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何纹水注,又一组“妙品”!

 天宇楼33 2022-05-17 发布于四川
上一篇文章《鼎炉,是真正的“高货”!》引起部分读者跟帖反对。有的甚至写诗讥讽,有的苦口婆心的奉劝笔者,不要做“国宝帮”的人。读着这些热心的读者帖子,又想笑,又为古董收藏者担忧。为什么?收藏如果懂点皮毛就认为入道了,就不求进步、不学习了。这样很危险!文物是历史,是艺术,其文物本身也是物质,是人们智慧的创造结晶。我们不仅要有审美眼光,也要有科学态度。鲁莽的凭感觉乱嚷嚷,就会扰乱收藏市场,严重的会损坏、葬送我们的文物。
今天这一组青釉水注,也是我们很少见到的“妙品”。这就再一次说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己的认知渺小。

图片

谁见过?是现代仿造吗?从表面上观察,大部分人都不一定能够断代的。

图片

这件是罐形小水注。下面这件是瓶形小水注。如图:

图片

这一组青瓷水注很难得。造型独特,设计、构思巧妙。
我们知道,在远古时期,就有绳纹陶器出现,后来的青铜器上各种仿大自然的纹饰大量出现。比如,水波纹、回文、旋涡纹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随后的各个朝代,瓷器上都有这样的纹饰出现。用我们现代的语言把这样的点、线、面组合的纹饰叫“几何纹”。
宋代也有这样的纹饰出现,但是,已经不是流行纹饰了。偶尔出现也是做工粗糙的。比如下面的钱纹执壶:

图片

海南省博物馆收藏的网格纹执壶:

图片

再后来的金元时期,用硬笔手法进行划花、刻花、题花等创作几何纹饰,基本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用软笔涂彩绘画制作工艺。
今天介绍这组几何纹饰水注,就是很难得的藏品。笔者经过研判,自认为是元代的东西。

图片

图片

我们从底部露胎部分分析发现,胎土瓷化程度已经很高了。但是,又没有明清时期瓷土的特征。杂质也比较大。从釉面观察,发现釉层上边的铁杂质较多。说明对釉料去杂方面的工艺仍然落后于明清时期的工艺。

图片

再看胎的厚度比较厚重,符合元代制瓷工艺特征。我们看器物里面也会发现工艺痕迹是元代的特征。如下图:

图片

这样精心设计的几何纹水注,是元代瓷器的经典。我们盲目崇拜元青花,其实是误导收藏朋友了。元青花是西域文化与汉文化的结合的产物。真正我们民族文化的东西就类似笔者介绍的这些器物。崇尚晴天,热爱大自然。用釉色的天青色,用菱形的网格化纹饰,诠释我们对大自然的崇拜,对生活的热爱。

图片

像这样完美的器物,在断定新老方面,就要借助科技仪器了。用100倍放大镜观察微观界面,发现,在铁元素杂质上出现黄色棱形结晶体。这就是几百年时间老化后的痕迹特征哦。
笔者拿起这组水注把玩,滑爽的釉面,质感的网格体验。真是打心里喜欢,并由衷的赞叹我们古人构思巧妙的聪明才智。

红釉小瓶
雅玩斋
6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