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就在仆人将对联贴到门上后,就被经过的一名秀才看到了。这秀才先是一愣了,随即大笑起来。这仆人虽不懂秀才在笑什么,但见他那讥讽的态度就十分恼怒,于是将此事禀告给了县令。 然而,在众人恭维下的县令早就得意忘形了。真心觉得自己今天这幅对联,写得十分精妙绝伦。因此一听到有人嘲笑自己的对联,便觉丢了脸面,十分难堪,于是便命人前去捉拿秀才。 不过,那秀才见了他们却一点都不害怕,反而对县令说到:“反正你也命不久矣”。县令听后,更是气愤不已。但又觉得其中可能有蹊跷,便询问他何出此言。 秀才笑道:“你这对联好大的口气,把父放在前,君放在后。皇上知道后必定龙颜大怒,你一个小小的县令还有活路”。听完秀才的话,县令顿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直接吓出了一身冷汗。 再说到这秀才,虽然刚才的话说得一点也不客气,但那也不过是为了“下猛药”点醒县令。若县令真的因此丢官殒命,他也是不忍。因此在他的提醒下,县令马上将对联改成了:君恩臣必报,父业子当承。 字还是那些字,不过改动了先后顺序,就避免了一场灾祸。至此,县令对这秀才是心悦诚服,还重重赏赐了他。故事到这儿,好像就结束了,但实际上却没有。 清朝文字狱,史上之最 割开表象,往深层次挖掘,你就会发现一个问题:为何臣在前、君在后,就会触怒龙颜招致杀身之祸呢。若说古代讲究三纲五常,可也没严苛到这地步啊!其实,这是因为前清时期,正是历史上“文字狱”最为兴盛之际! 自清军入关以来,为了平息“反清复明”的浪潮,加强中央专制集权。统治者们便决定从最有社会地位,以及最能煽动人心的知识分子下手。派遣专人从这些文人的作品中摘取字句,恶意曲解,打压成罪。 一时之间,大批文人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家属不是被流放,就是被入籍为奴。说起这文字狱,作为统治阶级打压异己的手段,在封建社会时期由来已久。 只是,清朝的文字狱,其持续时间之长、文网之密、案件之多、打击面之广、罗织罪名之阴毒、手段之狠,绝对史无前例!据史料记载: 顺治帝在位时施文字狱7次,康熙帝在位时施文字狱20多次,雍正帝在位时施文字狱20多次。而到了乾隆时期,文字狱直达巅峰,光他一人就施展文字狱130多次,远超前人。而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捕风捉影,纯属冤杀误杀。 基于这种国情,也难怪那县令被自己原先的对联吓出一身冷汗,连忙修改了。虽然他本身并无藐视天家威严之意,但是难保其他人看到之后不咬文嚼字。若是因此而获罪,才是最大的不幸。 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幸运。何况,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为了保命,那时的文人只能三缄其口,封笔藏墨。所以说,这文字狱不仅禁锢了民众的思想,还导致了前清时期文化的扭曲变形。 最重要的是,让多少家庭因其破裂,多少无辜之人因其惨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