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市东城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2022年工作要点

 wupin 2022-05-16 发布于湖北
发布时间:2022-03-15 来源:数字东城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新一届区委区政府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区科信局紧紧围绕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区政府全会精神,以加速“崇文争先”,做实“六字文章”、实施“六力提升”为目标,以做优做强数字经济、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强化科技引领支撑、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为主要抓手,着力做好产业发展“劲”字文章,推动区域生产力水平提升,推动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的新时代首都核心区建设迈向新台阶。根据市区工作任务部署,现对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作如下安排:

一、 坚持政治统领,建设法治廉洁政府

   1.加强政治建设,强化廉政风险防控。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办法;加强政治学习,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健全和规范工作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强化廉政风险防范,严肃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基层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提升基层党建水平;抓好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

   2.全面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履行法治政府建设职责,推进平安东城建设。维护国家安全、政治安全,网络安全,内部安全职责,做好保密和信访工作。围绕政务公开要点和党务公开目录,完成重点领域政务公开、党务公开。  

二、推进产业发展,做优做强数字经济

坚持政策引导,高标准谋划,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引税护税,精准服务,确保完成税源引进任务。

  3.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好政策引导扶持作用。落实《“十四五”时期东城区科技和信息化规划(含大数据专项)》、《北京市东城区“十四五”时期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等,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开展《东城区提升民营经济活力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东城区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落实兑现。启动设立“东城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金”,培育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转型升级。落实科技和信息产业促进政策,支持重点企业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

  4.实施数字经济三年行动方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引进和培育数字经济市场主体,以北京移动等企业为龙头,整合提升产业链,加快形成一批数字经济领先企业。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数字经济领域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持续健康发展。坚持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重点项目动态更新、滚动实施。以新兴技术为支撑,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以数字经济为引领,推动智能金融发展;以文化科技融合为品牌,丰富数字消费场景;以健康大数据为基础,推进数字健康产业发展。

三、坚持数字赋能,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有序开展“入云、上链、汇数、进舱”工作,加快5G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赋能新图景。

  5.做好基础数据管理,强化数据管控全流程。统筹开展全区各政务部门数据资源的采集、目录编制、汇聚、共享、开放、安全管理、应用等工作,严格落实信息系统部署至政务云,编制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并通过目录链管理系统统一“上链”管理、政务数据资源汇聚至区大数据平台、涉及指挥调度和决策分析的信息系统接入领导驾驶舱。

  6.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打造应用场景新体验。推动5G基站建设,加强重点区域的精准覆盖,打造便利化、场景化、科技化的新体验。不断挖掘和丰富应用场景,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在交通、教育、医疗、商业步行街以及城市运行等重点领域,与相关企业开展深入合作,推进应用场景落地,吸引相关企业落户东城,培育产业生态。

四、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引领支撑

全面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科技为手段赋能产业发展,助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普能力建设,培育高素质科技领域人才,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

  7.做好“科技+”工作,用科技手段为产业赋能

贯彻落实东城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2022年)》,梳理、构建文化领域应用场景,凝练任务和项目,用科技手段为文化赋能,打造亮点、重点文化科技融合项目。组织实施东城区科技计划项目,全面考虑健康、教育、体育、环保、安全、“两区”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固定资产投资等,充分发挥科技赋能作用。

  8.统筹科技服务业发展,提升成果转化能效。密切与科技服务业头部企业联系,开展研发机构摸底调研。关注新兴领域成长性企业发展需求,加强前沿技术企业和颠覆性技术企业的挖掘与培育,鼓励企业研发和引进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支持企业吸纳高校院所和研发机构的科技成果在东城区转化落地。支持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助推科技成果转化,优先支持在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建筑设计、医疗卫生等方向设立技术转移机构,优势产业引进技术做大做强,特色领域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探索大健康产业模式,推进国际数字健康应用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落地。

  9.加强高素质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利用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协会举办的海酷大赛产生的优质科技项目,以创业园区为落地平台,协调投促中心的政策配套、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服务配套,创业园区的费用减免配套,争取组织部的人才政策支持,形成项目落地的全流程、全链条,实现项目落地推动经济增长,持续研发推动科技创新,公司成长加速人才成长的目的。

五、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提高服务效能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量,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保障工业生产平稳有序。

  10.统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拓展“信用+”产品应用创新。加强信用监管力度,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创新举措的落地实施。建立完善信用监管制度,规范信用承诺工作机制,推进信用报告应用,提高信用惩戒法制化、规范化水平。持续推进“信用+医疗”试点应用,以社会化“信用+保险”工具,为东城区守信市民提供“先看病后付费”服务,为守信者提供更多优惠与便利。积极落实“信易游”、“信易贷”等便企应用,争取国家、市级政策、资金支持。大力推广“信易贷”融资新模式,探索推进“信用+旅游”“信用+教育”“信用+园区”等“信易+”产品应用。强化落实“五进”系列诚信宣传工作,开展诚信主题创建活动以及诚信人物、群体选树活动。

  11.心系“中小企业”发展,保工业生产平稳。发挥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和小企业创业基地的作用,支持东城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区域环境优化,鼓励平台、基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改造,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质量提升。妥善应对疫情多点散发对工业生产造成的冲击,正确研判形势,健全工业企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保障工业生产的平稳有序。指导工业企业发挥传统行业主体与互联网等新业态主体合作模式,引导工业企业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12.做称职“服务管家”,送精准服务上门。积极发挥产业发展工作专班作用,依托“紫金服务”APP、紫金驻企专员、产业服务微信群等平台,及时掌握企业动态信息,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了解企业需求和困难。继续推动“服务包”等重点企业事项协调调度。持续擦亮“紫金服务”品牌,开展“紫金时间”“紫金超市”等系列活动,搭建多层次的政企、企企、银企沟通交流桥梁,凝聚社会力量共建共治,构建紫金服务新生态。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