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街老弄里的古迹(作者:马忠倍)

 贺兰山民图书馆 2022-05-16 发布于宁夏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图片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图片

老街老弄里

古迹

马忠倍

30多年前,我住在上海南市区老城厢在永泰街上,中间与之相交俞家弄。那时生活买菜,工作上下班天天来回于此。老邻居的聊天、老摊主的闲扯,加之刚退休时,跟随里弄干部安全巡逻,走街访弄与老人的交谈,时不时听他们说起永泰街俞家弄的历史。在永泰街上有老楼、老树;在俞家弄里曾有过名墓、名坊、名庙等。两条不起眼路上,几百年前的古迹和留存的建筑无声地讲述着老城厢变迁的故事。

永泰街位于上海市黄浦区老城厢的小南门。南北走向,北自乔家路口起步,穿过东西走向的俞家弄,南至黄家路止。全长约百米,宽约不足二车道。

图片

乔家路向南至俞家弄  俞家弄向南至黄家路

永泰街是个百年老街,历史上曾名永兴街永兴桥街。何时建造已无从查起,但它的存在起码与百年古银杏树相仿,或许在它种植之前,它已经筑成。相传,在永兴街有一宁海禅寺。据同治版《上海县志》(卷三十一):“宁海禅院在永兴桥南,本名五府庙,康熙间改三官堂,三十六年易今名,并建内殿,咸丰四年寇毁,七年重建。寺门外有古银杏一株,相传阖邑攸关,康熙间,有议伐者,张锡怿捐资保留,世为张氏物。”上海建城于元朝至元二十九年(1292),按此推算,老街和古树可以说是上海建城的“证人”。

图片

宁海禅院

1954年12月,上海市城市建设局将永兴街改名为永泰街。

那时永泰街还是弹咯路,路边旧路牌上的永泰街三字清晰可见。老街上古银杏树的树干直径已有几米宽,树旁有两人在拍照时的留念。旁边旧房的墙上写有繁体字的“黄寶昌土木工程”和“香煙”字样清晰可见。

图片

历史上的永泰街

那时家住永泰小区六楼,在窗前就能看到位于中华路581号的警钟楼的楼顶。这座建于1909年,用于火灾瞭望鸣钟示警的钟楼是曾经上海滩上最高的建筑,堪称中国的“埃菲尔铁塔”。至今已有112年。警钟楼共6层,35米的高度在整个老城厢里鹤立鸡群,不管在小南门的哪个位置都能请轻易找到警钟楼的存在。

辛亥武昌起义后,上海于1911年11月举行起义,起义者便利用火警钟楼的钟声,作为统一行动的信号。1927年3月,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南市工人也是以火警钟楼的钟声为号。

由此可见,小南门火警钟楼,不单是老城厢内外防火、救火的信号台,也是辛亥革命上海起义和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信号台。

2005年10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图片

六楼窗前看见楼顶

图片

小南门警钟楼优秀历史建筑

走出永泰小区右拐向北,直行至永泰街的北端乔家路口永泰街1号,那里有棵百年老树——古银杏树,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据原南市区的文史资料记载,古树为三国时期留下的文物。树的主干下方,有遭雷击被烧毁成空洞的痕迹,仅存大半棵倾斜主干。但数百年来,从未影响到古树的茁壮成长。树前有一石碑,老人说应该是原来那块三百年前康熙时保护古树所立,在栅栏外已看不见碑文。

图片

图片

700多年古银杏树今昔

1959年,原南市区政府曾发文将古树列为历史文物予以保护。1981年5月18日公布为古树名木。古树保护部门将这株古银杏从狭小的环境中解救出来,形成一块小型的绿地,还设栅栏围住保护,树的倾斜主干,则用铁架支撑固定,为这株长着竖起了坚实的“拐杖”。

