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书法哪家强?李世民排第二,宋徽宗排第三,他才是真正的第一! 历史上擅长书法的皇帝有许多,而在史料上有明确记载和有书法真迹以及书论或者拓片传世的也不在少数,从梁代的梁武帝,到唐代的唐太宗李世民,以及后来的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皆是精擅书法之辈。 到了宋代宋徽宗的光环碾压过了一切,明代的万历皇帝据说也颇擅书法,清代的诸位皇帝都有着苦练书法的经历。 如果对于这些皇帝书法家进行了一个排名的话,有传世书法的皇帝当中,唐太宗李世民因为见过和学过王羲之真迹颇多,同时又有许多名师诸如虞世南、褚遂良的指点,能够排在第二位,而大名鼎鼎的宋徽宗凭借超绝千古的艺术才能,也仅能排在了第三位。 而能够排在第一位的则是宋高宗赵构。 对于赵构的书法,在普通人的认知当中,似乎没有那么的突出,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他却对于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元代的大书法家赵子昂曾多年学习高总书法,并且到了晚年也没有能够达到了高总书法的境界,由此可见高总书法的艺术水准。 在最为权威的书法论著《书史会要》当中对于高宗皇帝的书法给出了最为妥当的评价: 高宗善真、行、草书,天纵其能,无不造妙。 赵构在书法上精擅诸体,并且是“天纵奇才”,其艺术才能上,他丝毫不逊色于他的父亲徽宗皇帝,只不过是因为徽宗皇帝因为酷爱艺术而亡了国而为世人所熟知而已。 在宋徽宗自己的书写的《翰墨志》当中,更是对于自己的书法学习经历做了总结,。他说: “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故晚年得趣,横斜平直,随意所适。” 这里他说的“横斜平直,随意所适”说的就是书法当中“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而纵观整个书法史,能够真正达到这种境界的也没有几个人。 在五十年间的书法耘励当中,赵构凭借自身已有的资源,极度认真得临摹完了所有的内府所藏历代名家真迹,其眼界和功力也非一般书家能及。 每一个成功的书法家都会经历的这个过程,入古多年之后才能够真正“出古”,但可惜“出古”的人则少之又少,赵构便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典范。 在今天的辽宁省博物馆藏有一件赵构的草书《洛神赋》,这件作品堪为一件绝好的“草法教科书”,每个字都写得出规入距、贵气十足、书卷气十足,是真正的草书法帖。 并且这件《洛神赋》是写在一种极为珍贵的丝绢之上,我们能够非常清晰地窥见其用笔和真实的书写状态,对于草书学习至关重要。 学习草书最为经典的范本,就是这种平和中正的书写状态,不会让学习者沾染习气,反而能够被这种贵气和书卷气所引导,让自己的字有着文人的雅致。 而今,我们将藏于辽博的这件宋高宗赵构的《洛神赋》的原作进行了超高清的1:1复刻,复原出跟原作细腻无二的作品,就连原作绢布上的纹理都清晰可见。 欲购此赵构《洛神赋》全卷复刻版,请点击下面“看一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