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贵阳八景”之一的白龙洞

 贵阳改哥 2022-05-16 发布于贵州

寻找“贵阳八景”之一的白龙洞
  “贵阳八景”的说法很多朋友应该都听说过,由于城市周边风貌的变化,在不同的朝代它有着不同的版本。其中清代的“贵阳八景”中有一景叫作“龙洞钟声”,说的是贵阳西郊有个白龙洞,洞中有些很大的钟乳石,敲击之后便会在洞壁回响,像钟声一般。又一说与这个溶洞相距不远的珍珠泉(又名“龙泉”)旁边曾有一座龙泉寺,“龙洞”和“钟声”分别指的是这两个景。白龙洞既然被列为“八景”之一,历朝历代自然会有一些文化名人吟咏过它,例如明朝监察御史俞振描写的洞内景致“凿破层岩千丈雪,玲珑百叠营瑶台”令人神往。

寻找“贵阳八景”之一的白龙洞

  如果您翻开明代弘治年间的《贵州图经新志》和明代嘉靖年间的《贵州通志》,肯定会在这两部古籍开篇的地图上惊奇地发现,即便在如此简略的方位示意图上,居然都赫然标着“白龙洞”。

寻找“贵阳八景”之一的白龙洞

  《贵州名胜志》《贵阳府志》《贵阳市乌当区地名志》《贵州省志·名胜志》《贵阳文物志》《贵阳市乌当区文物稿》等历代方志也对这处名胜有文字描述,说明早在明代白龙洞就已是家喻户晓的风景名胜了,并且还是重要的地名。按照各种史料的记载,这个白龙洞不仅有多个美丽的洞厅,洞壁上还有“贞姑洞府,仙天宝宫”(或为“真姑洞府,宣天宝宫”)的摩崖。虽然这个典故的来历已无从知晓,但隐约透露出一丝类似白毛女传说的意味。据说洞内还有阴河与水潭,但是到了尽头没有出口。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史单位还组织去考察过。比较遗憾的是,受制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对白龙洞进行开发的设想到此就再也没有下文了。

寻找“贵阳八景”之一的白龙洞

  那您是不是要问了,这个白龙洞在哪儿啊,现在又是什么样呢?

  说到白龙洞这个名称,久居贵阳的朋友可能首先就想到的是,现在的阿哈湖湿地公园(原小车河湿地公园与南郊公园合并而来)里有一个景点叫白龙洞,这个洞以前是不需要凑满20人就可以买票进去参观的,里边有彩灯映照千奇百怪的石柱和石笋,确实挺漂亮,别名又叫“地下公园”。但它是1965年因备战需要,在小车河林场挖防空洞时,才意外发现的,之前并没有人知道这么个地方,怎么可能穿越时空出现在古地图上呢?如果古人知道这个景点,好奇心爆表的徐霞客同志经过小车河时,怎么会不进去看一眼呢?而且“地下公园”这个两头通的白龙洞,并非只有一个入口,与各种史料对白龙洞描述不一致。
  这是因为此白龙洞非彼“白龙洞”,二者除了同名根本没有关系,改哥下面要说的这个“贵阳八景”之一的白龙洞,按资料记载,应该位于原乌当区野鸭乡龙泉村岩底大坡与竹林大坡之间,也就是现在的观山湖区世纪城龙泉苑一带。

  前几年出版的《贵阳地名故事4》一书中,收录了赵修朝先生的一篇文章《白龙洞和珍珠泉》,文中提到笔者询问打石沟村民后被告知,“已经压在世纪城的大楼底下了。”这便是目前关于白龙洞的最新记载,于是改哥也以为白龙洞就此消失了,要不在评选最新一版“贵阳古八景”的时候,怎么会榜上无名呢?

