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说《论语》:子张篇(二十一)

 素說 2022-05-16 发布于江苏


  一、原 文  

子张第十九

19.21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二、释 解  

子贡说:“天上的日月以光和热滋养着万物,以寒来暑往的秩序让万物和谐而生生不息。在位君子也应像天上的日月一样,给民众百姓以看得到的光明和感受得到的温暖关怀,让民众百姓安居乐业。同时以仁德道义的秩序治邦导民,让民众百姓感受得到礼乐道义的秩序而心安和谐。同样,在位君子的不善过失和错误也像天上的日、月之食一样,人人都能看得到和感受得到;在位君子通过真诚的省察反思自己的不善和过失,使得不善而失道的掩明之心重现光明,从而自觉从善而复归于仁德大道,君子掩明之心重现光明是人人都能抬头看得到和感受得到的。”

  三、释 字  

更(㪅)

《说文》:㪅:改也。从攴丙声。古孟切,古行切。

《约注》:㪅:段玉裁曰:“更训改,亦训继。不改为继,改之亦为继。故《小雅》毛传云:'庚,续也。’用部庸下云:'庚,更事也。’皆假庚为更。”徐灏曰:“《周官·巾车》:'岁时更续。’《晋语》:'姓利相更。’韦注:'更,续也。’皆用本字。因假庚为更,亦假赓为庚,而赓亦训续矣。”舜徽按:改之曰更,续之亦曰更,此字义相反相成之理也。更、改实即一语,并受声义于革。

《释名》:更:庚,犹更。更,坚强貌也。

《广韵》:更:代也,偿也,改也。又古孟切。易也,改也。《说文》作“㪅”。古孟切。又古衡切。

汉字“更(㪅)”从攴丙声。攴,为手持器械治事之形,表示更字本义与治事有关;丙,丙为火,有明亮、光明之意;或丙与炳为古今字,含有明灼之义。故“更”有“心之明断、行之明确”的变更重振而向光明之义。林义光《文源》中按:“'更’'丙’不同音。古'庚’……与'丙’形近。疑从攴,庚声。……而'鞭’古文作'㪅’,从丙,隶亦变为'更’。遂谓更改之'更’亦从'丙’矣。”本义是改变、变革,变革不论主动、被动,都有重振而趋向光明之意。引申指更换、轮换、交替,又引申为接替、替代、经历、重新,又引申作夜间记时单位。

  四、素 说  

前一章通过子贡“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的言说教导,让人们从君子“不善”而导致的“君子恶,居下流”中,体悟把握有位君子为政安邦富民的从善谨慎,从“天下之恶皆归焉”中,体悟把握有位君子“唯择善而上”的职责担当和“不善”的不为。本章承接前章君子之不善的教导,通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的教导,让人们从“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中,体悟把握在位君子的光明和坦荡,对于一时因过失的掩明,唯有自省明察己之过,谨慎从善复归之于道,方能重现光明,而不失君子为善之本。

子贡说:“天上的日月以光和热滋养着万物,以寒来暑往的秩序让万物和谐而生生不息。在位君子也应像天上的日月一样,给民众百姓以看得到的光明和感受得到的温暖关怀,让民众百姓安居乐业。同时以仁德道义的秩序治邦导民,让民众百姓感受得到礼乐道义的秩序而心安和谐。同样,在位君子的不善过失和错误也像天上的日、月之食一样,人人都能看得到和感受得到;在位君子通过真诚的省察反思自己的不善和过失,使得不善而失道的掩明之心重现光明,从而自觉从善而复归于仁德大道,君子掩明之心重现光明是人人都能抬头看得到和感受得到的。”

本章需要注意的是“更也”。春秋之时,人们虽然通过观察认识到日食发生在朔日,月食发生在望日,但是对日月之食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错误地认为日月之食是上天对人间政治的一种态度,是对君王“不善、不德”的预警告戒,是大凶之征兆。君王惟有通过自省反思,戒食苦行祈祷方能豁免禳救。因此,“更也”是指君子反省自察,以辨明自己的过失而导致的掩明警告,通过思过修德使得仁德之心得以显明,通过行仁积德的让为政之道得以复明。本章主旨不是告诫有位君子以畏人,而是敬畏天道。“见”的本义是从由上往下看,“人皆见之”,指君子的失德不善是不顺乎天道的不善不德,是下流堕落之道;“仰”是由下往上看,“人皆仰之”,指君子自省明察了道义后的顺乎天道的行仁积德,是上行进取之道,人们通过仰望是能看得到的。唐文治《论语大义》:“更,改也。仰之,仰望也。日月为明,君子之过,其本心之光明偶有蔽耳,人皆见之而仰之者,君子至诚,事无不可对人言也。若稍有文饰,则为小人之过,而不能改矣。孟子言周公之过,引此语而释之,盖周公惟不拚其过,故曰'公德明光于上下’。” 刘沅《论语恒解》中解说:“日月本明君子之心,本直欲人法君子之更,非欲人效君子之过。”杜道生《论语新注新译》记:“前人谓:更是阅时,非更改也。盖君子之过本无可改,只前此心事未明,至今乃大白,便如更了。按:此于取譬日月意甚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