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微卫星空间 2022-05-16 发布于河南

     社旗山陕会馆坐落于河南省社旗县县城的中心,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十八年落成,共经六帝137年。会馆座北向南,占地面积10885.29平方米,建筑面积6235.196平方米。地面全部用一尺见方的青白石板铺砌,现存殿、堂、楼、阁及各种建筑130余间。主体建筑由琉璃大照壁、悬鉴楼、大拜殿、春秋楼四部分组成,自南向北呈现中轴线式分布。前为琉璃照壁、铁旗杆、东西辕门和东西马厩;其后为悬鉴楼、钟鼓楼、东西廊房;再后为大拜殿、药王殿、马王殿;最后为春秋楼。布局严整,庄严肃穆。除后部“春秋楼”被毁外,其余保存尚好,是河南省古建筑中一个比较完整的建筑群,也是南阳市面积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会馆的前部有巨大而又华丽的“二龙戏珠”浮雕照壁,高20米,宽13米,仿北京“九龙壁”建造,用彩釉陶瓷大方砖砌成,透花雕龙,图案精巧,构图艺术,金碧辉煌。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照壁的背面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悬鉴楼,又名“八卦楼”,为会馆之戏楼。兴建于清嘉庆年间,高24米,为三重檐歇山顶建筑,面南为山门,檐廊宽敞,面北为戏台,这种勾连搭结构独具匠心,极富特色。楼两侧有钟、鼓二楼作陪衬。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悬鉴楼前的石狮子造型独特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铁旗杆是“武庙”即关帝庙建筑的特有装饰。社旗山陕会馆两株铁旗杆立于清嘉庆二十二年,重五万余斤,高20余米。在全国各地众多的会馆类建筑中,当时仅有朱仙镇与赊旗镇山陕会馆建有此类铁旗杆。今朱仙镇铁旗杆已失,唯社旗山陕会馆铁旗杆独存。据有关古建筑专家称:就其重量、高度,形制之完整,内容之丰富,工艺之精湛,造型之完美而言,全国同类建筑无出之右者。由此可知:社旗山陕会馆铁旗杆堪称全国现存古建筑铁旗杆之最。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铁旗杆坐落于铁狮子之上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戏楼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以石牌坊及各殿柱础为代表的社旗山陕会馆石雕艺术集中国古建筑全部石雕技法于一体,其圆雕、透雕、浮雕、平雕、线雕,浮雕之素平、减地平级、压地稳起、剔地起突等技法,均得到恰到好处的运用,反复充分的展示。其雕刻形式和内容包括圆雕狮、虎、麒麟、英召等动物和神兽造型,圆雕石榴、仙桃等瓜果造型,透雕、高浮雕人物故事造型,浮雕、平雕各类花鸟、植物及吉祥装饰图案等。特别是其人物故事雕图尽得我国历代绘画与雕刻艺术之神韵,充分发挥绘画与雕刻艺术之象征性、假定性、类型化之特征,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为众多国内古建筑专家交口赞“绝”,当之无愧的被称为中国古建筑“石雕艺术之最”。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木雕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大拜殿兴建于同治八年(1869处),竣工于光绪二十年(1892年),为会馆主体建筑部分。它连同石牌坊、东西腰楼、东西廊房、蒉鼓二楼、东西辕门及琉璃照壁,历时二十五年,耗费白银87788两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大拜殿前精美的石牌坊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石牌坊,坐落于大殿前3米高的月台上,分左中右三座

    中间一座为三间四柱式,须弥座方校,柱的两侧附以抱鼓石,中柱两侧鼓面刻:“俞伯牙爱琴”、“孟浩然爱梅”、“林和靖爱鹤”、“周敦颐爱莲”、 “米元章爱石”、“嵇康爱竹”、“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八爱图。中坊上雕福、禄、寿三星。匾书“孟氏难言这浩然”,相传是社旗拨贡张玉炎撰写。配坊左上刻“杜甫吟诗”,右上雕“李白骑鲸”,中坊背面上刻“五福图”,匾书:“履中蹈和优入圣城”。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中间石牌坊背面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殿前两侧立两块石室式单据歇山顶式石雕,高2米,宽1米,单檐硬山顶,左侧刻:“十八学士登瀛洲”。图中有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宇等不畏艰险,骑马沿崎岖小路登上为天下人慕向的瀛洲。

    故事出于《新唐书.诸亮传》,唐太宗李世民为网罗人才开“文学馆”,以杜如晦等十八人为学士,分为三番,每日六人值宿,讨论典籍,号十八学士。右侧刻“渔、樵、耕、读”图,下刻一河流,内行小舟,舟上老翁弯腰作打鱼状,山腰处一人担柴若在行走,再上一人一牛,似去耕田,河对岸一人在读书,故为渔、樵、耕、读图。图中山水、树木、飞禽、走兽、房屋采用汪浅浮雕、深浮雕、透雕、线雕等多种石作方法,使十八学士及渔樵耕读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大拜殿精美的石雕柱础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大拜殿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大拜殿屋脊上的标注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拜殿前方的匾额:正气常临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拜殿柱础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关羽坐像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大殿柱础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大殿柱础:石狮子尾部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马王殿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原创】社旗山陕会馆

——原文发表于2011.9.20.微卫星新浪博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