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色彩学

 雲遊山水 2022-05-16 发布于山东

色彩学
123
10860 0

研究色彩产生、构成、感知和应用等规律的学科。美术基础理论学科之一。人类应用色彩制作器物、创造美术作品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色彩并运用到美术创作中去,还是比较晚近的事。17世纪6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通过“日光一棱镜折射”试验,得出结论:日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线混合而成的。这一发现从光学的角度揭示了色彩形成的科学基础。19世纪以后,视觉生理学的深入也大大促进了人们对色彩的认识。

  • 中文名: 色彩学
  • 外文名: color science

概念定义

研究色彩产生、构成、感知和应用等规律的学科。美术基础理论学科之一。人类应用色彩制作器物、创造美术作品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色彩并运用到美术创作中去,还是比较晚近的事。17世纪6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通过“日光一棱镜折射”试验,得出结论:日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线混合而成的。这一发现从光学的角度揭示了色彩形成的科学基础。19世纪以后,视觉生理学的深入也大大促进了人们对色彩的认识。

光与色

根据近代物理学、光学以及视觉生理学理论,色彩是眼睛接受特定波长的光线所引起的一种视觉现象。光世纪上是一种能够引起视觉反应的电磁波。不同波长的光,形成不同的色彩。人的肉眼所能看见的光的颜色,其波长在0.77微米(红色)和0.39微米(紫色)之间,这就是所谓的“可见光”。 太阳光大致由7种颜色的光组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物体之所以显出不同的颜色。是吸收一部分光线,同时又反射一部分光线的结果。人们所看到的色彩,就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的颜色。


色彩的构成

在绘画或色彩的应用上,组成太阳光的大致7种颜色中,红、黄、蓝是最基本的,不能通过其他颜色的调配而获得。称为“三原色”。三原色中的任何两种颜色混合,形成三种“间色”。三原色中的任何一种颜色,与其他两种颜色混合形成的间色,构成“补色”。补色是色相对比最大的两种颜色。如果把原色、间色以及它们相互混合后形成的其他颜色排成一个圆圈(色轮),圆中每一根直径所通过的两种颜色就是补色。不过随着理论和关注点的不同。色彩的排列组合方式或系统也不尽一致。较常见的有孟塞尔色彩体系和奥斯特瓦尔德色彩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色彩的颜料混合跟不同色彩的光线混合,其效果是相反的。颜料越混合越暗(称为“减法混合”或“减色法”),而光线越混合越亮(称为“加法混合”或“加色法”)。上述三原色是就颜料而言的;另外还有一个系统的“三原色”,即色光和色觉的三原色:红、绿、篮。这3种颜色的光线合在一起,可以得到白色(日光色)。因为原色不同,相应的间色和补色也有差异。

色彩的属性

色彩的属性一般分为色相、明度、纯度3个方面。色相接近的颜色称为“邻近色”,色相差异较大的是“对比色”。根据色彩给人的不同冷热感受,又可以分为冷色和暖色两个大的系统。在上述颜色之外,黑、白、灰也可以当作颜色看待,称为“中性色”或“非彩色”;它们可以与任何彩色搭配。中国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把色彩分成“软”“硬”两类。写生的时候,人们习惯于从“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等角度上分析表现对象。此外,在色彩的感知上也存在着文化和民族上的差异,形成色彩的各种象征意义。

(邹建林)

参考文献:

文/金扬:《绘画色彩学》.山东美术出版社.济南。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美术百科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美术百科网的价值判断。美术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artpc.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