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史】朱元璋的圣旨

 老黄说史 2022-05-17 发布于河南

朱元璋的圣旨百姓都懂: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

朱元璋是中国封建史上穷小子逆袭最成功的典范,出身于贫家之家,从小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捞到,可能是按兄弟大排行才得名“重八”。

日子过得更是苦逼兮兮的,给地主放过牛,跑到寺庙当过和尚,读书识字的事,似乎与他无缘。

只是,后来投身造反队伍,跟着郭子兴抗元打天下,才在郭老大的影响下,开始了艰苦r的自学之路。

后来,他一扫天下,成为天下之主,才又有机会手不释卷,但是,年事已高,早过了学习的最佳时机,所以,文采一直不斐然,这从他亲自拟定的圣旨就可以看出,他的文字表达是非常朴素的。

正是因为他识字晚,所以,行文时就少了文人的腐朽气,直白晓畅,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就连不识字的普通百姓都能听懂。比如,对于进剿倭寇,朱元璋给海军民下了道简捷的圣旨,虽然只有一句话,却满纸充满杀气与豪情——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

告诉百姓每(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

钦此!

这就是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猎枪的节奏。

倭寇犯境时,准备好刀子,杀了再说。没有长篇大论的宣教,也没有腻腻歪歪的滥情,一下子就表明了洪武皇帝的杀寇决心,给沿海军民指定了正确的对敌策略。

因为朱元璋本人饱受没有读书的苦,所以,对于王朝的教育事业非常重视。

官办的国子监,是朱元璋最看重的地方,那是为国培养后备人才的地方,所以,他选了个非常严厉的祭酒(校长)宗讷。

宗讷为国子监的第一任校长,秉承朱元璋从严治校的旨意,制定了非常严苛的校规校纪,让朱皇帝非常满意。

可是,宗讷退休后,国子监的学风变了,甚至有人还干出贴小字报诽谤老师的事。这让老朱很不爽,于是亲自下手整顿学风。

在办了辱师案(那个贴小字报的赵麟被杀了,脑袋还被挂在国子监门前的长杆上示众。按照朱元璋的语言,就是“枭令”),又专门给国子监的太学生们发了道上谕,用语之严,令人胆寒——

恁学生每(们)听着:

先前那宗讷做祭酒呵,学规好生严肃,秀才每循规蹈矩,都肯向学,所以教出来的个个中用,朝廷好生得人。后来他善终了,以礼送他回乡安葬,沿路上著有司官祭他。

近年著那老秀才每做祭酒呵,他每都怀着异心,不肯教诲,把宗讷的学规都改坏了,所以生徒全不务学,用著他呵,好生坏事。如今著那年纪小的秀才官人每来署学事,他定的学规,恁每当依著行。

敢有抗拒不服,撒泼皮,违犯学规的,若祭酒来奏著恁呵,都不饶!全家发向烟瘴地面去,或充军,或充吏,或做首领官。

今后学规严紧,若有无籍之徒,敢有似前贴没头帖子,诽谤师长的,许诸人出首,或绑缚将来,赏大银两个。

若先前贴了票子,有知道的,或出首,或绑缚将来呵,也一般赏他大银两个。将那犯人凌迟了,枭令在监前,全家抄没,人口发往烟瘴地面。

钦此!

朱元璋时代,不好好学习,违规犯纪,或是有辱长的,重则凌迟,次则枭首,全家还会受到株连,被抄,被流放。

这该是史上最严厉校规了吧?相比之下,现在的学子们真是太幸运了。

除了冷酷之语,朱元璋的圣旨也会时有温馨之言。

比如,朱元璋上任后,照例会接见孔夫子的后人。当时的衍圣公是孔子五十五代嫡长孙孔克坚,洪武元年十一月受到朱元璋的召见。

一帝一圣(衍圣也是圣吧)的会晤面谈也非常家常。

朱元璋:“老秀才近前来,你多少年纪也?”

孔克坚:“臣五十三岁也。”

随后,朱元璋又跟孔老师絮叨,你们家族是文化世家,老祖宗给他们留下了好传统,你得教育下一代也要好好读书,孔家人不读书,就是不守祖宗法度。

并且,他还希望老孔家在大明朝也能再出一个“好人”(品学兼优者吧),给孔夫子再长长脸。

面对朱皇帝的谆谆教导,孔老师认认真真地做了记录,说是要拿回家去教育子孙。

朱元璋看老孔是个知趣的人,临了,还给孔家子孙下了一道口谕,简单明了——

道与他,少吃酒,多读书者。

朱元璋虽然读书不多,但是,他的行文却不拖泥带水,句句都是硬通货,与那些八股文章比较起来,更亲切、更接地气。

从他的絮叨中,也能让人看出他霸道杀伐背后隐藏的温情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