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模板工程施工方案目录一编制说明及依据1二工程概况12.1工程建设概况12.2南地块地下结构构件尺寸统计22.3施工要 求及技术保证条件2三施工计划23.1施工进度计划23.2施工机械计划33.3材料进场计划3四模板工程施工方法44. 1施工流程控制程序44.2模板支撑体系设计44.2.1地下室外墙44.2.2地下室内墙54.2.3柱模板设计7 4.2.4梁模板设计94.2.5楼板模板设计134.2.6坑中坑模板及洞口模板设计134.2.7楼梯模板支撑体系设计1 44.2.8电梯井平台支架设计154.3构造要求15五模板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165.1模板的现场验收及存放165.1.1 模板进场管理和验收165.1.2模板的存放165.2模板的安装165.2.1一般要求165.2.2地下结构模板安装 165.3模板的拆除185.3.1拆除顺序185.3.2侧模的拆除185.3.3底模的拆除185.3.4墙体模 板拆除185.4模板的维护与修理195.5模板安装质量检查标准及验收195.6模板质量缺陷防治措施205.6.1爆 模或外凸205.6.2垂直度偏差205.6.3墙上预留洞倾斜或呈鱼肚形205.6.4梁柱接头不方正及漏浆或施工缝不平齐 205.6.5阴阳角不方正、不顺直205.6.6板接缝处出现高低差及漏浆205.6.7梁侧模或板模夹在砼内21六安全 防治措施21七模板工程计算书227.1楼板模板及支架受力计算227.1.1参数信息227.1.2模板面板计算227. 1.3模板支撑木方的计算237.1.4板底支撑钢管计算257.1.5扣件抗滑移的计算257.1.6模板支架立杆荷载 设计值(轴力)267.1.7立杆的稳定性计算267.2梁模板支撑体系验算277.2.1参数信息277.2.2梁侧模 板荷载计算287.2.3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287.2.4梁侧模板支撑的计算297.2.5梁底模板计算327.2.6 梁底支撑的计算337.2.7梁跨度方向钢管的计算357.2.8扣件抗滑移的计算357.2.9立杆的稳定性计算357.3 柱模板计算377.3.1参数信息377.3.2荷载计算387.3.3柱模板面板的计算387.3.4竖楞计算40 7.3.5B方向柱箍的计算427.3.6B方向对拉螺栓的计算437.3.7H方向柱箍的计算447.3.7H方向对拉 螺栓的计算457.4混凝土墙体模板计算457.4.1主要参数说明457.4.2墙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467.4.3墙模 板面板的计算467.4.4墙模板主次楞的计算48一编制说明及依据1本工程设计文件;2国家、上海市颁发的有关建设工程的法律 、法规、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规程、规定及标准;序号名称编码备注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2《建筑施工扣件 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3《钢管扣件模板垂直支撑系统安全技术规程》DG/TJ08-16-20114《建筑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6《施工现 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DGJ08-903-20107《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 》JGJ46-2012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1《建筑结 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3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 管理体系文件和企业管理制度及技术标准;4企业现行标准、管理制度和相关文件。二工程概况2.1工程建设概况序号项目内容1工程名称 2工程地址3建设单位4设计单位5监理单位6总承包单位7结构形式8建筑层数9建筑总高10设计年限11建筑面积12主要功能2.2南地 块地下结构构件尺寸统计南地块1#坑地下室结构层高见表2.2。南地块地下结构各构件尺寸详见表2.3,对于层高大于等于8m以及施工总荷 载大于15KN/㎡的高支模区域内梁板模板设计此处不做描述,详见《南地块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表2.2地下室结构层高一览表序号楼层 层高(m)1地下五层3.852地下四层3.603地下三层3.604地下二层3.975地下一层5.13表2.3地下结构构件尺寸一览 表序号构件主要截面尺寸(mm)备注1梁150×500、200×500、200×700、300×600、300×700、300×80 0、400×800、400×1000、600×1000、500×600、500×700、500×800、600×800、650×8 00、700×850、700×600、700×900等不含高支模区域2板350、250、200、150等3墙300、400、600 、650、700、800等4柱300×400、300×600、800×800、850×850、900×1200、1200×1400 、1400×1400等2.3施工要求及技术保证条件充分考虑本工程的施工安全、质量及工期,按以下要求选择模板体系:1混凝土的浇筑 顺序:先竖向结构的混凝土,再施工水平结构混凝土。2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设计,力求做到结构安全可靠,造价经济合理。3在规定的条件下 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充分满足预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4选用材料时力求做到常见通用、可周转利用、便于保养维修。5模板及其支架的搭 设还必须符合JGJ162-2008和DG/TJ08-16-2011检查标准要求,并符合上海市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的有关标准。三 施工计划3.1施工进度计划模板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见表3.1。表3.1模板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序号部位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备注1地下五层2 014年11月24日2014年12月11日2地下四层2014年12月21日2015年01月07日3地下三层2015年01月17日2 015年02月03日4地下二层2015年03月13日2015年03月29日5地下一层2015年04月09日2015年04月30日3 .2施工机械计划模板工程施工拟投入施工机械计划详见表3.2。表3.2施工机械计划序号机械或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备注1塔吊STT 29312交流电焊机BX1-500A53台式电锯MJT50044木工压刨MI-10565木工圆锯MJ-10466木工平刨MJ-10 147力矩扳手--53.3材料进场计划1要求施工队提前编制模板、钢管、扣件、对拉螺杆、木方等材料需用计划及采购计划;材料进场后 ,做好物资进场的验收、入库及保管工作。2项目部的材料工程师和专业工程师负责组织物资进场和验证。物资进入现场后,核对物资的规格、型 号、数量及标识。3钢管表面光滑,壁厚均匀,不应有裂缝、分层、毛刺、硬弯、电焊结疤,其表面应有防锈处理;扣件外观应无锈蚀、氧化皮, 各部位应无裂痕。钢管、扣件进场后需按要求进行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4对发生变形、翘角、起皮及表面不平整的模板及时组织退场。5 材料进厂后堆放整齐、上部覆盖严密,下部垫起架空,防止日晒雨淋。6南地块地下结构拟投入三套模板,主要周转料具计划见表3.3。表3 .3主要周转料具投入计划表序号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需用时间备注1木胶板15mm厚21000㎡随工程进度按照进度要求,分批进场,并 按规范要求对钢管、扣件质保资料进行报审。2木方50mm×100mm525随工程进度3钢管φ48×3.0mm500t随工程进度4扣件 直角扣件60000个随工程进度5对接扣件8000个随工程进度6旋转扣件5000个随工程进度7对拉螺杆M148000个随工程进度8防 水型对拉螺栓M1425000个随工程进度四模板工程施工方法4.1施工流程控制程序图4.1模板工程施工流程控制程序4.2模 板支撑体系设计4.2.1地下室外墙地下室外墙为单侧支模,外墙模板采用15mm厚木胶板,采用50×100mm木方做次楞,间距200 mm;φ48×3.0mm双钢管做主楞,间距400mm;采用膨胀螺栓植入地连墙侧壁,M14防水型对拉螺栓一端焊接固定于膨胀螺栓上,另 一端与双钢管主龙骨拉结,螺杆自带钢板止水片,止水片尺寸为40×40×2mm,水平间距400mm,垂直间距400mm,具体见图4.2 -1。地下室外墙内侧设置φ48×3.0mm钢管斜撑,水平方向及竖向均间隔800mm设置。钢管斜撑与满堂脚手架通过扣件连接固定。同时 ,沿垂直于墙体方向每排斜撑均设置一道斜向拉杆,拉杆采用φ48×3.0mm钢管,与钢管斜撑之间采用扣件进行有效连接,根部与外墙根部顶 死。图4.2-1地下室外墙模板支撑体系4.2.2地下室内墙地下室内墙模板采用15mm厚木胶板,采用50×100mm木方做次楞, 间距200mm,φ48×3.0mm双钢管做主楞,并选用φ14对拉螺栓拉接固定,竖向间距400mm,水平间距400mm。内墙模板支撑 与满堂脚手架采用钢管斜撑进行有效连接固定。内墙模板支撑如图4.2-2、图4.2-3所示。图4.2-2内墙模板支设示意图图4.2 -3内墙模板配置示意图内墙体采用M14对拉螺栓外加塑料套管和塑料套管堵头。见图4.2-4。图4.2-4穿墙螺栓示意图地下室外墙 及有防水要求的墙体采用防水型锥形对拉螺栓,如图4.2-5所示。图4.2-5三节头锥形对拉螺栓4.2.3柱模板设计柱模板均采用1 5mm厚木胶板,与墙体相连的框架与墙体一起支设。沿模板长边设置50×100mm木方背楞,间距为250~300mm,木方与木胶板之间 用钉子钉牢,模板就位后用短钢管临时固定,柱子模板用钢管柱箍加固。详见表4.2-1、表4.2-2。表4.2-1柱模板支撑体系设计柱 截面形式模板支撑图示设计形式截面小于800mm的柱模截面尺寸:300×400、300×600。木方50mm×100mm。M14对拉 螺栓,钢管Φ48钢管箍,间距500mm。采用15厚木胶板,沿短边设木方,与木胶板钉牢,用短钢管临时固定,柱箍采用双向“十”字形排列 的对拉螺栓相结合的方法。截面800~1200mm的柱模截面尺寸:800×800、850×850、900×1200。木方50mm×1 00mm,间距200mm。M14对拉螺栓,Φ48钢管箍,间距400mm。采用15厚木胶板,沿短边设木方,与木胶板钉牢,用短钢管临时 固定,每边设置两道对拉螺栓从而确保模板的刚度。截面大于等1200mm的柱模截面尺寸:1400×1400mm、1200×1400mm 。木方50mm×100mm,间距200mm。M14对拉螺栓,螺杆竖向间距350mm,水平间距300mm,Φ48钢管箍,间距350m m。采用15厚木胶板,沿短边设木方,与木胶板钉牢,用短钢管临时固定,每边设置三道对拉螺栓从而确保模板的刚度。异型柱或剪力墙拐角处模 板采用面板为915×1830×15mm规格木胶板,Φ48钢管背楞M14对拉螺栓,水平间距500,垂直间距500,压脚螺栓距地面20 0。