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说《论语》:为政篇(二十一)

 素說 2022-05-16 发布于江苏


  一、原 文  

为政第二

02.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二、释 解  

有人对先师孔子说:“先生您拥有仁德之道,有治国安邦之才,为什么不出仕为政呢?”先师说:“《尚书》上说:'孝啊!就是父母慈祥宽仁,儿女厚道孝敬,兄弟友善和睦。’把父慈子孝,兄弟友善的义理延展开来,人与人之间就会友善融洽,就能达成为政的安邦兴国的和谐。君子传播先王圣者的仁德孝道,让先王'仁之为人’的仁爱大道撒播人间,这也就是为政吧!为什么君子一定要有官位才算是为政呢?”

  三、释 字  

《说文》:奚:大腹也。从大,省声。,籒文系字。胡鸡切。

《广韵》:奚:何也。《说文》曰:“大腹也。”又东北夷名。胡鸡切。

汉字“奚”字从爪从幺从大。爪为手;幺同系,为绳索;大为正立的人形。会用手拿绳索捆绑罪人。孙诒让在《周礼正义》中说:“奚为女奴,隶为男奴也”,在《酒人》中引贾疏云:“奴者,男女同名,以其晓解作酒,有才智,则曰女酒。其少有才智给使者,则曰奚”,因此“奚”的本义是指其才少,而被人使唤干粗活的女奴。本义为持绳索拘系罪人,因古代常以罪人充当奴隶。故亦指奴仆。“奚”因同音借用为疑问代词,表示何、哪里、为什么、怎么样等义。

《说文》:施:旗貌。从㫃也声。齐栾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式支切。段注:《大人赋》说旌旗曰:“又旖旎以招摇。”施字俗改为“旎”,从尼声,殊失音理。从㫃也声。按,经传假此为字,之形、施之本义俱废矣。毛传曰:“施,移也。”此谓施即延之假借。《大雅》:“施于条”《吕氏春秋》、《韩诗外传》、《新序》(见黄琬传注)皆引作“延”。《上林赋》:“貤丘陵下平原。”司马彪曰。”貤,延也。”按,“貤丘陵“与《诗》“施中谷”、“施条枚”同,貤亦延之假借。

《约注》:施:徐锴曰:“旗之逶迤也。《白虎通》:'古人为字,使人闻其字则知其名。’率皆如此。孔子弟子巫马施,亦字子旗。”舜徽按:郑丰施,亦字子旗,许书例不遍列,但举一以概其余耳。古人名字相应,多取诸同训。故许君说字,亦每援之以助证发。后人循斯轨辙,用为讲明故训之一道,此《春秋名字解诂》之类,所由作也。许书大例,但云某某字某,不烦解说而意自明。疑“施知者旗也”五字,为后人所足,非许书原文。

《玉篇》:施:舒移切。施张也。又式豉、以忮二切。

汉字“施”从㫃也声,本指旗帜旖旎飄动的样子。后假借为“”字,表示施行、施展、设施、铺陈、散布等义,引申有舍施、施惠,布施等义。又假借为“迻”、“延“、“斜”、“弛”等字,表示移动、移易、改变、延及、延续、蔓延、斜行、松懈、疏远、弃置等义。

  四、素 说  

前一章通过先师的“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的教导,让为学为政的弟子把握君子亲近仁德的庄严,视民如亲的孝慈,善教惠民的能正,从而实现“为政以德”的化民成德的旨要。本章通过“'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的教导,让为学为政的弟子把握君子为政不在于其居位和不居位,而在于日常一贯地“心居仁德,博施友爱,行张孝悌”,从君子的播撒仁德孝悌之道的实践中,体察君子为政的安民兴邦之旨要。

有人对先师孔子说:“先生您拥有仁德之道,有治国安邦之才,为什么不出仕为政呢?”先师说:“《尚书》上说:'孝啊!就是父母慈祥宽仁,儿女厚道孝敬,兄弟友善和睦。’把父慈子孝,兄弟友善的义理延展开来,人与人之间就会友善融洽,就能达成为政的安邦兴国的和谐。君子传播先王圣者的仁德孝道,让先王'仁之为人’的仁爱大道撒播人间,这也就是为政吧!为什么君子一定要有官位才算是为政呢?”

本章需要注意有三:一是“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是出自《尚书》,“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是孔子语。李炳南《论语讲要》:“'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二句出于古文《尚书·君陈篇》,今文学家说是逸书文。汉《石经》'孝乎’作'孝于’。惠栋《九经古义》,谓后儒据《君陈篇》改于为乎。乎于古通用。此二句朱子《集注》读:'孝乎,惟孝友于兄弟。’今从古读,至惟孝为一句。孝乎,赞美孝道。惟孝,再加赞美。友于兄弟,包注:'善于兄弟。’”“'施于有政'三句,各注考据,皆是孔子语。'施于有政。’包注:'施,行也。所行有政道。’此意是说,施行孝友,即有为政之道。'是亦为政。’是,指施行孝友而言。行此孝友二者,亦是为政。'奚其为为政。’皇《疏》:'何用为官位乃是为政乎。’”钱穆《论语新解》亦说:“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两句即书语。今见伪古文《君陈》篇。孝乎惟孝,美大孝之辞。友,善义。孝于父母,自亦善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此三句乃孔子语。施于有政,犹云施之有政。政者正也,谓行事有条理得其正。孔子谓在家孝弟,有条理得其正,此亦是为政,又必如何才始是为政也。”二是注意孔子回答言说中的逻辑。儒家观念中有由己及人、由此及彼的向外推演的逻辑,从修身而外推到齐家,从齐家再外推到治国,从治国进一步外推到平天下。这种逻辑的缺陷常常是或然的,而不是必然的。“施于有政”的“施”就是表达的这种由此及彼的推演关系。这里的“施”,以忮切(《玉篇》),意思是蔓延、延续、延伸、扩展。杨伯峻《论语译注》中释:“施——这里应该当'延及’讲,从前人解为'施行’,不妥。”如果能深入一点了解孔子的心境,你会发现孔子追求仁德大道的一以贯之,知其不可而为之守分的等待。今天我们读到此章,也能感受到春秋时代的那种礼乐崩坏的霸道,感受到孔子悲悯定分之心。定分之心就是能在无道的岁月中,守卫着“仁之为人”的底线,默默地尽己之力的播撒礼乐孝道,期望先王圣者的仁德之道之火种能够不来于世间。三是注意本章是对为学为政弟子的教导,在其位时“为政以德”,不得其位时“孝乎惟孝,施于有政”,并不是针对什么具体事件的。朱熹《论语集注》:“定公初年,孔子不仕,故或人疑其不为政也。……盖孔子之不仕,有难以语或人者,故语此以告之,要之至理亦不外是。”古棣等《〈论语〉译说》已明确指出“此说无据”。王向荣在《论语二十讲》章旨中强调:“或人劝孔子以'为政’之事,孔子告或人以'为政’之理,不需沾连鲁事作微言讥刺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