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后妃盘点系列之“高寿而终的后妃们”(二)

 金色年华554 2022-05-17 发布于江西

前文指路→

* 宋真宗妃—沈氏 *

沈氏,(994-1076年),宰相沈伦的孙女,光禄少卿沈继宗的女儿,宋真宗赵恒的妃子。

历代后妃盘点系列之“高寿而终的后妃们”(二)

宋真宗赵桓影视剧形象(周渝民饰演)

1001年左右,17岁的沈氏,以宰相孙女的身份进宫,被封为才人。沈氏温柔端雅,淑德不华,颇得真宗皇帝宠爱。后由美人,晋为婕妤,又晋充媛,升至德妃。真宗晚年的时候,一度想要立其为皇后,但因种种原因没有实现,后改封为贵妃。

沈氏一生的生活都比较顺遂,享有荣华富贵,并且还很高寿。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沈氏去世,享年82岁,是历史上最长寿的贵妃。沈氏谥号“昭静”。

* 宋徽宗妃—韦氏 *

韦氏,(1080-1159年),开封人。史书中称其“性节俭,有智虑”,宋徽宗赵佶的妃子。

宋徽宗初年,韦氏入宫,先为御侍,数年之后,封为平冒郡君。大观元年(1107年),韦氏生皇长子赵构(南宋高宗),进封婕妤。1121年赵构封为康王,韦氏加封为贤妃。1127年,金兵攻陷开封,韦氏与徽宗等人同被掳去上京,充当洗衣院的奴隶。不久后,赵构在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建立南宋,遥尊韦氏为“宣和皇后”。

历代后妃盘点系列之“高寿而终的后妃们”(二)

韦氏画像

绍兴五年(1135年),韦氏被迁往囚禁宋徽宗的五国城。两年后,徽宗去世,赵构又遥尊韦氏为皇太后。绍兴十一年(1141年),韦氏通过宋朝使节给高宗写了一封亲笔信,赵构方知道母亲还活着。他非常高兴,此后不断向金国交涉,要求释放韦氏。为了换取韦氏归国,赵构不惜割让了唐、邓二州给金人。

1142年,金人终于答应放回韦氏,并派大将完颜宗贤护送。行至燕山的时候,金人借口天气太热,不肯继续南下。韦氏害怕金人变卦,因为自己身上没什么钱,便向金国使者借了黄金三千两,犒赏金国随行人员,这才于八月抵达了临安。

韦氏被掳时46岁,归来时已经61岁。高宗皇帝见母亲归来,十分高兴,特意修建了慈宁宫迎接。高宗多年未见母亲,为了弥补失去的时光,经常陪伴韦氏聊天,一聊就聊到半夜。韦太后便劝高宗,要以社稷为重,早些休息,次日早点上朝。

韦太后性简约,有司送来一个金痰壶,她觉得太过奢华,令人换掉。韦太后认为,皇帝与太后两宫的侍役统一,既可节省,又利沟通,防止坏人挑拨。高宗送给她的财帛,她都转手存入国库,从不挥霍浪费。她的节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高宗皇帝。

韦太后归南宋后,曾发生过“真假公主”事件。她指认当时的柔福公主是被人假冒的,真的柔福公主已经死去多年。但是,野史传闻,韦太后其实是怕自己在金国失节再嫁生子之事被柔福公主泄露,便说柔福公主是假冒的。但此事真假无从考证,乃历史悬案。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韦太后去世,享年79岁,谥号“显仁”。

* 宋高宗皇后—吴氏 *

吴氏,(1115-1197年),开封人,武翼郎吴近的女儿,宋高宗赵构的皇后。

赵构为康王时,吴氏入侍康王府。吴氏出身将门,侍奉赵构时,长着戎服,极得赵构信任。1127年,赵构即位为宋高宗。赵构的原配邢氏被金人所俘,生死未知,所以赵构并没有另立皇后。吴氏在宫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历代后妃盘点系列之“高寿而终的后妃们”(二)