采用单向对拉螺杆。表4.2-2柱模板支撑体系示意图序号柱截面形式平面示意图立面示意图1300×400mm300×600mm2 800×800mm850×850mm31200×1400mm1400×1400mm4900×1200mm5异型柱模板支设示意图4. 2.4梁模板设计1模板体系选择设置内部框架梁侧模及底模采用915×1830×15mm规格木胶板,内楞采用50×100mm木方,外 楞采用φ48钢管,支撑体系采用普通钢管扣件式脚手架。2梁模板支撑设计1)梁底模支撑体系设计根据本工程梁截面特点,将梁底模支撑形式分 为以下三种,具体见表4.2-3及图4.2-6~8。表4.2-3梁底模支撑形式划分表梁截面形式(高D、宽B)单位(mm)模板支撑图 示设计形式D=1000,B=400、600D=900,B=700D=850,B=700D=800,B=650、600、500D=7 00,B=500D=600,B=700、500支撑示意图1梁底设两道立杆,并设双扣件,立杆纵距400mm,木方间距200mm。横杆 间距不得大于1600mm,底部200mm处纵横方向设一道扫地杆。D=800,B=400、300D=700,B=300、200D=6 00,B=300支撑示意图2梁底设一道立杆,立杆纵距400mm,木方间距200mm。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600mm,底部200mm处 纵横方向设置一道扫地杆。D=500,B=200、150支撑示意图3立杆纵距800mm。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600mm,底部200mm 处纵横方向设一道扫地杆。图4.2-6梁底模支撑示意图(一)图4.2-7梁底模支撑示意图(二)图4.2-8梁底模支撑示意图(三 )2)梁侧模支撑体系设计根据本工程梁截面特点,将梁侧模支撑形式分为以下三种,具体见表4.2-4及图4.2-9~11将梁对不同截面的 梁侧板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采取如下模板支撑形式。表4.2-4梁侧模支撑形式划分表梁截面形式(高D、宽B)单位(mm)模板支撑图示 设计形式D≥1000B=400、600支撑示意图1沿梁高方向设置两道M14对拉螺杆,距离400mm,立杆纵距400mm,木方间距2 00mm。另两侧用φ48钢管斜撑加固。D=600、700、800、850、900B=200、300、400、500、600、650 、700支撑示意图2沿梁高方向设置两道M14对拉螺杆,距离400mm,立杆纵距400mm,木方间距200mm。另两侧用φ48钢管斜 撑加固。D<600支撑示意图3梁底设置一道M14对拉螺杆,立杆纵距400mm,木方间距200mm。另两侧用φ48钢管斜撑加固。图4 .2-9梁侧模支撑示意图(一)图4.2-10梁侧模支撑示意图(二)图4.2-11梁侧模支撑示意图(三)4.2.5楼板模板设 计楼板模板采用15厚的木模板,支撑采用钢管脚手架,立杆纵横向间距800×800(立杆编排过程中如剩余间距大于400mm时须增加一道 立杆),水平杆步距不得大于1600mm,底部200mm处设置纵横向水平扫地杆(纵横向间距均为800mm)。模板支撑采用50×100 mm木方次龙骨,间隔300mm设置,主龙骨为φ48×3.0mm钢管,间隔800mm设置。见图4.2-12。图4.2-12楼板满堂 支撑体系示意图坑中坑模板及洞口模板设计4.2.6.1坑中坑模板地下室集水坑、电梯井模板采用50×100mm木方进行支设,模板采 用15mm厚木胶板并在底部模板面上留设50mm×50mm排气孔,间距@500mm,具体见图4.2-13。图4.2-13坑中坑模板 支撑体系示意图4.2.6.2洞口模板按洞口实际尺寸设计,采用15mm木胶板及木板、螺栓制成定型木模板。用钢筋控制洞口模板的位移。 墙中间的预留洞模下口模要钻出气孔,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具体见图4.2-14。图4.2-14洞口模板示意图4.2.7楼梯模板支撑 体系设计1采用封闭式模板体系。2采用15mm木胶板,踏步面采用木板封闭,混凝土浇捣后踏步尺寸准确,棱角分明。3由于浇混凝土时 将增加顶部模板的压力,因此,在施工时附加对拉螺栓,将踏步顶板与底板拉结。使其变形得到控制。图4.2-15楼梯模板支撑体系示意图( 一)图4.2-16楼梯模板支撑体系示意图(二)4.2.8电梯井平台支架设计电梯井平台支架采用分层搭设,每两层为一单元,高度不大 于10m,下端水平杆插入剪力墙预留洞内,较宽侧面加斜杆,水平杆间距1500mm,平台满铺木脚手板。具体见图4.2-17。图4.2- 17电梯井平台支架设计构造要求1须严格执行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相关要求。2当立杆底部不在同一高 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伸两跨,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3为保证排架的稳定性,排架需与框架柱模板拉 结,以提高排架的整体稳定性。4满堂支撑架的可调托撑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过300mm,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立杆伸出 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不得超过0.5m。5剪刀撑设置1)满堂脚手架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5m~8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 竖向剪刀撑,剪刀撑的宽度应为5m~8m。竖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需控制在450~600。2)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需设置连续水 平剪刀撑。五模板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5.1模板的现场验收及存放5.1.1模板进场管理和验收1模板进场的验收,主要检查模板的外 形尺寸、板面平整度、面板端与两凸棱面的垂直度、模板的接缝情况、加工精度、防锈漆外观、角模垂直度、支架焊接情况等。2木胶板进场的验 收,主要检查外形尺寸、板面平整度,任一部位不得有腐朽、霉斑、鼓泡;板幅面内不得有板边缺损;每平方米脱胶小于0.001平米;污染面积 小于0.005平米;每400平方毫米最大凹陷深度小于1毫米,且少于一处。5.1.2模板的存放模板应按现场的平面布置图存放,在搬运 过程中应轻搬轻放,发现有损坏变形的应及时修理。对多层板的侧面、切割面、孔壁应用封边漆封闭。5.2模板的安装一般要求确保模板的位 置线、轴线、标高、垂直度、结构构件尺寸、门窗、孔洞位置符合设计要求。梁柱节点、板墙与顶板交角和楼梯、阳台、檐口、腰线等模板,要确保 尺寸准确,棱角顺直、拼缝平整。模板拼缝严密平整,不漏浆、不错台、不跑模,不涨模、不变形。封堵缝隙的胶条、压缝软管或塑料泡沫条等物, 不得突出模板表面,严防浇入混凝土内。5.2.2地下结构模板安装5.2.2.1墙板模板的安装顺序及技术要点1模板支撑设置在底板 的施工和各层楼板的绑扎钢筋中,用3mm螺纹钢,长度为500mm,形状为L形预埋在底板、梁或板中作拉杆,并与其附加钢筋焊在一起,预埋 件与墙体的距离宜为墙柱高的3/4处和距墙模底口2.0m处。墙体模板的支撑采用钢管支撑,钢管支撑除了模板的内外楞进行支撑以外,还应在 墙体立面上支设三道斜撑,斜撑的一端和外楞进行扣接,一端和底板预留的钢筋头进行扣接。顶板模板支撑搭设满堂脚手架。2墙、柱模板安装1 )安装放线:模板安装前先放出控制轴线网和模板控制线。根据平面控制轴线网,在防水保护层和楼板上放出墙柱边线和检查控制线,待竖向钢筋绑 扎完毕后,在每层墙体竖向钢筋上用红漆标出标高控制点。2)模板安装前检查模板杂物的清理情况、板面的整修情况、脱模剂的涂刷情况。在柱子 的根部、剪力墙转角处留置清扫口,顶板混凝土浇筑前将模板、钢筋上的杂物用钢丝刷清理干净。3)先将墙体一侧第一排模板安装就位并连接好角 模(注意带对拉螺栓孔的模板应与其它模板相互错开),用铁丝绑扎在墙体钢筋上临时固定,然后在墙体另一侧穿进对拉螺栓并安装好第一排模板调 整模板位置、垂直度、平整度后继续依附高出的模板向上安装第二排模板,依次类推。4)安装模板时应边校正边安装,并随时注意使两侧穿孔的模 板对称放置,以使穿墙螺栓与墙模保持垂直。5)墙、柱模板支好后,加底模支撑和中上部架拉撑,以保证结构截面尺寸的准确性。墙模安装完毕后 再度调整模板垂直度、平整度、位移等和模板的加固情况,合格后报验。6)支模必须执行正偏差,即墙体尺寸为负尺寸,偏差量取-4mm,而穿 墙螺栓杆的套筒长度须与墙体设计尺寸一致,取负偏差0--2mm。梁、板模板安装1顶板模板安装1)顶板模板的施工顺序为:墙体+50线 弹设→墙体上口顶板模板标高控制线弹设→放线报验→扫地杆、立杆满堂脚手架搭设→拉线检查主龙骨标高→铺次龙骨(靠墙龙骨和墙体接触面粘贴 海绵条)→铺木胶模板(跨中起拱)→墙体高出模板控制线混凝土的切割→拉线检查标高→清理模板→脱模剂涂刷→报验合格→铺筋2)满堂钢管脚 手架的搭设:在顶板支撑立杆的底部垫50mm厚的木垫板,并增加地龙骨和扫地杆,地龙骨顺开间的短向铺放,扫地杆和地龙骨垂直铺放并要和地 龙骨压紧,和立杆扣接牢固;扫地杆最后要在开间的四周进行封闭连接。3)满堂脚手架搭好后,根据板底标高先铺设主龙骨ф48X3.0mm钢 管,再铺设水平次龙骨50X100mm木方托梁,间距为300mm,然后铺钉板(梁)多层板。两端支撑的粱或楼板按规范要求起拱(跨度大于 4m起拱2%,跨度大于8m起拱高度为净跨长度的1.5/1000),悬臂粱、悬臂板起拱高度为L/300。模板支设完毕验收通过后开始弹 放钢筋档位线、隔墙板线以保证钢筋及隔墙预埋铁位置正确。2梁模板支设梁模板施工工艺基本同顶板的施工工艺,梁模板拼装遵循板模压侧模, 侧模压底模的原则。5.3模板的拆除5.3.1拆除顺序1模板拆除的顺序应遵循先支后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 在模板拆除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2拆下的模板、配件等严禁抛扔,要有人接应传递,按指定地点堆放,并做到及时清理、维修和涂刷好 隔离剂,以备待用。模板的拆除必须接到项目部的拆模通知后方可拆除,严禁私自拆除模板。5.3.2侧模的拆除侧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以能 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预埋件或外露钢筋插铁不因拆模碰扰而松动。5.3.3底模的拆除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见表5. 3所示。表5.3底模拆除时各构件强度要求构件类型构件跨度(m)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板≤2≥50%>2,≤ 8≥75%>8≥100%梁≤8≥75%>8≥100%悬臂构件—≥100%底模拆除前,需按要求对相应部位混凝土现场同条件养护试块进行 送检试验,当试验结果满足上表要求时,方可进行梁板结构底模拆除施工。5.3.4墙体模板拆除当墙体砼强度达到1.2N/mm2时,先拆 除一块模板,保证拆模时不缺棱掉角方可进行全部模板的拆除。1墙体大模板的拆除大模板的拆除顺序是:先拆两块模板的连接件螺栓。再拆穿墙 螺栓,使模板与墙面逐渐脱离。脱模困难时,可在底部用撬棍轻微撬动,不得在上口使劲撬动、晃动和用大锤砸模板。2角模的拆除。角模两侧都 是混凝土墙面,吸附力较大,加之施工中模板封闭不严,或者角模移位,被混凝土握裹,因此拆模比较困难,可先将模板外表面的混凝土剔掉,然后 用撬杆从下部撬动,将角膜脱出,不得因拆模困难而用大锤砸,把模板碰歪或变形,使以后的支模、拆模更加困难,以至损坏大模板。