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讽刺与幽默 穷奇,是中国上古神话中集天神、怪兽、恶人三种身份于一体的神秘生物。它的神秘,主要体现在它的外形和品性上。 首先,它的外形在《山海经》的不同章节中有着大相径庭的描写。《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穷奇长得像生着翅膀的老虎,吃人时一般从头吃起,也有其他说法称它吃人是从脚吃起。但在《山海经·西山经》中却写道:穷奇的外形酷似长着刺猬毛的牛,声音如同狗叫,会吃人。这两处记载对穷奇外形的描 述虽有出入,但“会吃人”这一点是共同的。我国古人赋予了穷奇怪诞、凶恶的形象,这反映了上古人类对未知力量的敬畏。 其次,翻阅汗牛充栋的古文献,我们发现:历史对穷奇品性的记载是混乱不一的。从中我们倒可以一窥古人的善恶观。 两晋时期,郭璞在为《山海经》作注时曾说道:“似虎,猬毛,有翼,铭曰穷奇之兽。厥形甚丑,驰逐妖邪,莫不奔走,是以一名,号曰神狗”;南朝宋时期范晔编撰的《后汉书·礼仪》记载:“穷奇、腾根共食蛊。”他们都提到了穷奇是能驱除妖邪和蛊毒害物的神兽,这一时期,在人们的笔下,穷奇已经完成了从凶兽到瑞兽的转变。 到了唐代,《史记正义》注引《神异经》道:“西北有兽,其状似虎,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闻人斗辄食直者,闻人忠信辄食其鼻,闻人恶逆不善辄杀兽往馈之,名曰穷奇。”大意是说,穷奇如果见人打斗,就会把正直有理的一方吃掉;听说某人忠厚老实,它就会把那人的鼻子咬掉;但如果听闻某人作恶多端,它反而会去为他捕杀野兽。这时,穷奇就成了亲小人远君子的“恶人”。 这一点,其实早在春秋末年左丘明撰写的《左传·文公十八年》中就已经提到了:伏羲的胞兄少皞氏有一位没有才能、背信弃义、惯听谗言、任用奸邪、诬陷盛德的儿子,天下人称他为“穷奇”。 穷奇从怪兽向恶人的转变,表明我国古人为其赋予了关于人性“善与恶”的价值观念:世间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善与恶作为人的两面往往同时存在,只是有时恶大于善,而有时善大于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