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诗词曲五首(第二课时作业)
2022-05-16 | 阅:  转:  |  分享 
  
《诗词曲五首》第二课时作业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舂谷(chōng)狗窦(dòu)松柏(bó)B.瀚海(hàn)风
掣(chè)兜鍪(mú)C.都护(dū)零丁(dīng)羌笛(qiāng)D.踌躇(chǔ)宫阙(què)惶恐(huáng)2.下
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B.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C.山河/破碎/风飘
絮,身世/浮沉/雨打萍D.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采葵持作羹(拿
着)B.何处望神州(中国的别称)C.留取丹心照汗青(史册)D.愁云惨淡万里凝(暗淡)4.下列各项中对《过零丁洋》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
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C.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
D.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原因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5.按原文填空。(1)《十五从军征》中与《
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新奇的比喻,描写
雪景的千古名句是:,。?(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抒发了词人纵目环视楼头山水风光无限,而不见中原故土的感慨的句子是:
?。?(4)《过零丁洋》中以死明志,表达诗人爱国情怀的句子是:?。?(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
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命运的诗句是:,。?(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第8~9题。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8.请写出这首元曲中表现诗人同
情百姓的语句。9.试分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9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
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下列说法
有误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B.首联写诗人自己步人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
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诗人个人的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
形象,对仗工整。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诗人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2.“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5分)白雪歌送
武判官归京一、积累运用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是代诗人。他与高适并称为,同为派的代表。诗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写。
2.默写。(1)散入珠帘湿罗幕,。(2)纷纷暮雪下辕门,。(3)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4)写送别时依依不
舍的心情的诗句是,。二、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以下问题。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中“忽如”二字用得
巧妙,不禁写出了大雪来得急骤,而且表现出诗人的心情。4.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暗示归途艰险,以万里愁云引出送别的气氛。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春花喻冬雪,展现了边塞雄奇瑰丽的景象。C.“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诗人驻足远望的情形。D.这首诗以“雪”为中心线索来写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的惜别之情和思乡之情。5
.“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让人回味无穷,请合理想象,描绘这一情景。6.请赏析“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十五从军征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冢()窦()雉()舂()羹()饴()2.《十五从军征》节选
自,由代所编。被称为“乐府双璧”(又名长篇叙事诗双璧)的两篇是为与。3.默写。(1),雉从梁上飞。(2)舂谷持作
饭,。(3)诗中极言从军之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4)描写主人公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景象的诗句是,
。,。二、阅读《十五从军征》,完成问题。4.对《十五从军征》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五从军征》描写了一个服役六
十五年的老兵回乡后无家可归、满目惨况的悲惨遭遇。B.作者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人的凄凉;通过对兔、雉栖身于家屋,谷、葵
丛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C.这是一首抒情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情景,由远及近,逐层描写。D.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
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诉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们带来的苦难。5.作者返乡的经历如何?情感有何变化?请结合诗歌内容略作分析。6.这首诗是如何通过景物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7.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献花(0)
+1
(本文系太好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