2017年10月22日上海发布古树名片,列为上海建城历史的最年长见证者——上海市八号古银杏树

图片

古树名木保护牌

从乔家路永泰街口向南约20米就是俞家弄。俞家弄东西走向,东起中华路小南门(近警钟楼),沿途分别与南北走向的永泰街、光启南路(原为阜民路)交汇,西至凝和路。弄呈狭长型,约500米左右,宽仅一车道。

图片

东起中华路小南门(近警钟楼)

图片

永泰街向西至光启南路的入口

图片

光启南路向西至凝和路的入口

据历史记载,自中华路起西至光启南路的俞家弄,于明代嘉靖以俞文荣之族居于此故名。俞文荣,明代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癸丑科殿试金榜为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官至长芦盐运使。见《上海市志青浦县志中的人物表历代进士》。

图片

青浦县历代进士名录   俞文荣在列

中华路入口可见俞家弄路牌,有一道围墙向西一直围到永泰街口。据说,俞家弄永泰街口曾是乔氏家族的“祖茔墓地”。

图片

原中华路向西至永泰街的入口(可见俞家弄路牌)

元末明初,乔彦衡三世家族从川沙迁徙到上海邑治居住。当时的这个地方是一条河浜,周围河道交错,没有路名。乔家便在这里先后建造了许多宅院,置了不少地皮,其中,在永泰街俞家弄口圈建了乔氏家族的“祖茔墓地”;《川沙乔氏族谱》载:“乔彦衡……葬上海城内小南门内,永兴桥南(今永泰街)。”

图片

乔氏家族家谱

图片

俞家弄永泰街口

自光启南路起西至凝和路的俞家弄,解放前叫顾家弄,是当年富裕人家居住地,也老城厢内最干净的马路之一。上海市志地方志的清代《嘉庆上海县志》、南市区志记载的清代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城厢的63条道路、街巷中,俞家弄、顾家弄等一一在列。1954年12月,上海市城市建设局将顾家弄改名为俞家弄。

俞家弄187弄(解放前为顾家弄23弄)称为“太卿坊”。该弄在北临乔家浜(今乔家路)的南面,长约20米,宽有五六米。六七十年前的原路面是石板路,是用花岗岩长条石铺成。而且,该弄底深处的2号、3号都有通道,可直通北面的“九间楼”。

据考,太卿坊原为纪念明代太常寺少卿沈瑜立的牌坊,后街巷以此命名。《同治上海县志》记载:“太卿坊,为沈瑜立。坊在大南门内,今尚沿其名。坊废。”清初,太卿坊在动荡中遭焚。

图片

原太卿坊(顾家弄23弄)

图片

动迁后俞家弄187弄已封闭

隔壁(原顾家弄31号)曾有个罗老太庙:据旧志《同治上海县志》载,罗老太庙约在明末时间(1600年到1644年)创建,入清后此庙历经维修,可能在太平天国前后被毁。同治初年,徐光启的后人徐文瀛在旧殿原址空地重建本土神祠—罗老太庙。当时还小有名气。顾家弄改名俞家弄后,社会上随之称为俞家弄罗老太庙。随着社会的发展,罗老太庙消失了。

图片

原罗老太庙古址

时代的变迁日新月异,除旧迎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小南门乔家路东块的动迁,我曾经住过的永泰小区已人走楼空,永泰街的住户已全部搬迁,俞家弄的住宅门窗砖块砌封。但老街老弄里的古迹,记载着老城厢的“历史沧桑”,它们所反映出来的轨迹、印痕和年轮,能引起人们的记忆。希冀,旧改之后,能保留一些体现老城厢风格和传统的历史文化建筑古迹,如警钟楼、古银杏树等,展现一条历史风貌的原汁原味的“老街”,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

2022年5月12日

注:图片来自拍摄和网络

鸣谢:马忠倍先生赐稿分享!

马忠倍先生热文

大吉路的昨天和今天

上港七区煤炭码头的今昔

小时候大吉路东西两端的电影院

老底子的永久

铭心岁月

永泰街再访

老城厢老弄里的人文底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