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14)-从《礼记·乐记》到《毛诗大序》

 ldjsld 2022-05-17 发布于广西
图片

古代文论

从《礼记·乐记》到《毛诗大序》

一、封建正统文艺观的确立

1.随着汉代封建帝国的建成到中央集权的巩固,政治上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大汉帝国需要有能够维护其统治秩序的统治思想,于是逐渐弃黄老而重儒学。

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进一步从“天人感应”的观点出发把儒学神学化,提出了系统的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认为“天不变,道亦不变”。

3.先秦儒学经过以董仲舒为代表的的汉代儒家的改造,遂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它不可避免地要渗透到各个角落,直接影响到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形成了汉代新的儒家文艺观,逐渐发展成为封建的正统文艺观。

二、汉代的儒家文艺观

1.保守性增强了,批评性减弱了

(1)汉儒对孔子的诗“可以怨”的思想作了明显的限制。强调对上层统治者及其政治措施的批评,必须要限制在统治者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对社会黑暗的揭发,不能越出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不能触及统治者的地位和妨害封建秩序的稳固,严格遵守“礼义”界限,不许越雷池一步。

(2)“温柔敦厚”的“诗教”成为长期封建社会中文艺发展的桎梏,使文学变成儒家经学的附庸。与此相联系的是复古主义与“述而不作”的倾向又复活了,并且有了大的发展。

(3)谶纬学说的盛行,把文艺的产生和发展也看做是神的意志之体现,认为文艺现象和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必然的联系,把文艺创作中的心物感应看作是阴阳五行说中的“同类相动”,“同气相感”的结果。

 2.汉代儒家文艺思想发展了先秦儒家文艺思想中的科学的、积极的、进步的内容,作了更加深入、系统的阐述,充实了许多新内容,使之更趋成熟、也更为完整

(1)这首先表现在美刺讽谏说的明确提出,对“六艺”(风、雅、颂、赋、比、兴)的阐述。

(2)其次是对诗歌本质认识的深化,把“志”和“情”紧密结合了起来,对文学的抒情特征有了极为充分的论说。

(3)再次是进一步明确了文学和现实、文学和时代的关系。班固提出乐府诗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结果,何休提出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观点。

(4)再其次提出了文艺创作中的“物感”说。

三、《乐记》与《毛诗大序》

1.《乐记》对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

(1)音乐的本源在人心感物。提出了“物→心→声→音→乐”的音乐本源论,比较注重外界事物对心的感发,但是在人性论上则认为七情乃是人心所固有的。

(2)音乐对社会政治有重大的反作用。

①提出“声→音→乐→心→物(社会政治)”音乐作用论。

②音乐源于物,又作用于物。这就是后来“文学→人心→治道”的公式的由来。

③《乐记》认为音乐的功用在于“治心”,它可以使人欲无穷的人性得到节制,而不至于产生悖逆诈伪之心,达到改恶从善的目的。

④《乐记》认为音乐乃是王道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进一步突出了文艺和社会政治的密切关系。

(3)关于音乐的创作问题。《乐记》强调了音乐表现感情的特点,指出音乐创作必须有高度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性主要是指音乐应当是人的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

2.《毛诗大序》的思想内容

(1)“发乎情,止乎礼义”

①《毛诗大序》明显地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的保守性进一步加强的特点,具体发挥了《礼记·经解》篇中的“温柔敦厚”诗教说。

②它突出地强调文艺必须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服务,提出诗歌必须起到“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作用。

③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绝对不能越出礼义的大防,而在揭露和批评现实黑暗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以十分委婉的方式,在统治者所允许的范围内作一些他们可以接受的批评。

④《大序》肯定诗歌创作要“发乎情”,这是正确的,但是它要求这种情必须接受“礼义”的规范和约束,就势必要影响诗歌创作的健康发展,而使之流为经学之附庸,封建说教的工具。这种思想是对荀子《乐论》找那个“以道制欲”思想的发挥。

(2)讽谏说

①它明确提出了讽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充分肯定了文艺批评现实的意义与作用。

②下层百姓可以通过文艺对上层统治者进行批评,而且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具有一定的民主因素。

③它为后来进步的文学家运用文艺来揭露批判现实黑暗,提供了理论依据。

④《毛诗大序》讽谏说的基础是建立在文艺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的思想上的。它直接引用了《乐论》中的名言:“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认为在这一点上音乐和诗歌是完全一致的。

⑤它具体解释了变风、变雅的产生,认为变风、变雅是国家兴衰的现实在文艺上的反映,对文艺和现实关系作了明确的论述。

(3)六义说

①《毛诗大序》全面总结了《诗经》艺术经验,把《周礼·春官·大师》中的“六诗”说发展为“六艺”说。风、雅、颂是指对《诗经》的分类,而赋、比、兴是对《诗经》表现方法的归纳。

②《大序》对风雅颂作了具体解释,其云:“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诵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也,诗之至也。”

(4)情志统一说

①《大序》中进一步发展了荀子《乐论》、《礼记·乐记》以来的情志结合的思想,比较明确地指出了诗歌通过抒情来言志的特点。

a.肯定:“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b.强调诗歌是“吟咏情性”的。

②它和《楚辞》中的抒情言志说之不同,就在它认为无论情或志,都必须接受“礼义”的约束,服从于“礼义”的规范。

③它正确地阐释了抒情言志的特点,说明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已进一步深化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