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说《论语》:尧曰篇(三)

 素說 2022-05-16 发布于江苏


  一、原 文  

尧曰第二十

20.03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二、释 解  

老师说:“不懂天命生生不息的仁善谐和,便不能知晓君子的使命和担当,就无法成为顺道弘仁的君子;不懂礼仪往来进退的持身自尊,便不能知晓君子的威仪和恭敬,就无法得体地群处自立;不懂言语隐几藏匿的通达诚信,便不能分辨言语片面的缺漏邪正,就无法知省明了'仁之为人’的本分。”

  三、释 字  

知(智、

《说文》:知:词也。从口从矢。陟离切。段注:白部曰:“,识词也。从白、从亏、从知。”按,此“词也”之上,亦当有“识”字。知、义同。作知。

《约注》:知:徐锴曰:“凡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段玉裁曰:“白部:'亏,识词也。从白,从兮,从知。’按此词也之上,亦当有识字。知、义同,故作知。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舜徽按:今俗犹称言辞捷速者曰“矢口而出”,必憭然于心,而后能无隘于口,是之谓知耳。

《玉篇》:知:猪移切。识也,觉也。

汉字“知”从口从矢,从口,指言说表白,从矢,指疾速如矢。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凡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会意。”高树藩《正中形音义综合大字典》:“人遇知事理,通达人情,必憭于心而疾于口,以见其所表白之识见,既敏捷,又明确,故知之本义作'识’解,知识、识见之称。”本义为察觉、明白、知识、知道,引申指识别、区别、学问、识见、智慧、意识等义。

 四、素 说  

前一章通过“尊五美,屏四恶”从政之法的教导,让人们体悟把握“为政以德”的行仁安民的治邦之法要。本章作为《论语》的最后一章,通过老师教诲的“知命、知礼、知言而知人”作总结,让人们从“学而时习”的知人行善的学习过程中,体悟把握“学”是从知到识的觉醒,是从识到智的省察,是化智成慧的自在,期望人们通过“学”而觉悟,以避免不知天命、不知礼义、不知人伦的无知愚蠢。

老师说:“不懂天命生生不息的仁善谐和,便不能知晓君子的使命和担当,就无法成为顺道弘仁的君子;不懂礼仪往来进退的持身自尊,便不能知晓君子的威仪和恭敬,就无法得体地群处自立;不懂言语隐几藏匿的通达诚信,便不能分辨言语片面的缺漏邪正,就无法知省明了'仁之为人’的本分。”

本章为《论语》的末章,与首章“学而章”相呼应,让人们把握君子为学的目标境界:知命、知礼、知言而知人。本章需要注意有三:一是需要注意“知命”不单单指知天命之乐,而是还包含有知天命之道而循因天命之道的知责。因此,知命是君子知天命之道的自在,是循道弘仁的守分待时不妄为,知命是君子知使命职责的担当。沈涛在《论语孔注辨伪》中案:“《韩诗外传》云:'天之所生皆有仁、义、礼、智、顺、善之心,不知天之所以命生,则无仁、义、礼、智、顺、善之心,谓之小人。故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汉书·董仲舒传》:'天令之谓命。人受命于天,固超然异于群生,贵于物也。故曰:天地之性人为贵。明于天性,知自贵于物,然后知仁、义、礼、智,安处乐,善循理,谓之君子。故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此之谓也。则西京论语家旧说皆以知命为乐天知命及夫子五十知天命之命,孔云'穷达之分’浅矣。”二是注意“知言”不单单是指知言语所表达的是什么,即通过言语来别是非、辨邪正,而且还包含知言语不可直达几微的语言常识,即知言语的显隐藏匿之巧和不及。《孟子·公孙丑》“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周易·系辞传》“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李塨在《论语传注》中说:“人之邪正长短不能掩者,言也。知之而人才入吾洞照矣。不然,而何以知之而取之用之?此圣圣相传之要道也。”三是注意“知人”不是识别人、知他人善恶之意,而是知“仁之为人”的本分之意。四是需要注意的是本章的文本。钱穆《论语新解》中说:“此章系《论语》之终篇,特具深意。然相传《鲁论》无此章,则是郑玄以古论校《鲁论》而取以补其缺者。然古论以子张问两章别出《子张》篇,则此章是否亦为古《论语》之最后一章,在《尧曰》篇之后乎,此已无可考。抑岂郑玄之意,谓此章乃孔子论学中总挈纲要之言,故特以系之《尧曰》篇末,以见其重终之意乎。今皆无可深论矣。……此章古本皆作孔子曰,惟朱子集注本作子曰。或疑朱注误脱一孔字,否则朱子疑孔子曰三字为例不纯而删去孔字也。”现在发现定州汉墓《论语》中有本章,《定州汉墓竹简·论语》一书注曰:“今本'子’字上有'孔’字。……这一部分今本别为一章。简本在此用二个圆点间隔,以双行小字书于此简的下部。”在该书的《定州汉墓竹简·论语介绍》一文中说:“这部《论语》虽是残本,因中山怀王刘脩死于汉宣帝五凤三年(公元前55年),所以它是公元前55年以前的本子,是时有《鲁论》、《齐论》、《古论》三种《论语》存在。”因此,定州汉墓竹简《论语》的文本在郑玄出生之前,即郑玄出生于汉顺帝永建二年(公元127年),而定州汉墓竹简《论语》是汉宣帝五凤三年(公元前55年)之前的文本。可见,本章是《论语》的结语之章。另“朱注误脱一孔字”不实,文本当初应该是“子曰”而不是“孔子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