5.4模板 的维护与修理木胶板在使用过程中防止雨淋、水泡而变形。木胶板主要是四角和封边容易翘曲变形和损坏,裁掉损坏的角部和封边改小成其它规格模 板周转使用。裁锯边用防水密封胶封边,防止受潮变形,以提高模板周转利用率。5.5模板安装质量检查标准及验收1模板支撑系统必须 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撑部分应具有足够的支撑面积。2模板安装前,必须经过正确放样,检查无误后才能立模安装。3模板 安装前,先检查模板及支撑杆件的质量,不符质量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4安装模板及支撑前必须弹出安装位置及标高控制墨线,确保构件几何 尺寸符合设计要求。5柱模安装前,先将原砼面凿平,模板安装完成,在底部四周抹1:3水泥砂浆封住缝隙,确保不漏浆。6模板安装前 必须扫脱模剂,拆下的模板及时清理粘结物,并分类堆放整齐,拆下的扣件及时集中统一管理。7模板应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应便于钢筋的绑 扎与安装,符合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等工艺要求。8模板拼缝应平整严密,局部采用玻璃胶填缝,不得漏浆,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拼缝处内贴 止水胶带,防止漏浆。9模板安装和预埋件、预留孔洞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必须符合表5.5-1~2的规定。表5.5-1预埋件和预留 孔洞的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3预埋管、预埋孔中心线位置3插筋中心线位置5外露长度+10,0预埋螺栓中心线位 置2外露长度+10,0预留洞中心线位置10尺寸+10,0表5.5-2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 验方法轴线位置5钢尺检查底模上表面标高±5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截面内部尺寸柱、墙、梁+4,-5钢尺检查层高垂直度不大于5m6经纬 仪或吊线、钢尺检查大于5m8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钢尺检查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检查5.6模板质量缺陷防 治措施5.6.1爆模或外凸1墙体木方次龙骨、双钢管主龙骨、对拉螺栓设置应严格进行控制。2螺杆每次使用前应清洗丝口,保证丝口清 晰,下部2m范围内增加保险螺帽,增大抗滑力。3柱子、核心筒墙体砼水平分层振捣,每次浇筑高度500mm左右,第二层浇筑时,振捣棒插 入下层50mm深即可。5.6.2垂直度偏差1柱(墙)边线测放完毕后,应先检查钢筋是否偏位,否则纠正后再焊接及绑扎钢筋,绑完后, 吊线检查其垂直度,若存在倾斜、扭转情况采用10#钢丝对称拉住校正。2柱模、墙模每侧要求不少于两道斜撑,间距2m内(墙体)与水平夹 角控制在60°左右。5.6.3墙上预留洞倾斜或呈鱼肚形1墙上洞口配置定型模板及加固。2墙体砼必须分层浇筑及振捣,每层厚度50 cm,内遇到墙上洞口时,两侧对称下料,相差高度20cm内,且两侧同时振捣。5.6.4梁柱接头不方正及漏浆或施工缝不平齐1墙、柱 砼每次浇筑位置至梁底(板底)以上2-3cm位置(由箍筋或墙上水平筋控制),钢筋绑扎时应先定出最上口钢筋绑扎位置。2梁柱接头模板按 图配制,并应加设两道柱箍予以固定。3板梁与墙(柱)接头处贴粘胶带。4改为Φ30振捣棒振捣,砼可由人工转向侧面入内。5.6.5 阴阳角不方正、不顺直1电梯井门洞等阴角部位安装阴角模。2柱模阳角部位模板接合处刨平、刨直(包括木方):5.6.6板接缝处出现 高低差及漏浆1模板、木楞使用前必须过刨。2同一方格内必须使用同一材质的模板,厚度均匀一致,否则应进行筛选。3尽量消除引测标高 误差,同时在方格内先定出板边两侧高度,中间部位拉线。4板缝大于2mm时先刮腻子填充,再贴3cm宽粘胶带。5.6.7梁侧模或板模 夹在砼内1模板压向必须正确:即板底模压往梁(柱)侧模上口。2正确按照施工流程操作:即安装梁柱接头模——梁侧模从梁柱接头处向中间安装 ——板模从梁边向中间安装的顺序。六安全防治措施1模板上架设电线和使用电动工具采用36V的低压电源。2登高作业时,各种配件应放 在工具箱内或工具袋内,严禁放在模板或脚手架上。3拆装施工时,上下有人接应,随拆随运转,并把活动部件固定牢靠,严禁堆放在脚手板上或 抛掷。4设置防雷击措施。5安装墙柱模板时,随时支撑固定,防止倾覆。6预拼装模板的安装,边就位、边校正、边安设连接,并加设临时 支撑稳定。7拆除承重模板,设临时支撑,防止突然整块塌落。8安装整块柱模板,不得将柱子钢筋代替临时支撑。9吊装模板时,必须在模 板就位并连接牢固后,方可脱钩。并严格遵守吊装机械使用安全有关规定。10拆除模板时由专人指挥和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并在下面标出作业 区,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操作区。操作人员配挂好安全带,禁止站在模板的横杆上操作,拆下的模板集中吊运,并多点捆牢,不准向下乱扔。拆模间 歇时,将活动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严防突然掉落、倒塌伤人。11拆模起吊前,复查拆墙螺栓是否拆净,再确定无遗漏且模板与墙体 完全脱离方可吊起。12雨、雪及五级大风等天气情况下禁止施工。13操作人员上下基坑要设扶梯,基坑上口边缘1m以内不允许堆放模板构 件和材料。14模板放置时不得压有电线、气焊管线等。15大模板放置角度大于其自稳角。16模板安装时,采取触电保护措施,操作人员 带绝缘手套、穿绝缘鞋。模板安装就位后由专人将大模板串联起来,并与避雷网接通,防止漏电伤人。17清扫模板和涂刷大模板脱模剂时,必须 将模板支撑牢固,两板中间保持不少于60cm的走道。18模板拆除时严禁使用大杠或重锤敲击。拆除后的模板及时清理混凝土渣块。由专人负 责校对模板几何尺寸,偏差过大及时修理。19板、梁保证三层支撑,且支撑点在同一位置。20平模立放满足75~80°自稳角要求,采用 两块大模板板面对板面对放,中间留出50cm宽作业通道,模板上方用拉杆固定。21大模板按编号分类码放。22存放于施工楼层上的大模 板必须有可靠的防倾倒措施,不得沿建筑物周边放置,要垂直于建筑物外边线存放。23平模叠放时,垫木必须上下对齐,绑扎牢固。大模板拆除 后在涂刷隔离剂时要临时固定。24大模板堆放处严禁坐人或逗留。25大模板上操作平台应有护身栏杆,脚手板固定牢固,备好临时上人走道 。七模板工程计算书考虑到现场模板支撑体系原材料的各种因素,为确保现场施工安全,此计算书在验算过程中已经做了相应的折减考虑。7.1 楼板模板及支架受力计算B5层T-03~T-08/T-A~T-C轴落深处,板厚350mm、搭设高度为6.4m区域按照高支模搭设要求 进行搭设,详见《南地块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本节不再进行计算。本次验算板厚度H=350mm,搭设高度取最大值3.62m,立杆间距采 用800×800进行验算。7.1.1参数信息1模板支架参数横向间距或排距(m):0.80;纵距(m):0.80;步距(m):1 .60;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0.10;模板支架搭设高度(m):3.62;采用的钢管(mm):Φ48×3.0;板底支 撑连接方式:木方支撑;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双扣件,取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2荷载参数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0.50 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26.100;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500;3材料参数面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 为15mm;板底支撑采用木方;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木方弹性模量E(N/ mm2):90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000;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400;木方的间 隔距离(mm):300.000;木方的截面宽度(mm):5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100.00;7.1.2模板面板计算 模板面板为受弯构件,按三跨连续梁对面板进行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80×1.52/6= 30cm3;I=80×1.53/12=22.5cm4;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面板计算简图1荷载计算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 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q1=26.1×0.35×0.8+0.5×0.8=7.708kN/m;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 荷载(kN/m):q2=2.5×0.8=2kN/m;2强度计算计算公式如下:M=0.1ql2其中:q=1.2×7.708+1.4 ×2=12.05kN/m最大弯矩M=0.1×12.05×3002=108446.4N·mm;面板最大应力计算值σ=M/W=1084 46.4/30000=3.615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3N/mm2;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3.615N/mm2 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13N/mm2,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挠度计算公式为:ν=0.677ql4/(100EI)≤[ν]=l/2 50其中q=q1=7.708kN/m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ν=0.677×7.708×3004/(100×9500×22.5×104) =0.198mm;面板最大允许挠度[ν]=300/250=1.2mm;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0.198mm小于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1. 2mm,满足要求!7.1.3模板支撑木方的计算木方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b×h2/6=5×1 0×10/6=83.33cm3;I=b×h3/12=5×10×10×10/12=416.67cm4;木方楞计算简图(mm)1荷载 的计算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q1=26.1×0.3×0.35+0.5×0.3=2.89kN/m;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q2=2.5×0.3=0.75kN/m;2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M=0.1ql2均布 荷载q=1.2×q1+1.4×q2=1.2×2.89+1.4×0.75=4.519kN/m;最大弯矩M=0.1ql2=0.1×4. 