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伏脉”在经方应用中主哪些病证

 山东中医竹林 2022-05-17 发布于山东

段治钧 胡希恕经方医学 2022-05-14 21:00

图片

导读:“伏脉”的脉位较深,为重按至筋骨始得或伏而不显之脉,在《濒湖脉学》中形容其体状为“伏脉推筋著骨寻,指间裁动隐然深”,一般认为其主寒证或痛极。《金匮要略》中关于伏脉的论述颇多,结合条文理解,其为主里、主虚、主水之脉。本期为大家分享胡希恕讲仲景脉学之“伏脉”。(编辑:木易火耳)

胡希恕经方医学


主里

《金匮要略》曰:“发其汗已,其脉如蛇,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

胡希恕先生释:发汗已者,谓同书所述的刚痉,以葛根汤发其汗后也。其脉如蛇者,谓脉按之有缓曲如蛇行状,而不紧如弦直上下行也。暴腹胀大者,为表解冲气已,水气趋于下也,故在痉病为欲解。若脉如故,甚或反伏弦者,则病已传里,痉未已也。

段治钧教授注:刚痉无汗,脉紧如弦(水分充斥),直上下行。上之刚痉依法治疗发汗后,体表、脉内水分被夺,其脉就不那么紧了;同时气上冲也得以缓解,故津液得下则腹突然胀大,这是刚痉欲解的现象。如果脉还是紧弦如故,而且脉还极沉(伏),这是病已由表传里,更深了一层,痉病是不会好的。

病入里之后,脉反伏弦,此脉伏主里,弦主水。

主虚

《金匮要略》曰:“……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

胡希恕先生释:积者属脏,无时不在而不移其处,积病难治。诸积大法者,谓诊积之大法也。积之所在气血难通,故脉来细而附骨(伏)

段治钧教授注:此伏细之脉主在里而虚也。

以上两条均选的是伏的兼脉象,以探讨对伏脉主病的认识。

主水

《金匮要略》曰:“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胡希恕先生释:伏为沉之甚,有“脉沉者有留饮”,此亦病深水剧也。其人欲自利,下利反觉痛快。不过虽利而心下续坚满,此为水饮欲去而不能自去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由心下坚满观之,颇似对肝硬变腹水证治的说明。曾以本方治一肝癌并发腹水的患者有奇效,但终未救其死。至于肝硬变腹水,用甘遂剂的机会不多,宜注意。

段治钧教授注:脉沉主里,亦有时主水饮;伏脉为沉之甚,在本条亦主里、主水,且证情较重。

“其人欲自利,利反快”,此亦人的自然良能,机体欲以自利的方式排水毒于体外,但由于良能有限,需仰药达之也。

甘遂半夏汤方

甘遂(大者)三枚,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芍药五枚,甘草如指大一枚(炙)。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之。

方解:甘遂、半夏,下水逐饮,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合以蜜煎解药毒,并亦安中养正。本药不可屡用,以毒药不利于肝也。

又曰:“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者,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

胡希恕先生释:目下如有卧蚕状,面目鲜泽者,为病水的征象脉伏者,为病水的脉应;其人消渴者,水不化气也;病水腹大,即腹水。小便不利为病水之因,其脉沉绝,即沉极而伏的脉,此为有水,可下之。

段治钧教授注:本条是可下水证的一个示例,主证时病水在腹而腹大(即腹水),小便不利而口渴。因小便不利,则水的循环、代谢不正常,因此也不能被正常的消化吸收而生津化气,故口渴。均为实证,故可下。目下卧蚕(即下眼睑肿胀如卧蚕),面泽,水泛于上的为证,也是水病的要证。

本条渴而小便不利,与五苓散当鉴别。彼为表阳证兼水不化气;此为里实蓄水。

版权声明

  • 本文摘自:段治钧.胡希恕讲仲景脉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版权归相关专利人所有,若存在使用不当情况,请与我们联系。

  • 本公众号分享的内容,仅供中医专业人士学习交流及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