  虽然改哥一直不愿接受这个结论,也曾不甘心地前往世纪城锦绣公园和西部明珠塔一带实地考察过,却对白龙洞的现状依然毫无线索。询问了不少世纪城的居民,大多都对白龙洞闻所未闻。

  直到有一天,一位在修建世纪城之前亲自去过白龙洞的史地爱好者小李联系上了改哥,让改哥对寻找白龙洞这件事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小李对游览白龙洞的印象很深刻,认为白龙洞的内部空间很大,坚决不相信白龙洞会因为修建小区而被填埋了,因为那样做对于房开商来说必然是一项得不偿失的巨大工程。小李和改哥一致得出的推论是,白龙洞的洞口现在肯定不在地面上了,但是洞内空间应该不会被人为填满,如果还能找到洞口现在的位置,将来终会有让它重见天日的一天。况且凭借它的名气和开发价值,说不准还有可能跻身下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呢。

寻找“贵阳八景”之一的白龙洞

  于是在综合手头所有资料的基础上,我俩花了一个整晚的时间来分析,根据小李的逐步深入回忆,改哥在卫星地图的历史图像上进行了详细的位置对比分析,最终把白龙洞的洞口位置锁定在了现在的红黄蓝幼儿园附近,也就是原本地貌的两山之间的凹地中。

寻找“贵阳八景”之一的白龙洞

  前不久的一天,小李亲自去了世纪城龙泉苑,改哥也不知是哪里来的第六感,让小李到地下车库去碰碰运气。没想到小李很快就激动地发来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扇人防工程所用的铁门,具体位置在龙泉苑4栋与5栋之间的地下车库里。据小李描述,不仅是所在位置,甚至连铁门开启的方向都与白龙洞的洞口方向一致(从西向东进入)。如果打开这扇铁门,就能见到“消失”已久的白龙洞了吗,难道白龙洞真的没有被毁掉而是被改造为防空洞了?这扇神秘的铁门,让人不禁浮想联翩,充满了期待。

寻找“贵阳八景”之一的白龙洞

  我们关于白龙洞的调查暂时就卡在了这道门前。
  改哥不禁幻想,万一这扇铁门后边不仅仅是一处防空地下室,而是通向白龙洞的洞口,文物部门这一次是否能积极行动起来,不再像八十年代那次一样放弃咱们贵阳的这处古老的名胜古迹。

-------------------------------------------------

 

参考资料:

1937.03《贵州名胜古迹概说》四、名胜与古迹 “(14)白龙洞”词条

1985.06《贵阳市乌当区文史资料选辑 第2辑》第119~123页章正邦《白龙古洞——随市委宣传部组织探洞记》
1985.08 《贵阳文物志 第2辑》 第60~61页 唐慕尧《野鸭塘白龙洞》

1986.03 《贵州省地名志.第三集,溶洞录》第11~17页  “白龙洞”词条
1986.06 《贵阳市乌当区文物稿》第39~40页 章正邦《白龙洞》

1987.09 唐莫尧《黔山摘翠录》第54~56页《谈贵阳的两个白龙洞》
1987.12《贵州省志·名胜志 》第18~19 页 “野鸭塘白龙洞”词条
1988.12《贵阳市乌当区地名志》第232~233页 “白龙洞”词条

1993.12 《贵阳市志 文物志》 第33~34页 “白龙洞”词条
1996 何静梧《贵阳历史研究》 第422~424页 “白龙洞”词条
2000 章正邦《乌当文物文史一瞥》第13~15页《白龙洞》

2000.11 唐莫尧《贵州文史论考》第120~122页《谈贵阳的两个白龙洞》

2002.12 《金阳 历史 民族 山水》 第104~108页《疑是白龙吐玉珠》

2005.07 《道光贵阳府志校注》第621页 “十五里屯”条目
2012.09《贵阳地名故事 4》第376~380页 赵修朝《白龙洞和珍珠泉》
2014  贵阳网《白龙洞钟声不在 珍珠泉泽殷后人》

2016《[明]嘉靖 贵州通志 点校本》第76~77页 “白龙洞”条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