519×0.82=0.289kN·m;木方最大应力计算值σ=M/W=0.289×106/83333.33=3.47N/mm2;木方 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3.000N/mm2;木方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3.47N/mm2小于木方的抗弯强度设计值13N/mm2,满 足要求!3抗剪验算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τ=3V/2bhn<[τ]其中最大剪力:V=0.6×4.519×0.8=2.169kN; 木方受剪应力计算值τ=3×2.169×103/(2×50×100)=0.651N/mm2;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τ]=1.4N/mm 2;木方的受剪应力计算值0.651N/mm2小于木方的抗剪强度设计值1.4N/mm2,满足要求!4挠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ν=0. 677ql4/(100EI)≤[ν]=l/250均布荷载q=q1=2.89kN/m;最大挠度计算值ν=0.677×2.89×800 4/(100×9000×4166666.667)=0.214mm;最大允许挠度[ν]=800/250=3.2mm;木方的最大挠度计 算值0.214mm小于木方的最大允许挠度3.2mm,满足要求!7.1.4板底支撑钢管计算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 算;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3.615kN;支撑钢管计算简图支撑钢管计算弯矩图(kN·m)支撑钢管计算变形图(mm)支 撑钢管计算剪力图(kN)最大弯矩Mmax=0.783kN·m;最大变形Vmax=1.395mm;最大支座力Qmax=10.468k N;最大应力σ=782943.847/4490=174.375N/mm2;支撑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支撑钢 管的最大应力计算值174.375N/mm2小于支撑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205N/mm2,满足要求!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为1.395m m小于800/150与10mm,满足要求!7.1.5扣件抗滑移的计算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 .80,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12.80kN。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 5):R≤Rc其中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12.80kN;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计算中R取最大 支座反力,R=10.468kN;R<12.80kN,所以双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7.1.6模板支架立杆荷载设计值(轴 力)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和活荷载。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1)脚手架的自重(kN):NG1=0.125×3.62=0 .452kN;2)模板的自重(kN):NG2=0.5×0.8×0.8=0.32kN;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NG3=26. 1×0.35×0.8×0.8=5.846kN;静荷载标准值NG=NG1+NG2+NG3=6.618kN;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 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活荷载标准值NQ=(2.5+2)×0.8×0.8=2.88kN;3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N=1.2 NG+1.4NQ=11.974kN;7.1.7立杆的稳定性计算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σ=N/(φA)≤[f]其中N----立杆的轴 心压力设计值(kN):N=11.974kN;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o/i查表得到;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 转半径(cm):i=1.59cm;A----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4.24cm2;W----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 3):W=4.49cm3;σ----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N/mm2);[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 mm2;L0----计算长度(m);根据《扣件式规范》,立杆计算长度L0有两个计算公式L0=kuh和L0=h+2a,为安全计,取二 者间的大值,即L0=max[1.155×1.7×1.6,1.6+2×0.1]=3.142;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1.155 ;μ----考虑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取1.7;a----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1 m;得到计算结果:立杆计算长度L0=3.142;L0/i=3141.6/15.9=198;由长细比lo/i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 杆的稳定系数φ=0.184;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σ=11973.811/(0.184×424)=153.479N/mm2;立杆 稳定性计算σ=153.479N/mm2小于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满足要求!7.2梁模板支撑体系验算本工 程轴向大梁截面较大必须进行受力验算,在此选择600×1000mm的框架梁进行验算。7.2.1参数信息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梁截面 宽度B(m):0.60;梁截面高度D(m):1.00;混凝土板厚度(mm):350.00;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0.4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10;立杆步距h(m):1.60;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0.80;梁支 撑架搭设高度H(m):3.25;梁两侧立杆间距(m):0.80;承重架支撑形式:梁底支撑小楞垂直梁截面方向;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根数: 2;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0;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单扣件,考虑扣件质量及保养情况,取扣件抗滑承载力折减系数:0.80;2荷载 参数新浇混凝土重力密度(kN/m3):25.00;模板自重(kN/m2):0.50;钢筋自重(kN/m3):1.50;施工均布荷载 标准值(kN/m2):2.0;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18.8;振捣混凝土对梁底模板荷载(kN/m2):2.0;振捣 混凝土对梁侧模板荷载(kN/m2):4.0;3材料参数木材品种:东北落叶松;木材弹性模量E(N/mm2):10000.0;木材抗 压强度设计值fc(N/mm):15.0;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7.0;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1. 6;面板材质:木胶板;面板厚度(mm):15.00;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 ):13.0;4梁底模板参数梁底木方截面宽度b(mm):50.0;梁底木方截面高度h(mm):100.0;梁底纵向支撑根数:3; 5梁侧模板参数次楞间距(mm):200;主楞竖向根数:2;穿梁螺栓直径(mm):M14;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400;主楞到 梁底距离依次是:30mm,200mm;主楞材料:圆钢管;直径(mm):48.00;壁厚(mm):3.00;主楞合并根数:2;次楞材 料:木方;宽度(mm):50.00;高度(mm):100.00;7.2.2梁侧模板荷载计算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 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F=0.22γtβ1β2V1/2F=γH其中γ--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5.000kN/m3;t--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按200/(T+15)计算,得6.667h;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15.000℃;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 ,取2.500m/h;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0.750m;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分别计算得80.006kN/m2、18.750kN/m2,取较小值18.750k 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7.2.3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面板计算简图(单位:mm)1强度计算材料抗弯强度验算公式如下:σ=M/ W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f]--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按照均布活荷载最不利布置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Mmax =0.1q1l2+0.117q2l2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包括: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1=1.2×0.65×18. 