殿面阔5间。单檐硬山,重拱重昂;正殿面阔5间,单檐歇山式;山门面阔3间,中间有两通柱。其它建筑手法与正殿相同,系明清式建筑,2002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原创】洛宁文庙与城隍庙

【原创】洛宁文庙与城隍庙

【原创】洛宁文庙与城隍庙

【原创】洛宁文庙与城隍庙
院里散落的石碑


【原创】洛宁文庙与城隍庙

 

 

附录:洛宁文庙:布局有点不寻常,配殿建在正殿前(洛阳日报,2011-11-3)

    洛宁文庙地处洛宁县城老城中街,坐北朝南,属中轴线对称建筑,是典型的官式三进院落。因年久失修加之人为损毁,现仅存大成殿、崇圣殿和戟门。2000年9月,洛宁文庙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宁文庙大成殿宽25米、深13.8米,为砖木结构悬山顶。崇圣殿位于大成殿左前方,宽12.4米、深8.8米,为砖木结构歇山顶。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要建筑,却仅用悬山顶、灰瓦剪边;而后建成的崇圣殿作为文庙的配殿,却使用了建筑规格更高的歇山顶、琉璃瓦剪边。崇圣殿为什么比大成殿建筑规格高?按规矩,崇圣殿应建在大成殿之后,但为何在洛宁文庙里,崇圣殿建在了大成殿之前?

  这先要了解一下大成殿和崇圣殿。

  文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宋徽宗赵佶曾诏告天下,要求文庙不论大小都要建大成殿。但是洛宁文庙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元末遭毁,明太祖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重建,清世祖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又进行了重修。也就是说,赵佶诏告天下时,洛宁文庙早已经建成,由于当时孔子还没有被抬到“至圣先师”的高度,所以人们把文庙大成殿建成了悬山顶,这在当时已经是很高的规格了。而后来历代整修大成殿都是在宋代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就一直沿用了悬山顶。

  崇圣殿则是祭祀孔子五代先祖的地方。宋真宗时,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被追封为“齐国公”,母亲颜氏被追封为“鲁国太夫人”。从此,孔子的父母开始受到尊崇,但牌位一直摆在孔庙侧面的庑房里,并没有设立专门祭祀的地方。后来,明世宗朱厚熜要求当时全国的文庙在大成殿后面增建启圣祠,祭祀孔子父母。到清雍正皇帝时,孔子的五代先祖被加封王爵称号,与孔子的父母共受尊崇,同时启圣祠被更名为崇圣祠。

  洛宁文庙的崇圣殿建于明代,在当时,不仅孔子早已被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和“至圣先师”,地位崇高,而且孔子的五代先祖也分别被封为“肇圣王”、“裕圣王”、“诒圣王”、“昌圣王”和“启圣王”。因为“殿”等级比“祠”高,更能体现出孔子的地位,所以,当地人直接把崇圣祠建成崇圣殿。

  崇圣殿应建在大成殿之后,这是先王的定制。但洛宁文庙大成殿背后就是县城的城墙,地方狭小,所以崇圣殿被建在大成殿之前。

  ——记者 鲁博 特约记者 冯合理 通讯员 曲少波

——原文发表于2012.1.11.微卫星新浪博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