高宗吴皇后画像

1129年9月,金兵连破建康等地,杭州危急。赵构出逃越州,可是刚到四明(今浙江省宁波),就发生了卫士谋变。叛军闯入赵构的住所,幸好吴氏及时护驾,救下赵构一命。后来,赵构渡海至温州、台州,金兵追来,准备劫停赵构的船。吴氏先发制人,朝金兵射箭,金兵应声倒地,赵构这才顺利脱险。

由于吴氏护驾有功,得到赵构的厚宠。地位也由和义郡夫人,进为才人,又升为婉仪,后封为贵妃。史称吴氏“博习书史,又善翰墨”。吴氏能作诗,作品被收入《广群芳谱》卷四十五。1142年,高宗原配邢皇后的死讯传到南宋,次年,吴氏被册封为皇后。

高宗的母亲韦太后性严肃,吴皇后常常亲问起居,顺其心意,十分孝顺。高宗的儿子早逝,1132年召赵伯琮入宫,被张婉仪收为养子。吴皇后收养了赵伯玖,在张婉仪去世后,继续收养了赵伯琮。吴氏对赵伯琮视如己出,经常在高宗面前说他的好话。高宗后来将赵伯琮过嗣为皇子,并在1162年禅位给赵伯琮。同年,赵伯琮尊吴氏为太上皇后,居德寿宫。

1187年,高宗去世,赵伯琮继位为孝宗,尊吴氏为皇太后。赵伯琮想迎吴太后入大内,但吴太后坚持留在德寿宫,并改名为“慈福宫”。1189年,赵伯琮禅位给宋光宗,吴氏被尊为“寿圣皇太后”。1194年,宋孝宗死,吴氏被尊为太皇太后。

1197年,吴氏去世,时年82岁,谥号“宪圣慈烈”。

* 宋宁宗皇后—杨氏 *

杨氏,据说闺名叫“桂枝”,生于1162年,会稽人,武德郎杨次山的义妹。宋宁宗赵扩的皇后。

杨氏的出身非常寒微,她的母亲张氏原为德寿宫的歌女,后来出宫结婚。可是,张氏出宫后,新入宫的歌女们技艺上达不到宋孝宗的要求,于是,张氏又被重新召入宫中。此时张氏已经怀孕,在吴太后的极力挽留之下,张氏在宫中生下了杨氏。杨氏遗传了母亲的音乐天分,自幼学习琵琶,十岁时其才华已经非常有名了。吴太后看着杨氏长大,对她非常喜欢,让她到慈福宫的乐部当值。

历代后妃盘点系列之“高寿而终的后妃们”(二)

宋代皇后朝服图剧照

杨氏进宫后,认识了同乡杨次山。杨次山时任武德郎,官运亨通,杨氏为了出人头地,便认了杨次山为兄长,杨次山对她多有照顾。吴太后有一次入浴,将衣服放在一边。杨氏年纪尚小不懂事,闲着没事,就把吴太后的衣服捡起来穿在自己身上。不想,此事被人告到吴太后那里。吴太后并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汝辈休惊诧,他日自会服此。”(《西湖游览志余》)意思是说,你们都不要觉得惊诧,她将来有一天也会穿此皇后服饰的。由此可见,吴太后对杨氏的喜欢,已经将她看作未来的曾孙媳妇了。

此事没过多久,吴太后就把杨氏赐给了曾孙嘉王赵扩。杨氏比赵扩大了六岁,但是因为她长得美艳,又多才多艺,所以赵扩极为宠爱她。1194年,赵扩即位为宁宗,次年封杨氏为平乐郡夫人。1197年,杨氏进封婕妤,两年后进为婉仪。1200年,杨氏封为贵妃。同年,赵扩的原配韩皇后去世,杨贵妃开始觊觎皇后之位。

当时的宫中,杨氏与曹美人皆得宠,两个人对后位的竞争十分激烈。宰相韩侂胄担心如果册立杨氏为后,势必增加外戚杨次山的势力,对自己不利,于是他主张册立曹美人为皇后。而右丞相谢深甫和宋宁宗赵扩本人都倾向于册立杨氏。因为韩侂胄拥立赵扩即位有功,他的意见赵扩也不能不考虑。所以,立后一事便搁置了起来,两年都没有结果。