75×0.9=13.162kN/m;振捣混凝土荷载设计值:q2=1.4×0.65×4×0.9=3.276kN/m;计算跨度:l=2 00mm;面板的最大弯矩M=0.1×13.162×2002+0.117×3.276×2002=6.80×104N·mm;面板的最大 支座反力为:N=1.1q1l+1.2q2l=1.1×13.162×0.2+1.2×3.276×0.2=3.682kN;经计算得到, 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σ=6.80×104/2.44×104=2.8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3N/mm2;面板 的受弯应力计算值σ=2.8N/mm2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3N/mm2,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ν=0.677ql4/( 100EI)≤l/250q--作用在模板上的新浇筑混凝土侧压力线荷载设计值:q=13.162N/mm;l--计算跨度:l=200m m;E--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E=9500N/mm2;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65×1.5×1.5×1.5/12=18.28c m4;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677×13.162×2004/(100×9500×1.83×105)=0.082mm;面板的 最大容许挠度值:[ν]=l/250=200/250=0.8mm;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082mm小于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ν ]=0.8mm,满足要求!7.2.4梁侧模板支撑的计算1次楞计算次楞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计算。 次楞均布荷载按照面板最大支座力除以面板计算宽度得到:q=3.682/(1.000-0.350)=5.665kN/m本工程中,次楞采 用木方,宽度50mm,高度100mm,截面惯性矩I,截面抵抗矩W和弹性模量E分别为:W=1×5×10×10/6=83.33cm3; I=1×5×10×10×10/12=416.67cm4;E=10000.00N/mm2;计算简图剪力图(kN)弯矩图(kN·m)变 形图(mm)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0.574kN·m,最大支座反力R=6.390kN,最大变形ν=1.036mm。1)次楞强度验 算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σ=M/W<[f]经计算得到,次楞的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σ=5.74×105/8.33×104=6.9N/m m2;次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7N/mm2;次楞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σ=6.9N/mm2小于次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7 N/mm2,满足要求!2)次楞的挠度验算次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ν]=450/400=1.125mm;次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1. 036mm小于次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ν]=1.125mm,满足要求!2主楞计算主楞承受次楞传递的集中力,取次楞的最大支座力6. 39kN,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本工程中,主楞采用圆钢管,直径48mm,壁厚3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2×4.493=8.99cm3;I=2×10.783=21.57cm4;E=206000.00N/mm2;主楞计算简图主楞计 算剪力图(kN)主楞计算弯矩图(kN·m)主楞计算变形图(mm)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0.575kN·m,最大支座反力R=14. 218kN,最大变形ν=0.137mm1)主楞抗弯强度验算σ=M/W<[f]经计算得到,主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σ=5.75×105 /8.99×103=64N/mm2;主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主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σ=64N/mm2小于主楞 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满足要求!2)主楞的挠度验算根据连续梁计算得到主楞的最大挠度为0.137mm主楞的最大容 许挠度值:[ν]=400/400=1mm;主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137mm小于主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ν]=1mm,满足要求! 7.2.5梁底模板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挠度。计算的原则是按照模板底支撑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底撑上 的两跨连续梁计算。强度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 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400×15×15/6=1.50×104 mm3;I=400×15×15×15/12=1.13×105mm4;模板计算简图(mm)1抗弯强度验算按以下公式进行面板抗弯强 度验算:σ=M/W<[f]钢筋混凝土梁和模板自重设计值(kN/m):q1=1.2×[(25.00+1.50)×1.00+0.50] ×0.40×0.90=11.664kN/m;施工荷载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kN/m):q2=1.4×(2.00+2.00 )×0.40×0.90=2.016kN/m;q=11.664+2.016=13.680kN/m;最大弯矩及支座反力计算公式如下:M max=0.125ql2=0.125×13.68×3002=1.54×105N·mm;RA=RC=0.375q1l+0.437q2 l=0.375×11.664×0.3+0.437×2.016×0.3=1.576kNRB=1.25ql=1.25×13.68×0. 3=5.13kNσ=Mmax/W=1.54×105/1.50×104=10.3N/mm2;梁底模面板计算应力σ=10.3N/mm2 小于梁底模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3N/mm2,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 虑振动荷载作用。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ν=0.521ql4/(100EI)≤[ν]=l/250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压力线荷载 :q=q1/1.2=9.720kN/m;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l=300.00mm;E--面板的弹性模量:E=9500. 0N/mm2;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ν]=300.00/250=1.200mm;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521×11.66 4×3004/(100×9500×1.13×105)=0.461mm;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461mm小于面板的最大允许挠 度值:[ν]=1.2mm,满足要求!7.2.6梁底支撑的计算本工程梁底支撑采用木方。强度及抗剪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 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1荷载的计算梁底 支撑小楞的均布荷载按照面板最大支座力除以面板计算宽度得到:q=5.13/0.4=12.825kN/m2木方的支撑力验算木方计算简 图木方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本算例中,木方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5×10×10/6=83.33cm3;I=5×10 ×10×10/12=416.67cm4;木方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最大弯矩M=0.1ql2=0.1×12.825×0.42=0.2 05kN·m;最大应力σ=M/W=0.205×106/83333.3=2.5N/mm2;抗弯强度设计值[f]=13N/mm2;木方 的最大应力计算值2.5N/mm2小于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13N/mm2,满足要求!木方抗剪验算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τ=3V/(2b h0)其中最大剪力:V=0.6×12.825×0.4=3.078kN;木方受剪应力计算值τ=3×3.078×1000/(2×50× 100)=0.923N/mm2;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τ]=1.6N/mm2;木方的受剪应力计算值0.923N/mm2小于木方抗剪强 度设计值1.6N/mm2,满足要求!