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元帅和大将的名额很少,一共就20位。纵观授予元帅或大将的20人中,大多数都是身居高位,如四大野战军中的司令员,政治委员,还有就是中央直系领导以及早期对人民军队建立有重大战功之人,像1949年还只是兵团政委这样级别的将领,大概率是轮不到十大元帅或十大将。 可凡事总有个特殊,罗瑞卿就是一个例子,1949年,他仅是兵团政委。如果这个罗瑞卿这个官职放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他大概率会被授予上将,甚至有可能是中将(少数兵团政委也被授予中将)。 可罗瑞卿不一样,他的军衔既不是上将也不是中将而是大将,这让人很难搞懂。像萧克,刘亚楼,李克农这样资历深得老革命者仅是上将,罗瑞卿授大将有何依据呢?其实,论资历,罗瑞卿可能不如大多数大将,可他在两个方面占优,其一,是兵种问题,其二,他深受主席的信任,是中央红军出身。 罗瑞卿的资历罗瑞卿长得高高大大,据考证他身高接近一米九,在那个年代,已经是非常高了。罗瑞卿毕业于黄埔六期,乍一看资历也一般,毕竟是六期,开国上将周士第是黄埔一期,萧克也是黄埔四期,论黄埔资历,他并不高。 左边第一个罗瑞卿 在红军中,黄埔资历不算什么,它只能算是一个加分项,起不到什么决定性作用。罗瑞卿“名校”出身,又擅长演讲,口齿灵活,擅长做政治工作,因此起点很高,从团参谋长开始干起,仅过了一年,就被升为红四军第二纵队的政治部主任了,不久,罗瑞卿又接替了罗荣桓的职位,担任红四军政委,用现在的话来说,升迁速度简直是坐上了“火箭”。 罗瑞卿曾经在战斗中受过重伤,在一次反“围剿”时,他的左腮被敌人打中了,伤到了动脉,好在抢救及时,保住了一条命。或许是因为受伤的缘故,罗瑞卿在康复后不久被调到了红一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从事保卫中央首长的工作。 正是因为担任保卫首长的工作,让罗瑞卿和主席有了更多的接触,在长征期间,他保护了中央首长的安全,主席对他的工作能力和人品有了充分的了解。在红军时期,主席一度被剥夺了军权,罗瑞卿在主席最艰难的时候,坚决站在他的一边,要求恢复主席的领导权。 据罗瑞卿晚年自己对孩子们说道:“爸爸这一辈子,就是做对了一件事情:跟毛主席干革命。”萧华上将也曾回忆道:“罗瑞卿同志……一贯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主席对罗瑞卿的工作态度以及能力非常认可,同时,罗瑞卿身上的忠诚度,也是主席所欣赏的。 罗瑞卿在主持中央首长保卫工作的时候,成绩十分突出,让主席非常放心。一次,主席评价罗瑞卿的时候说道:“有罗长子(罗瑞卿的一个称呼)在身边站着,心里就踏实得多,天塌下来他顶着哟。”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罗瑞卿的资历很深,红军时期就已经是军级干部了,担任保卫工作期间,他得到了主席的重视,又是正儿八经的中央红军出身,这些都是加分项。资历深,获得领导重视,这是罗瑞卿在1955年能授大将的主要原因之一。 特殊部门特殊对待解放战争时期,罗瑞卿回到军队,担任部队的政治委员一职,发挥自己的长处。新中国成立前夕,主席已经在考虑建国后各部门的用人问题,在公安部部长这个位置上,他首先想到了罗瑞卿。 当时的罗瑞卿是第十九兵团的政委,计划在彭老总的带领下,参加大西北解放战争。正要动身前往的时候,上级来电,要求罗瑞卿立即去中央报到。到了北京,周总理找到他,请他出任公安部部长。起初罗瑞卿还不同意,自己要上前线打仗,主席亲自找他谈话,说服了罗瑞卿接下公安部部长一职。 上级之所以让罗瑞卿担任公安部部长,主要原因是他从事过保卫工作,经验丰富,同时又忠诚可靠。建国前后,社会局势非常不稳定,特务非常多,罗瑞卿这个公安部部长压力很大,可就在如此大的压力之下,他依旧能把全国的公安工作干好,让上级放心满意。 如果罗瑞卿不是公安部部长,在1955年授衔仪式时可能会授上将,就因为他是特殊军种“公安军”的最高领导,与许光达的装甲兵司令员,海军司令员萧劲光等一起被授予大将军衔。值得一提的是,公安部部长并非罗瑞卿的最高职务,建国后,他得到了升迁,1959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参谋总长等职务,在所有大将中,他是发展较好的一个。 结语 罗瑞卿早期革命资历深,红军时期已经军级干部了,解放战争时期他是兵团政委,按规定不适合授大将,可公安部部长一职让他有这个资格,这一切源自他自身实力和上级的信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