杨氏工于心计,采取先退后进的策略。表面上,她与曹美人以姐妹相称,让曹美人对她疏于防范。1202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杨氏先是让赵扩到曹美人宫中饮酒,然后借故亲自出马,将赵扩接回自己的宫殿。这时,赵扩已经在曹美人那里喝得半醉,见到盛装打扮又刻意献媚的杨氏,情难自控,便搂着杨氏求欢。杨氏便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纸笔,要求赵扩写下立她为后的字据,否则不上床。赵扩在醉态之下写了“贵妃杨氏,可立为皇后”的字据。杨氏命人将此字据悄悄传递给义兄杨次山。次日,杨次山便以此字据为圣旨,宣读给朝中众臣。就这样,杨氏靠着自己的智慧,成功地当上了皇后。

历代后妃盘点系列之“高寿而终的后妃们”(二)

杨皇后画像

杨氏登上后位,对宰相韩侂胄此前的阻挠怀恨在心,1207年勾结礼部侍郎史弥远,将韩侂胄害死。1224年,宁宗赵扩死,赵昀继位,尊杨氏为皇太后,同听政。杨氏能诗,今存其作品《宫词》五十首,皆为佳作。

1232年,杨氏病死,时年71岁,谥号“恭圣仁烈”。

* 宋理宗皇后—谢道清 *

谢道清,(1210-1283年),台州临海(今浙江省临海县)人,宋宁宗时期宰相谢深甫的曾孙女,宋理宗赵昀的皇后。

宋宁宗的韩皇后死后,谢深甫拥立杨氏为皇后。宋宁宗去世,理宗赵昀继位,尊杨皇后为皇太后。杨太后为了报答谢深甫的拥立之功,下诏令皇后只能在谢氏诸女中遴选。没想到,整个谢氏家族唯一适龄的只有谢道清。谢道清没什么才学,长得也是一言难尽,不仅肤黑,还盲了一只眼。但是即便如此,她还是应召入宫了。先是被封为通义郡夫人,宋理宗宝庆三年晋封为贵妃,并在这一年的十二月立为皇后。

宋理宗赵昀嫌弃谢道清丑陋,先是专宠贾贵妃,贾氏死后又专宠阎贵妃,总之眼睛里从来看不到谢道清。不过好在谢道清脾气好,遇事能忍让,也不妒忌得宠的妃嫔,所以后宫倒是一直相安无事。

历代后妃盘点系列之“高寿而终的后妃们”(二)

谢道清影视剧形象(何赛飞饰演)

公元1264年,宋理宗死,赵孟启即位为宋度宗,于1267年尊谢道清为皇太后。1274年,宋度宗病死,赵显继立为宋恭帝,又尊谢道清为太皇太后。由于赵显当时只有四岁,所以谢太后垂帘听政。

谢道清当时已经65岁,本来就没什么主见,处理国家大事更是力不从心,难免有糊涂之处。太师贾似道本是市井无赖出身,却因为姐姐当年事宋理宗的宠妃,而爱屋及乌升为宰相,后来成为太师。他总揽朝政,专权数十年。1275年,元兵大举南下,贾似道未开战便上表投降,屈辱称臣。然而元兵没有接受他的投降,围歼了十万宋军。朝中群臣力谏治贾似道之罪,没想到谢太后却只降了他的官职,由此可见她的糊涂。

公元1276年,元军逼近临安。无奈之下,谢太后遣使上传了国玺投降。此后,谢太后被俘北去,迁至燕京,降为寿春郡夫人。她于1283年去世,终年73岁。

* 明英宗妃—周氏 *

周氏,生于1428年,昌平(今北京市)人,周能的女儿。明英宗朱祁镇的贵妃。

周氏少时入宫,及长以美色得宠。1447年,生皇长子朱见深(宪宗),时年19岁。1449年,英宗被瓦剌所掳,景帝继位。一年之后,英宗归来,景帝不肯退位,英宗及其后妃均被囚于南宫。英宗的原配钱皇后,此时已经残废,行动不便,更多的便是由周氏来照顾英宗的起居。在此期间,周氏又生下皇子朱见泽(崇王)。