木方挠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ν=0.677ql4/(100EI)≤[ν]=l/250木方最大挠度 计算值ν=0.677×12.825×4004/(100×10000×416.667×104)=0.053mm;木方的最大允许挠度[ ν]=0.400×1000/250=1.600mm;木方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053mm小于木方的最大允许挠度[ν]=1.6mm ,满足要求!3支撑小横杆的强度验算梁底模板边支撑传递的集中力:P1=RA=1.576kN梁底模板中间支撑传递的集中力:P2=RB =5.130kN梁两侧部分楼板混凝土荷载及梁侧模板自重传递的集中力:P3=(0.800-0.600)/4×0.400×(1.2×0 .350×25.000+1.4×2.000)+1.2×2×0.400×(1.000-0.350)×0.500=0.578kN计算简 图(kN·m)剪力图(kN)弯矩图(kN·m)变形图(mm)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支座力:N1=N4=1.063kN;N2=N3= 3.656kN;最大弯矩Mmax=0.145kN·m;最大挠度计算值Vmax=0.021mm;最大应力σ=0.145×106/44 90=32.2N/mm2;支撑抗弯设计强度[f]=205N/mm2;支撑小横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32.2N/mm2小于支撑小横杆的抗 弯设计强度205N/mm2,满足要求!7.2.7梁跨度方向钢管的计算梁底支撑纵向钢管只起构造作用,无需要计算。7.2.8扣 件抗滑移的计算按规范要求,直角、旋转单扣件承载力取值为8.00kN,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单扣件承载力取值为0.80kN。纵向或横向水平 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R≤Rc其中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6.40kN;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 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根据前面计算结果得到R=3.656kN;R<6.40kN,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 计算满足要求!7.2.9立杆的稳定性计算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σ=N/(φA)≤[f]1梁两侧立杆稳定性验算其中N--立杆的轴 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横向支撑钢管的最大支座反力:N1=1.063kN;脚手架钢管的自重:N2=1.2×0.125×3.25=0. 487kN;楼板混凝土、模板及钢筋的自重:N3=1.2×[(0.80/2+(0.80-0.60)/4)×0.40×0.50+(0. 80/2+(0.80-0.60)/4)×0.40×0.350×(1.50+25.00)]=2.111kN;施工荷载与振捣混凝土时产 生的荷载设计值:N4=1.4×(2.000+2.000)×[0.800/2+(0.800-0.600)/4]×0.400=1.00 8kN;N=N1+N2+N3+N4=1.063+0.487+2.111+1.008=4.669kN;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由长细比lo/i查表得到;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i=1.59;A--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4.24;W--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4.49;σ--钢管立杆轴心受压应力计算值(N/mm2);[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205N/mm2;lo--计算长度(m);根据《扣件式规范》,立杆计算长度lo有两个计算公式lo=kμh和lo=h+2a,为安全 计,取二者间的大值,即:lo=Max[1.155×1.7×1.6,1.6+2×0.1]=3.142m;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 为:1.155;μ--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μ=1.7;a--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 ;a=0.1m;得到计算结果:立杆的计算长度lo/i=3141.6/15.9=198;由长细比lo/i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 稳定系数φ=0.184;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σ=4668.814/(0.184×424)=59.8N/mm2;钢管立杆稳定性计 算σ=59.8N/mm2小于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f]=205N/mm2,满足要求!2梁底受力最大的支撑立杆稳定性验算其中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横向钢管的最大支座反力:N1=3.656kN;脚手架钢管的自重:N2=1.2×0.125×(3. 25-1)=0.487kN;N=N1+N2=3.656+0.337=3.993kN;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o/i 查表得到;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i=1.59;A--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4.24;W--立杆净截面抵抗矩 (cm3):W=4.49;σ--钢管立杆轴心受压应力计算值(N/mm2);[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 2;lo--计算长度(m);根据《扣件式规范》,立杆计算长度lo有两个计算公式lo=kμh和lo=h+2a,为安全计,取二者间的大 值,即:lo=Max[1.155×1.7×1.6,1.6+2×0.1]=3.142m;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55; μ--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μ=1.7;a--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1m; 得到计算结果:立杆的计算长度lo/i=3141.6/15.9=198;由长细比lo/i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0. 184;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σ=3993.266/(0.184×424)=51.2N/mm2;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σ=51.2N /mm2小于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f]=205N/mm2,满足要求!7.3柱模板计算本次计算选择截面为1400×1400作 为典型柱模板进行计算,模板材料使用木胶板,厚度为15mm,内楞用50×100mm木方,间距为0.2m,外楞采用双钢管,间距为350 mm,另加对拉镙杆加固。7.3.1参数信息1基本参数柱截面宽度B方向对拉螺栓数目:3;柱截面宽度B方向竖楞数目:8;柱截面 高度H方向对拉螺栓数目:3;柱截面高度H方向竖楞数目:8;对拉螺栓直径(mm):M14;2柱箍信息柱箍材料:圆钢管;直径(mm ):48.00;壁厚(mm):3.00;柱箍的间距(mm):350;3竖楞信息竖楞材料:木方;宽度(mm):50.00;高 度(mm):100.00;4面板参数面板类型:木胶板;面板厚度(mm):15.00;面板弹性模量(N/mm2):9500.00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c(N/mm2):13.00;面板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40;5木方和钢楞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 fc(N/mm2):13.00;木方弹性模量E(N/mm2):9000.00;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ft(N/mm2):1.40;钢楞 弹性模量E(N/mm2):210000.00;钢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c(N/mm2):205.00;7.3.2荷载计算新浇混凝土 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F=0.22γtβ1β2V1/2F=γH其中γ--混凝土的重力 密度,取25.000kN/m3;t--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按200/(T+15)计算,得6.667h;T--混凝土的入 模温度,取15.000℃;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5.000m/h;H--模板计算高度,取3.970m;β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分别计算得113.145kN/m2、 99.250kN/m2,取较小值99.250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q1=99.25k N/m2;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2=2kN/m2。7.3.3柱模板面板的计算模板结构构件中的面板属于受弯构件,按 简支梁或连续梁计算。分别取柱截面宽度B方向和H方向面板作为验算对象,进行强度、刚度计算。强度验算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 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由前述参数信息可知,柱截面宽度B方向竖楞间距最大,为l=193mm,且竖楞数为8 ,因此对柱截面宽度B方向面板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进行计算。面板计算简图1面板抗弯强度验算对柱截面宽度B方向面板按均布荷载 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用下式计算最大跨中弯距:M=0.1ql2其中,M--面板计算最大弯矩(N·mm);l--计算跨度(竖楞间距) :l=193.0.0mm;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它包括: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1:1.2×99.25×0.3 5×0.90=37.517kN/m;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2:1.4×2.00×0.35×0.90=0.882kN/m;式中, 0.90为临时结构折减系数。