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世纪中国书画篆刻名家肖像印》序

 石安说 2022-05-16 发布于上海

《二十世纪中国书画篆刻名家肖像印》序

文/石安

前些日子,海内书印名家王湘平先生嘱我为其新著《二十世纪中国书画篆刻名家肖像印》一书写序言。惶恐之余又觉荣幸,遂斗胆应承下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王湘平先生和我微信上鸿雁往来,不时将其刻印新的阶段进展及时通告,并发来新刻肖像印作,令我先睹为快。未及入夏,他已计刻二百余数,并成结集成册之规模。

王湘平先生性格平和,待人诚恳热情,所主持的肖像印社群汇集国内众多肖像印刻制好手,他在圈中亦多得上佳口碑。然湘平先生待人和善淳良以外,更以执著于艺勤奋过人著称于印坛。他自幼嗜好艺术,书法、绘画、印章,皆有所涉,五十余载初心不改,于书画印上孜孜以求,并在当代艺坛上占得一席之地。近年尤嗜肖像印刻制,躲进小楼成一统,终日枯坐于书斋“万佛堂”中挥毫奏刀,不辍寒暑,用功甚勤——十年间,已计刻成八千尊佛像印和二千方人物肖像印,皇皇巨制,蔚然可观。

据我所知,其近年所刻肖像印作,即有《五百罗汉肖像印》(500方)、《历任教皇肖像印》(266)《毛泽东肖像百印》(260方)、《三十三观音像》(33方)、《八十八佛》(88方)、【《辛亥革命元老肖像印》、《共产党一大代表肖像印》、《抗日战争著名将领肖像印》、《新四军著名将领肖像印》、《八路军著名将领肖像印》、《开国元勋肖像百印》、《共和国牺牲高级将领肖像印》】暨《近现代中华民族英豪肖像印》(526方)、《二战各国将领肖像印》(152方)、《禅诗百首》(120方)、《弘一法师嘉言百联》(120方)、《二十世纪中国书画篆刻名家肖像印》(200方)等。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已结集成册(谱)者,相信仅为其所刻印作的一部分而非全部,由此可管窥其所制印数之巨。发明家爱迪生认为,“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国内肖像印篆刻大家张耕源先生曾评价王湘平:“我识印家中,湘平几为最勤者”“如此勤奋,世上罕见”。信然!

见微知著,大凡有大成就者,虽有天纵之姿,然更多以勤奋执著成于事。所谓知易行难,能数十年乃至终其一生坚持不懈者往往是其中可称龙凤者。

至于人物肖像印,为篆印中小众者,多视为不显眼旁支。人物肖像印发端,可追溯到先秦古玺时期,往往多以神灵图腾肖像示人。秦汉以降,至于宋元,虽有歌舞狩猎等人物形态见于印中,多见块面概形,数量罕少,如波中微澜。至于明清乃至近代,文人篆印兴起,始渐多见人物形象入印,如清代赵之谦、赵之琛、胡䦆、吴昌硕、赵仲穆、谢庸等,又如近代李叔同、邓散木、王大炘、来楚生等,亦有不同形态的人物肖像印作传于后世,或见于印面,或刻于边款,往往取法国画白描以线施之,又或取径古玺肖形、汉画像砖等以简约块面刻成,人物肖像印虽初现端倪,但终归只是文人雅好之余偶尔的谴兴之作,未成气候。

直至当代,国势强盛,篆刻艺术大兴,人物肖像印亦得以顺应其时,呈渐起蓬勃之势。以当近人物肖像印巨擘张耕源为引领,刻者渐众,气候已成,肖像印有望成为单独艺术门类。其中,亦当有王湘平先生参与之功。

王湘平先生人物肖像冶印从学于张耕源先生,既从其学,时时请益,孜孜矻矻,精进不止。观其肖像篆印,受张先生诸多影响,以形呈神,以画面见长,虽是人物肖像,然亦讲究线条章法、刀笔意味,又须于人物形神之外,有意境神韵之美。这些归功于其多样化的刀法呈现。