历代后妃盘点系列之“高寿而终的后妃们”(二)

周贵妃影视剧形象(盛朗熙饰演)

1457年,英宗成功复辟,不久后立朱见深为皇太子。太监蒋冕为了讨好周氏,便对英宗说既然皇长子立为太子,那么周氏应母以子贵立为皇后。不料英宗听后大怒,钱皇后虽然残疾无子,但毕竟是英宗原配,又有共患难的情分,英宗坚决不同意,还将蒋冕打骂一顿赶出了宫。结果,钱氏再次被立为皇后,而周氏被封为贵妃。

1464年,英宗死,朱见深继位为宪宗皇帝,尊生母周氏为皇太后,与嫡母钱氏并尊。英宗生前深恐原配钱皇后在自己死后被周氏欺负,所以临死时有遗诏,待钱皇后去世后与自己同葬。也因为这道遗诏,周氏虽然母以子贵,经常看钱氏不顺眼,但大体上还是不敢找钱氏的麻烦。

明宪宗即位后,要尊嫡母钱皇后和生母周贵妃为皇太后,同时确定徽号。当时太监夏时为讨好周贵妃,传谕独尊周贵妃为皇太后。大学士李贤、彭时力争,才使两位太后并尊。成化二十三年四月,上周氏徽号“圣慈仁寿皇太后”。

明朝在英宗以前,只有嫡后才能与皇帝合葬,并且英宗下诏只愿与钱皇后合葬。钱皇后死后,周氏欲阻挡钱皇后合葬裕陵,宪宗委曲宽譬,最后才得以合葬。不过周太后还是暗中搞了鬼,改变英宗的陵寝设计,使自己将来也得以与英宗合葬,而且钱太后虽与英宗同陵墓,却异隧,葬处距离英宗玄堂有数丈,中间的隧道被填满了,而右边周太后的隧道却是空的。

宪宗死后,孝宗即位,尊周氏为太皇太后。弘治十七年(1504年),周氏死,时年76岁,谥号“孝肃圣睿”。 明制只有嫡后才可以系帝谥及祔太庙,继后及皇帝生母都不系帝谥、别祀奉慈殿。周氏死后,却得到元配嫡后的一切身后待遇,与英宗合葬裕陵。大学士刘健、谢迁、李东阳上议(毕竟周太后生前是贵妃,有嫡庶之分),孝宗遵从,别祀于奉慈殿,不祔庙,去掉帝谥(即明英宗谥号“睿皇帝”的“睿”字)。周氏死后,孝宗发现钱皇后陵墓的隧道被堵塞,想开通那隧道,阴阳家不赞同,于是没有进行。自周氏以后,明朝嗣君生母亦得以与皇帝合葬。嘉靖十五年,明世宗下旨,将周太后与纪太后、邵太后二人并移祀陵殿,题主曰皇后,不系帝谥以别嫡庶。

周氏争了一辈子嫡庶,结果,最后的身份还是庶妾。

* 明景宗皇后—汪氏 *

汪氏,(1428?-1506年),顺天(今北京)人,史书称她“性正直,有贤名”。

正统十年(1445年),时为郕王的朱祁钰纳汪氏为王妃。1449年,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被拥立为帝,册立汪氏为皇后。汪皇后颇能体恤民情,常斥资令人收埋京师饥饿冻死暴尸野外之人。她生过两个女儿,但是没有儿子。景泰三年(1452年),景帝的宠妃杭氏生子朱见济,景帝想要立他为太子。汪皇后认为景帝是在英宗被俘的情况下登位的,登位之初已经立了英宗的长子朱见深为太子。如今太子没有犯错,不能随意废去。景帝认为汪皇后是因为皇子为杭氏所生,担心将来杭氏母以子贵才极力阻挠。,对皇后颇有怨言。