q=q1+q2=37.517+0.882=38.399kN/m;面板的最大弯矩:M=0 .1×38.399×193×193=1.43×105N.mm;面板最大应力按下式计算:σ=M/W力(N/mm2);M--面板计算最大弯矩(N·mm);W--面板的截面抵抗矩:W=bh2/6b:面板截面宽度,h: 面板截面厚度;W=350×15.0×15.0/6=1.31×104mm3;f--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f =13.000N/mm2;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M/W=1.43×105/1.31×104=10.898N/mm2 ;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10.898N/mm2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σ]=13N/mm2,满足要求!2面板抗剪 验算最大剪力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公式如下:V=0.6ql其中,V--面板计算最大剪力(N);l--计算跨度(竖楞 间距):l=193.0mm;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它包括: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1:1.2×99.25×0 .35×0.90=37.517kN/m;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2:1.4×2.00×0.35×0.90=0.882kN/m; 式中,0.90为临时结构折减系数。q=q1+q2=37.517+0.882=38.399kN/m;面板的最大剪力:V =0.6×38.399×193.0=4446.546N;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下式:τ=3V/(2bhn)≤fv其中,τ --面板承受的剪应力(N/mm2);V--面板计算最大剪力(N):V=4446.546N;b--构件的截面宽度(mm):b =350mm;hn--面板厚度(mm):hn=15.0mm;fv---面板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fv= 13.000N/mm2;面板截面受剪应力计算值:τ=3×4446.546/(2×350×15.0)=1.270N/mm2; 面板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fv]=1.400N/mm2;面板截面的受剪应力τ=1.270N/mm2小于面板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fv]=1.4N/mm2,满足要求!3面板挠度验算最大挠度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挠度计算公式如下:ν=0.67 7ql4/(100EI)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kN/m):q=99.25×0.35=34.74kN/m; ν--面板最大挠度(mm);l--计算跨度(竖楞间距):l=193.0mm;E--面板弹性模量(N/mm2):E=9 500.00N/mm2;I--面板截面的惯性矩(mm4);I=bh3/12I=350×15.0×15.0×15.0/ 12=9.84×104mm4;面板最大容许挠度:[ν]=193/250=0.772mm;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677×34.74×193.04/(100×9500.0×9.84×104)=0.349mm;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 值ν=0.349mm小于面板最大容许挠度设计值[ν]=0.772mm,满足要求!7.3.4竖楞计算模板结构构件中的竖 楞(小楞)属于受弯构件,按连续梁计算。本工程柱高度为3.970m,柱箍间距为350mm,因此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本工 程中,竖楞采用木方,宽度50mm,高度100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50×100×100/6×1=83 .33cm3;I=50×100×100×100/12×1=416.67cm4;竖楞计算简图1抗弯强度验算支座最大弯矩计 算公式:M=0.1ql2其中,M--竖楞计算最大弯矩(N·mm);l--计算跨度(柱箍间距):l=350.0mm;q-- 作用在竖楞上的线荷载,它包括: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1:1.2×99.250×0.193×0.900=20.688kN/m;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2:1.4×2.000×0.193×0.900=0.486kN/m;q=20.688+0.486= 21.174kN/m;竖楞的最大弯距:M=0.1×21.174×350.0×350.0=2.59×105N·mm;σ=M/ W),W=8.33×104;f--竖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f=13.000N/mm2;竖楞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 =M/W=2.59×105/8.33×104=3.113N/mm2;竖楞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3.113N/mm2小 于竖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σ]=13N/mm2,满足要求!2抗剪验算最大剪力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公式如下:V= 0.6ql其中,V--竖楞计算最大剪力(N);l--计算跨度(柱箍间距):l=350.0mm;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 线荷载,它包括: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1:1.2×99.250×0.193×0.900=20.688kN/m;倾倒混凝土侧 压力设计值q2:1.4×2.000×0.193×0.900=0.486kN/m;q=20.688+0.486=21.174 kN/m;竖楞的最大剪力:V=0.6×21.174×350.0=4446.546N;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下式:τ=3V /(2bhn)≤fv其中,τ--竖楞截面最大受剪应力(N/mm2);V--竖楞计算最大剪力(N):V=0.6ql=0.6 ×21.174×350=4446.546N;b--竖楞的截面宽度(mm):b=50.0mm;hn--竖楞的截面高度(m m):hn=100.0mm;fv--竖楞的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fv=1.400N/mm2;竖楞截面最大受剪 应力计算值:τ=3×4446.546/(2×50.0×100.0×1)=1.334N/mm2;竖楞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fv ]=1.400N/mm2;竖楞截面最大受剪应力计算值τ=1.334N/mm2小于竖楞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fv]=1.4N /mm2,满足要求!3挠度验算最大挠度按三跨连续梁计算,公式如下:νmax=0.677ql4/(100EI)≤[ν]=l/250 其中,q--作用在竖楞上的线荷载(kN/m):q=99.25×0.19=21.17kN/m;νmax--竖楞最大挠度( mm);l--计算跨度(柱箍间距):l=350.0mm;E--竖楞弹性模量(N/mm2),E=9000.00N/m m2;I--竖楞截面的惯性矩(mm4),I=4.17×106;竖楞最大容许挠度:[ν]=350/250=1.4mm; 竖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677×21.17×350.04/(100×9000.0×4.17×106)=0.057m m;竖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057mm小于竖楞最大容许挠度[ν]=1.4mm,满足要求!7.3.5B方向柱箍的计算 本工程中,柱箍采用圆钢管,直径48mm,壁厚3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4.493×2=8.99cm3;I =10.783×2=21.57cm4;按集中荷载计算(附计算简图):B方向柱箍计算简图其中P--竖楞传递到柱箍的集中荷载( kN);P=(1.2×99.25×0.9+1.4×2×0.9)×0.193×0.35=7.41kN;B方向 柱箍剪力图(kN)最大支座力:N=17.428kN;B方向柱箍弯矩图(kN·m)最大弯矩:M=0.721kN·m;B 方向柱箍变形图(mm)最大变形:ν=0.209mm;1柱箍抗弯强度验算柱箍截面抗弯强度验算公式σ=M/(γxW)中:柱箍杆件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721031.9N·mm;弯矩作用平面内柱箍截面抵抗矩:W=8986mm3;B 边柱箍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76.42N/mm2;柱箍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B边柱箍的最大应 力计算值σ=7.21×108/(1.05×8.99×106)=76.42N/mm2小于柱箍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 /mm2,满足要求!2柱箍挠度验算经过计算得到:ν=0.209mm;柱箍最大容许挠度:[ν]=350/250=1. 4mm;柱箍的最大挠度ν=0.209mm小于柱箍最大容许挠度[ν]=1.4mm,满足要求!7.3.6B方向对拉螺栓的计算计算 公式如下:N<[N]=f×A其中N--对拉螺栓所受的拉力;A--对拉螺栓有效面积(mm2);f--对拉螺栓的抗 拉强度设计值,取170N/mm2;查表得:对拉螺栓的型号:M14;对拉螺栓的有效直径:11.55mm;对拉螺栓的 有效面积:A=105mm2;对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N=17.428kN。