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育儿:孩子生长环境越「干净」,越爱「生病」┃大盐粒子

 丄学号 2022-05-17 发布于广东
作者┃大盐粒子  朗读┃小莫
指导┃郭新爱  编辑丄学号


山伯教育视频号家庭教育开播啦


期待您和孩子一起参加【21天好孩子好习惯养成打卡】活动,每天早上6:30-7:30,山伯老师在山伯教育视频号邀约你们共赴家庭教育之旅,理顺家庭关系,科学带娃育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近日有一条热搜引起争议。

杭州陈女士,发现六年级的女儿最近在看《挪威的森林》。

因为书里有描写“性”的情节,陈女士担心女儿会被这些内容影响,却又不敢开口细问,她感到非常苦恼。 

在古往今来的一些名著中,多多少少都有涉及到性描写的段落,一些家长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很焦虑,怕孩子学歪了。 

正如一个高赞评论所说:“这位妈妈该慌的,是孩子啥都不懂,而不是她懂了什么。”

这个孩子已经六年级了,而家长却还没给她做过正常的性教育,才是该关注的问题。 

生活中,很多家长将性教育当作洪水猛兽,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干净纯洁的生长环境。

因此,当孩子面对“性”的问题时,容易迷惑,更容易受伤。

01

一尘不染,阻碍孩子成长

看过一个心理治疗故事,高中女孩珍珍,住校一年了,她的行为举止变得异常孤僻。

每当舍友们聊起恋爱的话题,她只觉得是个禁忌,觉得很“脏”。面对男生时,她总是表现得很局促,总是找机会刻意回避。 

甚至到后来,她只要与人交谈,就觉得很压抑、心慌、胸闷,透不过气来,只想尽快逃走。

上述的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珍珍的学业,父母只能带女儿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通过治疗才知,珍珍的家教颇为严厉,她的家里禁止谈论一切有关于性方面的话题。 

姐姐相亲,珍珍不能旁听;暴露一点的吊带衫、短裙等衣服,珍珍绝对不能穿;第一次来生理期,妈妈只告知她这是很羞耻的事情,其他的注意事项一概不提。 

父母对性回避,让珍珍有了错误认知,她以为想到性、或者谈论性,就是下流不纯洁的。 

但是珍珍又正处青春期,生理上的性萌动,总会让她控制不住往那方面想。 

这种“龌龊”的想法,一直横亘在她心里,总觉得别人能从她眼中看出这些想法,害怕别人会讨厌自己。 

矛盾与纠结下,她不敢与人交往,只想躲开,最终患上了社交焦虑,不能正常上学。

其实人的性萌动是一种自然属性。

弗洛伊德将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大于12岁这阶段,随着器官的发育成熟,性激素及其他有关激素的分泌活跃,出现强烈的性意识和性幻想,是正常的性本能冲动,人是不能控制这些想法的。 

青春期的孩子,有性萌动并不是他的错,而是身体发育的正常表现。 

但是一些家长谈性色变,为了孩子好,将他们置于“一尘不染”的世界中,令孩子无法正视性的问题。 

而孩子对性的认知一片空白,被突如其来的青春“撞了一下腰”,让他们对性产生错误的理解,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烦恼与困扰,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02

无菌环境,让孩子没了抗体

编剧史航曾说过:“走过危机四伏的成长,我们每个人都是青春的幸存者。”

而有些人并没有那么幸运,因为对性一无所知,所以他们在遭遇危机时,孤立无援。 

90后女作家林奕含,在她上高中时,被一名补习班老师引诱侵犯,此后患上抑郁症。 

她将此经历,还原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书中。 

这本书里,五十岁的已婚教师李国华,利用职位便利,引诱性侵了年仅十三岁的房思琪,她没有可以信赖和依靠的人,以至于沦为老师的玩物,长达五年的挣扎,最终房思琪疯了。 

而在此书出版的同一年,林奕含在台北家中,上吊自杀。 

从林奕含书中的故事,到后来她的自杀,处处都泄露着,她被侵犯时的无知无助。 

书中的房思琪曾问过妈妈,家里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可妈妈却认为,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准备的。 

李国华正是发现了房思琪对性知识一片空白,而她的父母对此也很避讳,这个漏洞让他轻易地乘虚而入。 

书中写道:“他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侵犯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她自己的错,连她都觉得是自己的错。” 

因为从来没有人教过房思琪性知识,所以出了事她不懂怎么保留证据,受到伤害也不敢和父母说,甚至还一味自责。 

对,是自责,你没听错。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其症状之一,就是受害人会自责,充满罪恶感。 

错误的性羞耻文化如同枷锁,旁人的不解与偏见如同镣铐,受害者不敢高呼冤情,只能自我苛责,最终习惯性自我贬低。 

有一个留守女孩,也是被她的老师性侵,她在日记里写了无数的“我很脏,对不起”,满纸的无助与凄惶,最后绝望自杀了。 

无菌环境,让孩子没了抗体。没有性教育,又哪来的自我保护意识? 