历代后妃盘点系列之“高寿而终的后妃们”(二)

汪皇后影视剧形象(金晨饰演)

景帝废立太子之心已定,便以忤逆帝意的罪名,废去了汪氏的后位,改立杭氏为皇后,立朱见济为太子。结果,只过了一年,朱见济就病死了,杭氏因为伤心过度,不久后也死了。景帝因此得了重病,被太监石亨发动“夺门之变”,拥立英宗复辟。景帝被废去帝位,连郕王的爵位也废了,不久后便郁郁而死。

景帝死后,汪氏因为已是废后身份而免于殉葬。朱见深知道汪氏是为了保自己的太子位,才得罪了景帝而被废后位的,因此对她十分感激。1464年,朱见深继位为宪宗,为了报答汪氏的恩情,一直对她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汪氏一直活到了正德元年(1506年),时年78岁,谥号“贞惠景皇后”。

* 明穆宗妃—李氏 *

李氏,(1544-1614年),郭县人,李伟的女儿。明穆宗朱载坖的贵妃。

朱载坖为裕王时,李氏入侍,后因美色有宠,生子朱翊钧(神宗),荐升为妾。1566年,朱载坖继位为穆宗,于次年册封李氏为贵妃。穆宗的嫡妻陈皇后无子,对于李氏得宠又生有皇子并不妒忌,还将朱翊钧视为己出,待他很好。李氏对陈皇后也是非常恭敬,穆宗的后宫一直都很和谐。

1572年,穆宗去世,朱翊钧继位。他尊生母李氏为皇太后,与嫡母陈皇后并尊。李氏居慈宁宫,并加尊号“慈圣”,而陈太后居慈庆宫。朱翊钧继位的时候只有十岁,生活方面还需要人照料,因此宰相张居正请李太后迁居到乾清宫,照顾朱翊钧的起居。朱翊钧对两宫太后都很孝顺,每天早晨和生母李太后请安后,必到陈太后的宫中问安,李太后有时也会随朱翊钧一起去看望陈太后,陪着陈太后说话解闷。如此和谐的后妃关系,历代宫中都不多见。

历代后妃盘点系列之“高寿而终的后妃们”(二)

李太后对于儿子朱翊钧的要求非常严格,若是皇帝不肯读书淘气生事,便罚他长跪。每日五更,李太后便会让朱翊钧起床,读书写字,准备上朝。有一次,朱翊钧在宴会上逼一个宫女唱歌,宫女说不会唱,朱翊钧耍脾气,拔剑追杀宫女。仆从们连忙劝解,最后朱翊钧割下了宫女的头发作为惩罚。此事被李太后得知,十分生气,让张居正代皇帝起草罪己诏,跪在地上作检讨。

1578年,神宗朱翊钧满16岁,准备册立皇后之时,李太后才返居慈宁宫。虽然自己不能再朝夕与神宗在一起,无法监督他,李太后还是让张居正对皇帝多加照应。不过,也因为李太后和张居正长期对神宗的强迫式教育,导致了朱翊钧后来与张居正反目,在其死后对其清算。

朱翊钧的皇长子朱常洛是宫女王氏所生,并不得朱翊钧喜欢。而皇三子朱常洵是宠妃郑贵妃所生,朱翊钧想立其为太子。李太后知道后很生气,责问皇帝为什么不立皇长子?朱翊钧口不择言,说皇长子是宫女所生。李太后愤慨不已,说自己也是宫女出身,皇帝自己也是宫女生的,为什么就能做了皇帝?朱翊钧知道自己失言,愧悔地跪倒不起。后来,皇长子朱常洛被立为皇太子,这就是所谓的“争国本“事件。

万历二十四年(1614年),李太后去世,时年70岁,谥号“孝定圣皇后”。

* 明神宗妃—刘氏 *

刘氏,生于1555年,籍贯、家世不详,明神宗朱翊钧的妃子。

1578年,朱翊钧大婚,册立王氏为皇后。同时期,刘氏进宫,封为昭妃。刘氏比神宗大9岁,神宗对她没有什么感情,她在宫中实际上是守活寡。

刘氏虽然不得宠,但是她与世无争,静心养性,对于起居饮食很注意,竟然十分长寿。她经历了神、光、熹、思四朝。明熹宗时期,刘氏居于慈宁宫,掌管太后玺绶。她性格慈祥宽厚,对晚辈诸王都很有爱。

