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00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曾有许多改变人类生活 的伟大发明,后来他认为这个世界上再没有可发明的东西了,就自满起来,他曾经对他的手下人说:“不要给我提任何意见!”因此,爱迪生的晚年 就很少有创造发明。②冬奥会拉下帷幕,在我们对赛事津津乐道的时候,获得一金一银的苏翊鸣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在达到这个体育高峰之 后,追求另一座高峰,拟报考清华大学。两则材料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 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这是一道以两则材料为组合的材料作文。材料一主 要叙述的是“爱迪生晚年不再有发明创造”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自我满足”“学习如果不能持之以恒,那么将止步不前”,从反面论证了“追求 无止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材料二是冬奥会冠军苏翊鸣获得金牌后不甘止步,向生活发起了新的“冲锋”——拟报清华大学。虽然我们不知道 这样做的结果如何,但是他达到高峰后,再次向新的高峰攀登的精神却同样启示我们“追求无止境”“学不可以已”。综合两则材料的论述,可知两 则材料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告诉了我们“永不满足”“学习贵在坚持”的观点。因此,作文可围绕“追求无止境”或“学不可以已”这样的核心观点 ,或正面立论,或反面驳论,或边破边立,破立结合。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年这一群体身上就出现了各种各 样的标签,“斜杠青年”“佛系青年”“文艺青年”“空巢青年”“学霸青年”“中二青年”“丧系青年”“运动青年”……这些标签将青年们进行 归类,试图为他们画出群像,但又仿佛并不能勾勒出当代青年的特性。而青年团体中,既有人热衷于向种种标签靠拢,也有人试图打破种种标签上附 着的认定:有人在茫然不知中被标签归类,也有人无法用单一的标签进行定义。作为时代青年的一员,你对种种“青年标签”有何看法?你又想给自 己打上怎样的“青年标签”?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文题解析】:在材料中,列举了各种青年团体身上所具有的“标签”,证明“青年标签”的普遍性,继而从对标签的内涵和 青年团体对于标签的态度进行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写作任务。在当下社会,用标签对于人或事进行定义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熊孩子” “键盘侠”“社畜”“油腻中年”“土味”......都是时下流行的标签。各类标签或从行为、言语、生存状态等外在角度对群体或者事物的外 在特征进行概括,或者从动机、原因、品质角度对群体或事物的内在特征进行刻画。共同表现了社会对于某种事物的认知或情感。而被大众普遍关注 的青年团体,想来是标签的重点关注对象,事实上,不同的时代里,青年们都曾被贴上不同的标签,但没有哪一个时代的青年群体,拥有这一代青年 身上这样丰富的标签,而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社区文化,也无形中催生了各种标签的兴起并强化了人们给自己设定标签的行为。这也就是这道作文材料 的设置背景。在材料中,列举了各种青年团体身上所具有的“标签”,证明“青年标签”的普遍性,继而从对标签的内涵和青年团体对于标签的态度 进行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写作任务——“作为时代青年的一员,你对种种‘青年标签’有何看法?你又想给自己打上怎样的‘青年标签’? ”作为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结合材料和给定的任务,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立意:①理性论述对于“青年标签”的看法,从社会心 理根源,社会期待、产生或流行的背景、青年对标签可有的态度等方面对“青年标签”盛行的现象进行分析。需要注意的是,选择这个角度分析时, 是把所有的“青年标签”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如果只单独针对某一个标签进行评价,就偏离了材料的要求。②从给自己贴上什么“青 年标签”的角度,论述做怎样的时代青年。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学习历史可以鉴古知今,吸取教训;又有人说,人类从历史 中吸取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对此,你怎么看?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关于对待 历史的态度,材料给出两种人的观点。第一类人认为“学习历史可以鉴古知今,吸取教训”,这种观点是主流观点,是合理的。历史就像一面镜子, 让我们看到过去,重温历史,能够让人正确对待现实和面向未来。正视历史,就能让现在的发展少走弯路,就能使社会安定和谐。历史告诫我们要吸 取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把握自己,大到治理国家,小到自我修养,都应该走正道而不要走邪路。第二类人认为“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训就是 ,人类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也就是说人类虽然能够意识到历史带给我们的教训,却不知或不愿以史为鉴,以致不断重蹈覆辙。历史之所以总是 惊人的相似,原因就在于此。写作时,可以采用递进式结构。例如论证“我们应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可在文章的开头简洁引用材料,亮明观点; 之后对比阐述不铭记历史,不以史为鉴的后果,可结合《阿房宫赋》中的秦朝不以史为鉴而灭国的事例,阐述不以史为鉴的弊端;最后论述铭记历史 ,以史为鉴的意义。立意:1.我们应铭记历史,以史为鉴。2.以史为鉴,不能重蹈覆辙。3.以史为鉴,开创未来。4、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 求写作。来自单亲家庭、家里是贫困户、每个月只能花400元……近日,一位清华毕业生在“树洞”发帖讲述辛酸求学路引发关注。相伴一路的, 还有这位贫困生的暖心回馈举动:手写千字感谢信致敬可爱捐助者,毕业季倾尽囊中2000元请班级同学吃散伙饭,研究生期间资助4个孩子完成 学业。对此,有人说,这是对清华大学校训的生动诠释——物质贫困与优异的表现对比鲜明,承载着“自强不息”,常怀感恩之心和回馈社会的行为 相互呼应,践行着“厚德载物”;有人说,感谢国家完善的奖助贷政策,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成长成才。令人赞赏的,还有这位学子在经历苦难 之后,还笃定地“照亮”他人的强大信念。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所供材料不得用作文章论据;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①在困境中奋进,在苦难中崛起。②常怀感恩心,不忘回馈意。③信念如炬,烛照 人生。5、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成长。”赫尔曼·黑塞说:“若无阻力,则一事无成,你 必须是你自己,这样世界就会变成丰饶而美丽。每个人作为躯体只有一个,作为灵魂不止如此。”对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 论述类文章。【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文题解析】:鸡蛋从内打破是成长,人的成长也是如此,需要客服阻力,最终才能蜕变成功。成长的定义很大,心理的成长比肉体的成长更为重要。灵魂的丰饶,是成长的一个指向标也是关键。生命总是需要改变的,如果不能主动地自己改变自己,就必然会被动地由外界来改变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