据闻,王湘平先生刻制人物肖像印时采用“据照写实”之法,刻制之前反复观摩人物肖像图片,观其形,察其意,迹其神,下刀前尽力做到与所刻人物心神相契,一旦心成,则大胆奏刀,随性而发。施刀时以冲切削披兼施,行刀清劲爽利,刀痕毕现,又兼取西方油画刀刷之妙,或缓或急,轻重随形,披滚翻跃,以求姿、态、骨、势、趣。其以意赋形,往往大处着眼,不纠结于一刀一笔的精准,由是删繁就简,形貌以外,重于人物神情意态的把握与呈现。

他以为,“肖像印刀法语境之所以能打动人,在于刀下的具具人物造型释放呈现出来的鲜明人物个性特点和出神入化视觉效果”。同为肖像印好手的印坛同道叶青峰先生评其“刀锋凌厉,形神俱备”。其友陈朋山则赞其“千人千面,栩栩如生,蔚为壮观”“万千肖像,定于一刀”,由此可见王湘平先生刻制人物肖像印之风采。

而这些特点在此册肖像印集中更加显见,其所刻近代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吴冠中、石鲁等诸艺坛大家肖像,须发飘袂,呈现临风吹拂的动态感,由此整个人物也跟着生动鲜活起来。

据王湘平先生言,在刻于右任、张大千肖像印时,因两位皆为美髯公,而长须美髯所用刀法经斟酌再三,并于无意间从一冰上舞蹈的手机视频触发灵感,由是在阴阳顿挫之间呈现行云流水般的轻盈飘逸舞动之美。

通常而言,艺术家创作批量作品时,往往有个渐入佳境的过程。我观王湘平先生此批人物肖像印,前期对其深厚刀功与形神精彩呈现留下深刻印象,后期则更能感受到其挥刀时洒脱自如,神貌飞扬的才情,仿佛进入更高的自由生发阶段,比如后期所刻韩天衡、张耕源、沈鹏、刘文西、崔如琢、陈振濂等等,无论技艺还是人物神态捕捉,都举重若轻,如有神助——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该系列人物肖像印,堪称佳作如云,令人目不暇接。

我观王湘平刻人物肖像印,栩栩如生,神采焕然。眉宇之间,可见神质;须发飘处,更现风情。其刻印往往于不经意间见经意,所刻形象以意态取胜,多率真写意,又不乏谨严法度,爽利线条呈现出鲜明的峻峭之风,对形神把握给人予信手拈来,举重若轻之感——刀石碰撞之间,热烈迸发的是刻者满满的激情与才情;遗貌取神之间,精妙呈现的是人物丰富的内在修为与精神气质,从而使其所刻人物形神都达到一种莫可名状的高妙境界。

近年,王湘平先生在艺术上转益多师,博涉约取。从韩天衡、张耕源等印坛诸大家中汲取营养,师其迹更师其心。“技进乎道”,由形而向上求心,遂入“道”中。韩天衡先生评其“精神可嘉。肖像印一路你已成熟并定型。我的意见是要放胆去开拓新路……”王湘平先生在雕刻技艺渐臻化境的同时,其实已开始着意于构建自己的篆印思想。比如他有言,“艺业精进实为“三心”修炼——心静、心净、心境,一个艺术家要想有所作为或成大事,则须有海纳百川之胸襟,还须能耐得住与纷繁多姿的外部世界自觉隔离的寂寞”——或许正是这样的“耐得住寂寞”成为其坚实迈向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王湘平先生于艺术一域本非驽马,且得名师大家教益,又数十年如一日勤刻精思,由是观之,焉有不获大成之理?

王湘平,1963年生于江苏东台,字子悟,号黄海居士,呈兰斋主,万佛堂主人。幼受陈作钧、鲍审、沈子丞先生启蒙,后拜吴玉如、祝嘉、张耕源先生为师,为韩天衡先生入室弟子。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友会会员,东台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曾为蒋宋美龄夫人百寿贺礼,并应G20杭州峰会組委会之邀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刻肖像印。曾六次赴台举办父子金石书画展,被誉为“两岸文化交流使者"。

王湘平先生自言“艺术未有穷期,年岁不容歇脚“,或可为其从艺心路概括。

岁在壬寅初夏,王湘平先生新著《二十世纪中国书画名家肖像印》付梓,欣然应嘱并撰此文为序。

石安

二零二二年五月于沪上乐石轩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