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晏殊 中秋夜·长沙 随着孩子带上房门去晚自习,偌大的屋子只留下我独自一人。夜幕降临的中秋夜,不知为何,凭生出些空落落的感觉。 我们一家三处,南城、河西以及异地,倒是应验了苏轼那句诗词:“明月几时有,千里共婵娟”。 想起明月,我起身走到窗边往天空望去。一圆满月挂在东边,然左右的高楼让月亮的光彩失了色,没了最初的模样。起意,到江边赏月去。 江边赏月的人三三两两,大多是一家人同行。然,亦有如我般独自成行的,在这样的夜里,也有许多人会独自一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吧!一如我。 我走到近水岸边,透过黑色的眼睛,穿过黑色的夜,我看见了月亮。月亮回望我,无言,我亦无语。 满月挂在湘江东岸,很是明亮。天地间,我们隔江相望,任白光撒了一地。月亮之上,未见嫦娥玉兔,也无吴刚伐树。 这个中秋夜,霓虹不见,唯有月光,以及我…… ———————————————— 中秋前日·桃源 清晨,自然醒,抬眼可见的天空,那样安静,连色彩的变幻都不动声色。粉红,粉蓝,淡蓝,洁白。让我迷了眼,入了神,定了魂,哪怕只是这眼前景色,都不枉我们连夜赶回了老家。 随后,带着父亲去看望他的姐姐、妹妹和弟弟。许是日渐老去的缘故,父亲愈发思恋起故乡的亲人们。本该是要成全老人家的亲情,不过是两天的时光,也要走这一趟。 几位老人饭后闲聊,我搬着小板凳坐在旁边,听他(她)们讲久远的故事。或是日本鬼子当初扫荡村庄,村姑们为了逃避欺辱将锅灰往脸上抹的惊魂历史。 或是小姑姑新婚之日,爷爷将尚在襁褓之中的我盖在被子里,在掉气之前被大姑姑想起寻来摇篮边救了我一命的故事。也有亲戚之间家长里短、纠纠拌拌的过往。 但,随着父辈们的欢笑,那些或不太愉快的往事也就翻篇了吧!要不然在回自己家的途中,老父亲一直在唠唠叨叨的谈着他的开心和愉悦呢。 最后一站是叔叔家,也是爷爷奶奶在世时常住的地方。叔叔去坪里抓来养的鸡杀了做午餐,父亲拿了二胡在树荫下拉曲,远处稻田里有散落的柚子,连着绿植下相依偎的罐罐,再看天空中的白云飘飘。时光,在此刻,便静止了。 晚餐,是在舅舅家吃的。一如既往的几个钵子菜放在桌子中间,配着菜地里新鲜采摘的蔬菜,便是一席美味佳肴。 舅舅一家加上六哥以及我家一大桌子人围坐,男人们喝着自酿的米酒,女人们斯斯文文的吃着菜,孩子们则是大快朵颐的享用美味,任亲情气息在屋子里浓烈。 舅舅家堂屋里有一个燕子窝,两只燕子飞来飞去毫不介意屋子里人声鼎沸。养着的小猫小狗坐在地上吃着主人家扔来的骨头残渣。 屋子的角落堆放着舅舅家收割的稻谷,加上屋檐下晒着的花生,一派丰收的景象。这些组成的场景,是只有在乡村才能感受到的人间烟火。 ———————————————— 2021年的中秋分两段,一段在故乡,一段在他乡。一段享受真实的亲情环绕,桃花源里的惬意安宁。一段静静感受孤独,任它裹着自己。 其实孤独的感受是一种还没有想好怎么面对的情绪。忍不住的对人生意义有了思考,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除却所有的伪装和各自角色之后的自己,意义在哪里?或者,只是想整明白,为什么孤独会突如其来。 朋友告诉我:“先好好活着,再慢慢找, 每个阶段的赋予自己的意义都不同的,但不要试图寻找终极意义,那不存在!与生俱来,只不过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就像苏格拉底说自己是城里那个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 如此这般,倒是我多想了,好好活着,活在当下。无论是哪一种情绪来袭,都去感受它,接纳它。因为,那些,都是我们人生旅途中需要经历的。 而意义的答案,已经藏在脸上新长的皱纹里了,也躲在中秋那圆明月的眼睛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