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走访作为一项常规的尽调手段,不能说多有效,但却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在《保荐人尽职调查工作准则》(征求意见稿)检索走访就涉及了23个字条,涵盖了发行人历史沿革、股东、董监高、员工、客户、供应商、商业信用、合法合规、独立性、同业竞争、重大合同执行等多项内容,原本想做一个全面的走访注意事项,无奈涉及内容太多,最终权衡下选取终端客户走访,一个废老鼻子劲安排好,一旦错过机会就很难再次安排的走访,来聊聊相关的走访注意事项。 样本选取的逻辑一般是区域分布(境内外/省市)、销售额金额/占比、客户特点(类别、数量、规模)、新增或变化较大客户等。建议样本选取尽可能满足以上逻辑,这样后续无论问询从哪个角度来质疑“样本量能否足以支持相应的核查结论”均可以有较好解释。落脚点还是销售的真实性。那么回归到具体事项,走访需要了解的常规事项有:(8)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其他利益安排,是否存在其他特殊关系或业务合作,是否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往来等。以上是常规事项,根据情况的不同,可另设问题,如终端客户既向发行人采购又向经销商采购的情况,需关注存在两种采购方式的原因、具体情况对比、商业合理性等。在走访前,在结合内部销售相关原始单据等情况的背景下,需通过查询公开信息,了解终端客户成立时间、注册资本、股权结构及实控人、主营业务等情况,并可根据公开信息,针对性设置走访问题和所需收集的资料,如注册资本仅10万元、终端销售额每年几千万元的合理性;如2019年成立,而初次合作时间发生在成立时间之前等等。此外,关注公司、董监高资金流水是否与相应的公司的人员有往来,如有往来,需设置对应问题。一般能够获取人员的信息有相应公司及子公司现任或曾任董监高、与之相关的投资合作人员、合同签署或对接人员、物流单签署人员、访谈人员等。在访谈过程中,首先要做到核实对方身份,甚至在金禄电子的审核问询中,被问到“接待人员所述内容是否经过授权、能否代表客观情况”。我们不聊实际执行的难度,先对照相应问询做好充分的应对。那么在访谈过程中,一般需要获取受访人身份证复印件和名片、受访单位的营业执照、公司章程、与发行人不存在关联关系之声明等资料。从杰里科技的问询来看,如有可能,还需获取终端客户的主要财务数据。此外,在现场走访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实地查看终端客户的办公场所及生产仓储场所,核查是否存在大规模存货的情况。此外,访谈留痕,一方面体现在访谈对方签字盖章,另一方面体现在访谈对象合影,且尽量选择在有对方公司LOGO的地方。具体体现在两点:访谈跟踪表的维护,访谈跟踪表的要素可从杰里科技问询总结一二,可包括名称、基本情况、财务数据、最终销售情况(金额、比例、内容)、走访人员、走访方式、往返安排、对接人员情况及职务、收集原始材料等。此外,对于存在异常或需进一步核实的事宜,可予以登记,事后针对性开展核查程序。最后,聊聊走访,走访这道尽调程序呢,说实话,往往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排除那些在供货上有强势地位的发行人,一般对客户的访谈整体效果都会较差。有时候确实也是个悖论,如若真按安排的所有文件都拿到,也要认真想一想,这是否说明这家企业与发行人私交比较好,有无可能配合做高销售等。就和有时候要求取得供应商或者某个人的资金流水一样,取得不到,无法佐证真实性,真拿到了,也很奇怪。无论怎样,走访是一种形式,一方面做好其他佐证措施的完备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走访情况去侧面佐证一些事情,比如你看到的走访所在地宣传页、人员表、座谈地址、仓库大小、工作区域情况、对方经营情况、访谈对象的闲聊与评价等等,这些地方可能会有意外收获。整理/编辑 :审计经理人 内容来源:喆悟投行 版权申明: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