对拉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N]=1 .70×105×1.05×10-4=17.85kN;对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N=17.428kN小于对拉螺栓最大容许拉力 值[N]=17.85kN,对拉螺栓强度验算满足要求!7.3.7H方向柱箍的计算本工程中,柱箍采用圆钢管,直径48mm,壁厚3m 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4.493×2=8.99cm3;I=10.783×2=21.57cm4;按计算( 附计算简图):H方向柱箍计算简图其中P--竖楞传递到柱箍的集中荷载(kN);P=(1.2×99.25×0.9+1.4× 2×0.9)×0.193×0.35=7.41kN;H方向柱箍剪力图(kN)最大支座力:N=17.428kN;H方 向柱箍弯矩图(kN·m)最大弯矩:M=0.721kN·m;H方向柱箍变形图(mm)最大变形:ν=0.209mm;1 柱箍抗弯强度验算柱箍截面抗弯强度验算公式:σ=M/(γxW)·mm;弯矩作用平面内柱箍截面抵抗矩:W=8986mm3;H边柱箍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76.419N/mm2; 柱箍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H边柱箍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7.21×108/(1.05×8.99×1 06)=76.419N/mm2小于柱箍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满足要求!2柱箍挠度验算经过计算得到:ν =0.209mm;柱箍最大容许挠度:[ν]=350/250=1.4mm;柱箍的最大挠度ν=0.209mm 小于柱箍最大容许挠度[ν]=1.4mm,满足要求!7.3.7H方向对拉螺栓的计算验算公式如下:N<[N]=f×A其中N --对拉螺栓所受的拉力;A--对拉螺栓有效面积(mm2);f--对拉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N/mm2;查 表得:对拉螺栓的直径:M14;对拉螺栓有效直径:11.55mm;对拉螺栓有效面积:A=105mm2;对拉螺栓 最大容许拉力值:[N]=1.70×105×1.05×10-4=17.85kN;对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N=17 .428kN。对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N=17.428kN小于[N]=17.85kN,对拉螺栓强度验算满足要求!7.4 混凝土墙体模板计算本次计算选择地下室800mm剪力墙作为典型墙模板进行计算,模板材料采用使用木胶板,厚度为15mm,内楞用50×1 00木方,间距为0.2m,外楞采用双钢管,间距为0.4m,另加对拉镙杆加固。7.4.1主要参数说明1基本参数次楞间距(mm) :200;穿墙螺栓水平间距(mm):400;主楞间距(mm):400;穿墙螺栓竖向间距(mm):400;对拉螺栓直径(mm):M1 4;2主楞信息主楞材料:圆钢管;主楞合并根数:2;直径(mm):48.00;壁厚(mm):3.00;3次楞信息次楞材料:木方; 次楞合并根数:1;宽度(mm):50.00;高度(mm):100.00;4面板参数面板类型:木面板;面板厚度(mm):15.00 ;面板弹性模量(N/mm2):950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c(N/mm2):13.00;面板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 1.40;5木方和钢楞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fc(N/mm2):13.00;方木弹性模量E(N/mm2):9000.00;方木抗剪强 度设计值ft(N/mm2):1.40;7.4.2墙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 较小值:F=0.22γtβ1β2V1/2F=γH其中γ--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5.000kN/m3;t--新浇混 凝土的初凝时间,按200/(T+15)计算,得6.667h;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15.000℃;V--混凝土的浇 筑速度,取2.500m/h;H--模板计算高度,取3.620m;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β2--混 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分别计算得80.006kN/m2、90.500kN/m2,取较小值80.006kN/ 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80.006kN/m2;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F2=2 kN/m2。7.4.3墙模板面板的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根据《建筑施工手册》,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 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的原则是按照龙骨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次楞上的三跨连续 梁计算。面板计算简图1抗弯强度验算弯矩计算公式如下:M=0.1q1l2+0.117q2l2其中,M--面板计算最大弯矩(N·m m);l--计算跨度(次楞间距):l=200.0mm;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1:1.2×80.006×0.400×0. 900=34.563kN/m;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2:1.4×2.00×0.40×0.90=1.008kN/m;其中0. 90为按《施工手册》取的临时结构折减系数。面板的最大弯矩:M=0.1×34.563×200.02+0.117×1.008×200 .02=1.43×105N·mm;按以下公式进行面板抗弯强度验算:σ=M/W);M--面板计算最大弯矩(N·mm);W--面板的截面抵抗矩:W=bh2/6=400×15.0×15.0 /6=1.50×104mm3;f--面板截面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f=13.000N/mm2;面板截面的最大应力 计算值:σ=M/W=1.43×105/1.50×104=9.5N/mm2;面板截面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9.5N /mm2小于面板截面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3N/mm2,满足要求!2抗剪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V=0.6q1l+0.6 17q2l其中,V--面板计算最大剪力(N);l--计算跨度(次楞间距):l=200.0mm;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1: 1.2×80.006×0.400×0.900=34.563kN/m;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2:1.4×2.00×0.40× 0.90=1.008kN/m;面板的最大剪力:V=0.6×34.563×200.0+0.617×1.008×200.0= 4271.9N;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τ=3V/(2bhn)≤fv其中,τ--面板截面的最大受剪应力(N/mm2);V-- 面板计算最大剪力(N):V=4271.9N;b--构件的截面宽度(mm):b=400mm;hn--面板厚度(mm): hn=15.0mm;fv--面板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fv=1.400N/mm2;面板截面的最大受剪应力计算 值:τ=3×4271.9/(2×400×15.0)=1.068N/mm2;面板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fv]=1.400N/m m2;面板截面的最大受剪应力计算值τ=1.068N/mm2小于面板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τ]=1.4N/mm2,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根据《建筑施工手册》,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振动荷载作用。挠度计算公式如下:ν=0.677ql4/(100E I)≤[ν]=l/250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q=80.01×0.4=32.002N/mm;l--计 算跨度(次楞间距):l=200mm;E--面板的弹性模量:E=9500N/mm2;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 40×1.5×1.5×1.5/12=11.25cm4;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ν]=0.8mm;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 0.677×32×2004/(100×9500×1.13×105)=0.324mm;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324 mm小于等于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ν]=0.8mm,满足要求!7.4.4墙模板主次楞的计算1次楞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 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本工程中,次楞采用木方,宽度50mm,高度100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 5×10×10/6×1=83.333cm3;I=5×10×10×10/12×1=416.667cm4;次楞计算简图1)次 楞的抗弯强度验算次楞最大弯矩按下式计算:M=0.1q1l2+0.117q2l2其中,M--次楞计算最大弯矩(N·mm);l --计算跨度(主楞间距):l=400.0mm;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1:1.2×80.006×0.200×0.900=1 7.281kN/m;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2:1.4×2.00×0.20×0.90=0.504kN/m,其中,0.90为折减 系数。次楞的最大弯矩:M=0.1×17.281×400.02+0.117×0.504×400.02=2.86×105N·mm; 次楞的抗弯强度应满足下式:σ=M/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