因为性无知,受害者终日惶恐自责不敢求助,而施暴者却能逍遥法外,甚至伤害更多人。 

性侵带来的伤害并不是短暂的,由于心理具有意识流的特点,这种心理伤害伴随着受害者一生的记忆。 

现实中,很多很多被性侵的女孩,因为走不出这种绝境,要么因此被困一生,要么干脆放弃这一生。

03

多接地气,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网上曾流传过一句话:“当你嫌性教育太早时,坏人可不会嫌你孩子小。”

据“女童保护”统计,2021年全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18岁以下受害人数569人,14岁以下儿童超七成,其中年龄最小的仅为2岁,并且,遭遇性侵人数中,男童比例明显上升。

儿童性教育专家穆莉萍认为:“不同成长阶段,性教育的方式有所差别,但孩子的性教育,越早越好。”

孩子从小接触性教育,将性教育看成是很常规的事情,自然不会排斥。

印度曾有一部很火的短片《父与子的性教尬聊》,男主七岁的儿子,开始对性知识充满了好奇,对爸爸抛出的问题,每个都尴尬到爆炸。

虽然最初爸爸很难以启齿,但他没有因此回避,而是坦诚地做出回复。 

有一集,孩子问爸爸什么是避孕,他告诉孩子,就好比通过usb传输精子文档,安全套就像保持电脑不被病毒感染的杀毒软件。它的使用,就像把手套戴在手上,不是用来吹的。

诸如此类,用各种简单的生活事例、童话故事比喻,生动地回答了关于“我从哪来、避孕、月经”等问题,轻松解开了孩子的困惑,整个过程充满童趣不尴尬。 

有个高赞影评:“你会发现第一次给孩子讲的时候可能会尴尬,不知怎么讲,当你迈出了这一步,以后会越来越自在,驾轻就熟。”  

一个网友想起自己的经历,小时候问妈妈为什么会流血? 

妈妈很自然地教会她月经是怎么回事,并且告诉她女孩子十几岁就有初潮,那时候她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女孩,来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妈妈。 

于是网友第一次来月经时,特别兴奋地和妈妈分享,妈妈也很高兴,还仔细教会了她卫生巾的使用方法,母女的感情也在分享中升温。

在《性别平等的全面性教育案例手册》里有句话:“父母在儿童与青少年的性教育和性健康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孩子需要父母教会他如何穿衣、吃饭,也需要父母教会他性的认知。 

父母若对性教育缄口不言,孩子的成长就不可避免出现空白与缺失。 

只有正视性教育,才有可能越过“尴尬”和“无从下手”的障碍,开放有效地与孩子交流性,引导孩子正确的性知识与性观念。

当孩子“接地气”,明白性是怎么一回事了,自然不受其困扰,健康成长。

04

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成长

李玫瑾在《性教育不等于生殖教育》中写到:“对于性教育,我们可能一直有一个误解,就是讲生殖,避孕等知识。性教育,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性心理发展过程。” 

性教育,教的是性知识,但目的却是让所有懵懂的孩子,对生命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是为了让孩子知道自己成长的每一个阶段,自己的身体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是为了让孩子明白,如何避免自己的身体被别人伤害。 

是为了让孩子明白,性是生活的一部分,不用因此而惊慌失措。 

有时候,越是无知,才越害怕。 

希望不会再有父母告诉孩子,他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了。


朗读者┃小莫

小莫,初中老师,文字是有灵的生命,用心体悟文字的魂,用朗读契合文字的本心,用声音传递文字中的爱和善。

山伯教育指导┃郭新爱

郭新爱,深圳市某小学校长,一级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宝安区先进教育工作者,曾担任德育处主任,从事教育34年,热爱书法和文学创作,作品屡获各级各类书法文学比赛大奖,关注青少年成长、心理教育和亲子养育综合素质教育。

点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