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帝)即位时,刘氏已经年过七十。朱由检对刘氏很孝顺,刘太妃对他也颇为照眷。一日晚间,朱由检由于批阅了大量的奏折导致过分劳累,坐在刘太妃的身边就睡着了。刘太妃怕朱由检受凉,给他盖了一件衣服。过了一会,朱由检醒过来,不好意思地整理了衣冠,对刘太妃解释道:“神宗时期,海内少事。而今国家社稷多苦多难。我两天两夜都在批阅书文,没有合过眼,没想到在太妃面前,因为太困不能坚持而睡着了。”刘太妃很心疼他,不禁泪下。可见,崇祯帝一直都很勤于政事,可惜明朝时局已经大乱,他实在是无力回天了。

1642年,刘太妃去世,终年87岁。她是明朝后妃中最长寿的一位。

* 明光宗妃—西李 *

西李,姓李,生于1601年。因她在东宫居西房,为了和她姐姐相区别,故称西李。明光宗朱常洛的妃子。

李氏姐妹年少时一同进宫,成为当时太子朱常洛的选侍。二李均有美色,但姐姐东李性仁慈寡言,不善求媚,而西李则风流妖娆,虽然在宫中嫔妃排位上东李排在西李之前,但是得到的宠爱却是西李较多。

历代后妃盘点系列之“高寿而终的后妃们”(二)

明光宗画像

1620年,朱常洛继位,封东李为庄妃,西李为康妃。西李此时在宫中最得宠爱,朱常洛的嫡妻郭氏早死,而较有竞争力的王选侍于前一年被西李逼死,东李又比较佛性,因此西李恃宠开始觊觎皇后之位。

一日,光宗朱常洛与大臣们议事,西李在旁边的房间偷听。大臣们提出光宗的后妃册立问题,光宗想将西李封为皇贵妃。这其实已经是破格进封了,但是西李听到后十分不满意。光宗的长子朱由校一直由西李抚养,此时还只是一个不太懂事的少年。西李让朱由校出去为自己请封,没想到朱由校直接说康妃想当皇后,让光宗十分尴尬,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表态。礼部侍郎孙如游奏道:“今两宫太后及元妃、才人谥号俱未上,俟四大礼举行后未晚。”(《明史-后妃传》)意思是说,后妃册封要以尊卑定先后,连太后都还没有尊封呢,康妃怎么可能先封皇后?于是,西李连皇贵妃的封号也没有得到,弄巧成拙。

没几日,光宗去世,西李赖在乾清宫不肯搬走,并将朱由校留在身边,作为给自己讨封的资本。众臣们很焦急,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太监王安找到西李,跟她说明利害关系,并说皇长子势必要出去见大臣的,否则无法继位。而皇长子继位后,就可以尊封西李为太后了。西李信以为真,这才放出了朱由校。但是,西李仍旧不肯从乾清宫搬走,影响了朱由校登基。大臣们干脆以强硬手段,逼着西李搬走,这就是明末三大案中的“移宫案”。

朱由校继位为明熹宗,群臣揭发了西李迫害其生母王选侍的罪行。于是朱由校以“殴崩圣母”、“妄图垂帘听政”的罪名,废去了西李康妃的封号。西李一贯善于钻营,后来见魏忠贤有势力,便处处逢迎,于是魏忠贤恢复了她的康妃封号。

西李一直活到了清朝康熙十三年(1674年)才死去,时年73岁。

未完,待续。因为清朝活到七十岁以上的后妃很多,所以被系列的最后一篇,将单独为清朝篇,敬请继续关注。

跟着@大圣夫人镕铟姐姐看历史,带你看看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历史故事。欢迎点赞,关注,评论。#后妃##我想上头条热门##头条历史##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