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最好的活法:停止焦虑

 筝小钱 2022-05-16 发布于山东

你焦虑吗?

 
最近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的一组数据惊呆了:我国大概有8000万人患有焦虑障碍。


焦虑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通病,占领了大多数人的心智:

  • 要做的事太多,时间却总是不够用,焦虑;

  • 买的书和课程堆积成山,不知道先学哪个,焦虑; 

  • 看着别人事业风生水起,自己却一事无成,焦虑……


然而,焦虑解决不了任何实质问题,反而会让我们胡思乱想,不停折腾。
 
今天做做这个,明天搞搞那个,却哪一样都不见成效。
 
想要告别无用焦虑,不在空想中荒废人生?

养成这3个习惯,你就能拥有高效而愉悦的生活。

听过一句话:

你最大的烦恼,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很多时候,我们迷茫,是因为太过关注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事。

很多人只想挑战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觉得那样才有成就感;

而对于自己能做好的事,却觉得太简单,不屑于做。

 
这样的结果就是,大事做不到,小事做不好。

兜兜转转,最后啥事都没做成。

 



著名财经记者何飞鹏曾有一段非常特殊的经历。

他在3个月之内,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新记者,变成一个对所有财经知识都了如指掌的老记者。
 
他第一次去采访嘉宾时,在场的还有另外一家杂志社的记者。对方经验丰富,很快和嘉宾聊起了经济时事。

而他几乎听不懂双方的谈话,只能在旁边干瞪眼。
 
回去之后,他用了一个笨方法。三个月内,就掌握了商界主要的企业和人物,以及当时发生的焦点事件。
 
这个方法就是,每天把《经济日报》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不只是内容,还包括广告。
这是一个无聊、无趣、痛苦的过程,报纸上印着大量的人名和公司名,以及各种数字和专业名词。
 
第一个星期,他看懂不到一半。他就看三遍,先背下来再说。

就这样坚持了三个月之后,他所了解的经济知识和社会动态,与老记者已不分上下。
 
他只用了3个月,就掌握了老记者10年的工作经验。
 
他不去看遥远的未知,而是把现在能做的事做到极致。
 
爱迪生曾说:

如果我们能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全部完成,所取得的成就会让自己惊愕不已。


梦想是一座高山,一味仰望,只会让我们迷失;
 
只有把一件件小事做好,才能一步步登上顶峰。
                           
当你迷茫时,就去行动吧!
 
不要再去为模糊的未来担忧,而是只为清楚的现在努力。



 


樊登说过一句话:

任何事情的解决方法,都可以在书里找到,真的比你瞎想强。


太阳底下无新事。你现在的问题,早就有人遇到过,并且把答案写在了书里。
 
与其苦苦思索,不如博览群书,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



 
有位叫@阿呀的时尚博主,讲了她如何走出瓶颈期的经历。
 
她刚开始做博主时,每天都会斗志昂扬地写稿,更新视频。
 
但每次都是她热情满满地上传视频,冷冷清清地收获几个“在看”。
 
这样坚持了大半年,粉丝却只有30多个。
 
巨大的打击让她无所适从,感觉自己很失败。每天都很郁闷,只想躺平,也不想写稿,不想更新视频了。
 
有一天,她百无聊赖地打开一本书,书上写了这样一句话:

努力向上的路,一定是充满挣扎和痛苦的。 

但是这恰恰是一种信号,它告诉你,只要找到突破的方法,你就能获得新的成长。


她瞬间醒悟,原来所有的焦虑和痛苦,都是在提醒她,自己已经在原地踏步太久了。
 
于是她通过大量学习同行的优秀案例,不断补充自己缺乏的知识,最终收获了几十万的粉丝。
 



瓶颈期,就是提升自我的最好时期。
 
而这时候看书,既能给我们启发,又能让我们找到改变的途径。
 
富兰克林曾说,

几乎一切有用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学习历史来获取。


当你遇到想不通的问题时,就去读书吧!也许书中就有你苦苦寻求的答案。



精神紧绷的时候,我们往往大脑一片空白,所有灵感不翼而飞。
 
这时候想要做点创造性的工作,简直就是煎熬。
 
适当的休息,能让疲惫紧张的大脑放松下来,相当于是给自己充电。


作家李尚龙讲过他的写作经历。
 
他状态很差的时候,时常会坐在电脑边上几个小时,一动不动。
 
写了又删,删了又写。
 
这对一个作者来说,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
 
眼看着时间一点点流逝,自己却毫无产出,他忍不住焦躁起来。
 
正好这时,他的好朋友立冬、小楠打来电话,说一起去三里屯聚聚。
 
他原本不想去,因为心里悬着一件事,根本没心情去大鱼大肉。
 
朋友跟他说,反正你也写不出来,要不换个思路,喝杯酒,聊聊天,说不定多了些灵感,思路就清晰了。
 
他想了想,反正坐着也是浪费时间,于是就去了。
 
那天晚上,他们聊到了大学时候的美好时光,聊到了那些年追过的女孩,聊到了无忧无虑的青春年华。


 
回到家之后,因为心情愉悦放松,灵感源源不断地涌现,他很顺畅地就把后面的故事写完了。
 
有时候,心里很多想法却无法输出时,我们会很烦躁,就像是茶壶里面塞满饺子,倒都倒不出来。
 
学会适时地放空,释放大脑内存,思维才能运转流畅,思路才会更清晰。
 
放松,也是另一种提高效率的方式。
 



《圆桌派》的常驻嘉宾周轶君说过一段话:

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 

当我们脚踩到具体的路径上,一步一步往前走的时候,焦虑就消失了。


其实适度的焦虑并不是坏事,它是很好的驱动力,让我们去改变自己。

但前提是,我们要把焦虑这种虚幻的情绪,转化成具体的计划。
 
迷茫时行动,从手边清楚的事情做起;
 
瓶颈期读书,从前人的智慧中寻找答案;
 
焦躁时放松,让大脑恢复松弛的状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好状态,过不内耗的人生
 
点个“在看”,愿你做个不焦虑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