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 育 之 争

 上官子木 2022-05-16 发布于北京

上官子木 编译

              和死人生孩子

     在美国,死人留下的精子或卵子常常成为活人们激烈争论的焦点。有一妇女其男友突然自杀,并于死前留下遗嘱,希望她能使用他冷冻的精子生个孩子。尽管受到亲朋好友的反对,这位女子经过再三考虑后打算实践男友的遗言。她意识到这是与传统相背的行为,而且她还必将成为一个单身母亲。然而有两个因素促成了她采取这个颇有争议的行动,其一是,她现已42岁且的确很想要个孩子;其二是,她感到与男友相爱一场,自己有义务帮男友实现其遗愿。

     前不久,美报纸曾大肆报道过寡妇赢得亡夫精子的新闻。一名妇女在丈夫因车祸死后,为得到亡夫精子的使用权而不得不打上法庭,最后以胜诉而告终。这位寡妇在丧夫的悲痛中,一心一意要和亡夫一起生个孩子。

     对于和死人生孩子的现象,一位心理学界的女专家提出了激烈的反对意见。她认为,人一旦死了,一切都随之结束。活着的人应当开始新的生活,完全可以寻找新的爱情并与新的情人生孩子。否则,就是不正常。

     一对老夫妇认为专家的话没有道理。他们的女儿刚因癌症去世,目前他们正在寻找一位志愿者来利用女儿的卵子生个孩子。老两口说,我们没什么不正常的,我们仅仅是想在女儿死后有个孙辈,一来是延续家庭的血脉,二来是延续我们对女儿的爱。

     科学的发展使生育行为能够在死后实施,然而,和死人生孩子即使在观念最新潮的美国也还是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争议。实际上,科学技术的新进展不断地为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伦理价值观提供可能的依据,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思维困惑。

                       谁是真正的母亲

     美国有一位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偷偷地从一妇女的体内取了一个卵子,然后运用到另一结婚十年而不孕的妇女身上并使其怀孕生子。几年以后,又如法炮制,使这个家庭又添了第二个孩子。此项医疗行为立即引起了人们的激烈争论。对此,新闻媒介开展了讨论。争论的第一个焦点是:这名医生的行为是否合法。有人指控这个医生犯了偷窃罪,即他未经主人的许可而偷盗了人家的卵子;有人认为,这个医生不仅是无罪的而且还是不孕夫妇的福星,因为一个能够正常排卵的妇女少一个卵子没任何不妨,而一对不孕的夫妻却可以由此得到一个盼望已久的孩子。

     争论的第二个焦点是:谁是真正的母亲?从生育角度来看,谁生了孩子,谁就是孩子的母亲。可是,从胚胎角度来看,卵子源自谁的体内,谁就是母亲。而且,从医学上看,取出的卵子与原母体的别的卵子实际上是双胞胎。有记者采访那对夫妻,问他们是否打算找到提供卵子的母亲并使两个家庭保持联系。这对夫妻的回答是坚决的否定。他们认为孩子是母亲怀孕九个月生下来的,他们就是孩子真正的父母,所以这个孩子不能与另一个家庭分享。

     这场争论最终并无结局,拥有不同观点者可谓相持不下。

                       精子银行的隐患

      同样的争论也围绕着精子银行而沸沸扬扬。争论之一是,精子银行的存在,造成了同父异母孩子的大量增加,并必将使近亲婚姻、近亲繁殖现象的发生率大大提高。譬如,有一年仅18岁的大学生,为了挣钱交学费,他不断地捐献精子,如今已是十个孩子的父亲了。等他把大学上完,还不知要增加多少孩子。而这些同父异母的孩子被分布在四面八方又互不知情,从而埋下了近亲繁殖的隐患。

     争论之二是,精子银行的存在打破了传统的家庭结构。因为,向精子银行求助的人,除了不孕的夫妻以外,还有大量的女性同性恋者、排斥男性的女权主义者、想要孩子却不想要孩子的父亲者,这就构成了大量非传统的家庭成员组合,并必然构成有背传统的家庭生活方式。譬如,有一妇女喜欢单身生活,同时又很喜欢孩子,于是她求助于精子银行,怀孕后生了一个儿子。待儿子十岁时,她又想有一个女儿,并且希望女儿能和儿子拥有同一个父亲,于是设法找到了十年前的精子捐献者。生下女儿后,这位妇女与孩子们的生父建立了非常好的朋友关系。在外人看来,他们完全象一个真正的四口之家。然而,这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庭。

     在医学界,有些人热衷于建立精子银行和卵子银行,而有些人则坚决反对,主要认为生育孩子应当通过正常的自然怀孕过程,如果没有生育能力又很想要孩子,则可通过收养孩子的方式来实现这一愿望。否则,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心理问题和论理问题。

   载《文萃》杂志1998年第17

   (注:此译文曾发表在上官子木新浪博客2011-11-26 11:51:33

译文背后的故事:

  “生育之争”一文里的素材全部源自美国电视的谈话节目。

     如今想起来当初真是幸运,在二十世纪90年代,我居然通过电视收看了整整3年的美国电视的谈话节目。当时坐在北京的家中看电视能收看星空卫视,现在还记得其中有不少吸引人的美国电视连续剧,很多连续剧都连续播放3年还没结束。

     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美国电视的谈话节目。那时,中国的谈话节目还没有诞生,还没有《实话实说》,还没有崔永元的主持风格。这3年中,我共收看了三档美国电视的谈话节目,其中包括全美最著名的脱口秀皇后奥普拉的Talk Show。

     美国电视的谈话节目不仅有娱乐性,而且也富有思想性,从中可以看到美国社会的各种价值观。显然,看这样的电视节目是一个非常好的观察视角。所以,当时每次看美国电视的谈话节目都做记录,记下节目的主题、讨论内容以及一些细节,最终留下两大本记录。“生育之争”一文中的素材就是从这两本记录中整理编辑出来的。

  {于2011-11-26 12:22:26载上官子木新浪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